当飞机穿越云层,舷窗外光影流转
熟悉的家乡味悄然呈现在餐盘中
这不仅是国泰航空对中华美食的致敬
更是一场跨越山河的味觉朝圣
在上一期中,我们见证了辣子鸡与茉莉春毫的绝妙搭配。
也留下疑问:国泰是怎样将这些风味从原产地搬上万里高空的?
这一切离不开国泰航空餐饮团队的努力,他们带着纪录片镜头,探寻每一味背后的风土密码,推出《寻味中华》系列纪录片。
纪录国泰航空餐饮团队是如何深入八大菜系源头,解决高空餐食挑战,并推动中华美食的全球化传播。
其核心在于追求“风味平衡”与“天人合一”,让观众在云端与大地间,感受中华饮食的永恒魅力。
前不久,我也在国泰航空“八大菜系”的主题美食试吃会现场品尝了他们潜心研发的川菜、闽菜、苏菜的餐茶、餐酒搭配,了解了很多新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
据说他们明年也会继续将浙菜、鲁菜、粤菜等一系列八大菜系带上飞机,着实有点期待!
云端闽菜|国泰公务舱“寻味中华”闽菜实测
继上个月体验了国泰航空做的的“川菜”,这次我又从香港搭乘国泰航空公务舱起飞,
在穿越云海时享用一顿令人惊喜的“福建菜”。
三万英尺的高空,气压让味觉变得迟钝。
但正是这份挑战,让福建菜“轻油、淡盐、重原味”的克制与清雅格外动人。
国泰以一席精心设计的闽味餐食,讲述那份古老而深厚的“茶食共生”哲学。
让旅客在飞行的每一刻,都能感受到来自中华的味觉记忆与人文温度。
八宝红蟳米饭配枸杞百合伴藕带
第一道主菜是“八宝红蟳米饭配枸杞百合伴藕带”。
红蟳取其膏肥肉嫩,与糯米、香菇、腊肠、栗子、虾米等共蒸入味。
航餐对加热方式要求极高,国泰在调和米饭油香与蟹肉浓郁之间拿捏得恰到好处。
一口下去是层次丰富的“糯香鲜”,又有藕带与百合枸杞的清润收尾。
完美诠释了闽菜擅长“荤素互衬”的本领。
搭配这道菜的是陈年铁观音,在高空中,兰花香更加显著,茶汤柔和却回甘有力——既解荤腥的腻,又恰好带出糯米的香气。
茶与餐食在此刻是“互为补白”的风味叠加。
闽南药膳炖牛肉配娃娃菜、虾米香菇芋头饭
另一款主菜则是“闽南药膳炖牛肉配娃娃菜、虾米香菇芋头饭”。
看似质朴,实则暗藏“闽南味”的深意。
牛肉入药膳,轻薄不燥,香中带甘。
配菜芋头软糯、饭香中有海味,虾米与香菇的香气,刚好被焖进每一粒米中。
整套组合贴近闽南家常,却又因茶汤而升华。
在云端之上,复杂调味会失真,而福建菜“轻油少盐,重原味、讲层次”的特质,反而成为空中餐食的天然盟友。
这时再喝一口铁观音,则更为清口,铁观音的清香能缓缓穿透芋头的绵密,留下浅浅茶意,令人回味。
国泰的这套航食逻辑,不仅讲科学,适应味觉变化,也保留了地方风土的精神表达。
云端茶寮|「遇外滩」演绎茶食共生之美
体验过了国泰航空的云端闽味,我对福建菜甚是着迷。
怀着对闽菜“茶食共生”的探索欲,我来到了「遇外滩」skyline店。
屡获殊荣的米其林一星、黑珍珠两钻餐厅「遇外滩」,前不久又拿下了亚洲50佳餐厅称号。
这次在「遇外滩」skyline店独有的“云端茶寮”,我品尝了由专业茶艺师设计的三组餐茶搭配,进一步感受福建菜“茶食共生”的逻辑。
佛跳墙 + 乌岽蜜兰香单丛
「遇外滩」这一盅佛跳墙用料扎实,海味浓郁,入口鲜醇,是闽菜炖品的集大成者。
茶艺师为之搭配的是一壶乌岽蜜兰香。
入口是天然的蜜甜和兰花香,能把佛跳墙的浓醇感提亮,气味优雅宜人,尾韵的荔枝香气久久不散。
炙烤东山巴浪鱼 + 正山小种
接下来这道巴浪鱼,肉质丰腴鲜美。
搭配传统烟熏的正山小种,烟熏感和巴浪鱼的炙烤香气呼应,一下子把鲜咸味包住了。
仿佛港口的渔家生火做饭,烹制刚捞上的渔获,特别有画面感。
百合建宁莲子冻 + 漳平水仙
甜品是一份糯香清甜的百合莲子冻。
配的这杯漳平水仙是闽南名枞,汤色金黄、口感绵滑。
茶气沉稳,尾韵是淡淡花香,刚好给甜点收个尾。
“茶食共生”是闽菜送给飞行的礼物
这一季“寻味中华”菜单,不只是一次机上用餐,更是一场舌尖上的文化之旅。
从八宝红蟳米饭到闽南药膳炖牛肉,国泰航空每一道餐食与茶饮的搭配,都是对中华风味的传承,每一次餐与茶的相逢,都是一次风土与匠心的共鸣。
正是因为这份对“味道背后文化”的执念,无论国泰航空的厨房,还是地面上的中餐厅,总有人在为这份中国饮食的精神延续不断努力。
好好吃饭,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把饭做得更好,是一种文化的担当。
有味道的地方,就有家,也有方向。
//
从上海到世界
值得吃的美食美酒
值得过的美好生活
Since 2014
🥪
文 | 嘉宸
审校|马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