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中国人对“吃”十分痴迷,对调味品的运用更是炉火纯青。除了基础的酸甜苦辣咸五味外,老饕们穷其一生追求的便是“鲜”。一道菜好不好吃,鲜美就是最高的评价。
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增鲜调料不断横空出世。若说当下最火的鲜味调味品非松鲜鲜莫属。在抖音、快手、B站的做菜视频中几乎都能看到松鲜鲜的身影,似乎有了它任何菜肴都会变得鲜美至极。
作为新晋头牌,松鲜鲜抢去了鸡精、味精的风头。不过调味品赛道向来内卷严重,一个新品类的出现必定会出现无数个模仿者,松鲜鲜虽然凭借创新独享红利,但想要拿下这场松茸调味品战争的胜利并不容易。
异军突起陷入争议
吃得健康,永远是大众对饮食的首要态度。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国人对身心健康倍加重视,尤其对入口的东西越发挑剔。为了让每个中国家庭吃得健康、方便,有着十多年食品研发经验的易子涵决定打造0添加调味品,在2019年创立了松鲜鲜品牌。
以前家庭烹饪提鲜无非就是老三样:味精、鸡精和蚝油。味精是从小麦、玉米中提取的天然物质,它还有个大名鼎鼎的名字:谷氨酸钠。长期摄入过量的话轻则口干、头晕,重则会诱发高血压、神经系统疾病。
鸡精属于复合调料,味道要比味精鲜美,但主要成分同样是谷氨酸钠。至于蚝油,嘌呤、盐分含量较高,摄入过量会增加肾脏负担、诱发中风,也不是最佳的提鲜调料。
而松鲜鲜的松茸调味料则以松茸为主,辅以草菇、杏鲍菇、香菇,搭配苹果、胡萝卜、海苔、罗汉果等天然果蔬磨粉制成。凭借绿色无添加这一标签,松鲜鲜很快俘获了一波忠实粉丝,随后通过直播带货闯出了一番天地,知名度大增。
2022年松鲜鲜在松茸调味品市场份额高达65.4%,2023年销售额突破8亿元。在京东、天猫、抖音等电商平台均拿下了品类第一的好成绩。今年5月艾媒咨询授予松鲜鲜“松茸调味料连续5年全国销量第一”的市场认证。
获得消费者和业内的双重认可,松鲜鲜的商业之路无疑非常成功。然而突然爆红之后,松鲜鲜也陷入了争议。今年3·15期间,某央媒重庆频道依据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车振明教授的观点,指出“玉米酱粉”存在安全隐患。
视频提到,玉米酱粉的制造工艺和味精大同小异,但并未进行提纯,直接将生产过程中各种代谢废物干燥成粉。尤其玉米酱粉含有的“谷氨酸棒状杆菌”不在国家发酵菌种使用名录中。恰巧松鲜鲜松茸调味料的核心配料就是玉米酱粉。
众所周知,近年来消费者对于添加剂的态度是“谈虎色变”。不少食品企业都因此翻车。3月16日松鲜鲜紧急发表声明,表示玉米酱粉和味精工艺并不相同,不存在安全问题。
随后其供应商伊品生物也发布了一系列检测报告,力证玉米酱粉的安全性和使用合法性。经过摆事实讲道理,松鲜鲜才化解了这次舆论危机。实际上松鲜鲜的商业之路并不像表面上那么一帆风顺。
产品单一的小而美
2019年底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很多行业进入了重塑期,调味料赛道也不例外。一方面“宅经济”的强势崛起让销售渠道由线下转移到线上;另一方面经由疫情洗礼,消费者愿意为高品质、健康调味品买单。
发力线上,主打健康,凭借私域引流,松鲜鲜在行业结构转型中快速成长。不过想要在调味品市场站稳脚跟,松鲜鲜和海天、厨邦等老牌巨头相比还过于单薄。
首先,在产品内容上非常单一。几乎全是围绕松茸大做文章,并且靠大单品打天下。例如松鲜鲜京东自营店,松茸调味料的累计评价超过100万,而松茸凉拌汁的评价仅为2000多。
爆款逻辑是现代商业模式跑通的最有效办法,但是一旦核心产品出现问题,无疑将会遭受致命打击。3月份爆发的“玉米酱粉”事件就是前车之鉴,假如“松茸”概念出现纰漏,松鲜鲜的商业之路就很难走下了。
其次,调味料赛道此前一直是重线下轻线上,只不过疫情期间来了个反转。如今疫情退潮,线下依旧是调味品的主战场。尴尬的是,松鲜鲜在很多消费者眼中就是一个互联网线上品牌。
为了摆脱这一标签,2021年松鲜鲜开始布局线下市场,目前其线下零售终端超过20万家,零售额和线上平分秋色。补全了线下短板,那么走爆款路线的松鲜鲜是否就能征服全国消费者呢?其实不然,还有最后一个难题等着它:价格。
从品牌创立之初,松鲜鲜的受众人群非常明确:看重健康的宝妈和有一定消费实力的中产年轻人。这两大群体都喜欢追求潮流,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所以松鲜鲜才能在线上私域混得风生水起。
线下市场则不同,面对的是全阶层人群,销量最好的是大众产品。而松鲜鲜为了追求绿色无添加,使用的都是好原料,这就注定零售价对于工薪阶层来讲并不友好。
据马上赢数据,2022Q2至2024Q4期间,松鲜鲜在复合调味料领域每百克售价要高于同类目均价150%左右。例如125g的松鲜鲜松茸调味料售价在13元左右,而太太乐180g鸡精只需10元就能拿下。
当然聚焦高端把单一品类发展好,同样能成为“小而美”。只是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有时候往往身不由己。近两年消费降级明显,调味品降价促销已成常态,况且如今老牌巨头们都杀入松茸领域,松鲜鲜的挑战才真正开始。
差异退潮如何守城?
可口可乐有一句经典广告语“一直被模仿,从没被超越。”一个品牌能够做到经久不衰,必须要建立起属于自身的护城河。不管是技术、渠道还是产能、营销,只要在某一方面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品牌就能平稳地发展下去。
虽然松鲜鲜创始团队在食品领域摸爬滚打了十多年,但品牌还欠缺厚度。一旦外敌杀入腹地,没有牢固的护城河,城池就会有失守的危险,而这一情况正在发生。
2023年6月太太乐正式发布了“原味鲜”松茸鲜调味料,同年11月莲花味精也推出了松茸调味产品。两大巨头均打着0添加、自研自产的概念进军松茸复合调味品赛道。
去年7月太太乐还向中国调味品协会提出了《松茸鲜调味料》团体标准立项申请,今年1月已经正式实施。实际上如今入局松茸调味的玩家越来越多,例如吉得利、爷爷的农场、家乐、京东京造等一大批品牌都推出了相似的产品。
赛道变得拥挤,毫无疑问松鲜鲜的差异化在逐渐消退。为什么这么多企业争相涌入?答案非常现实: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酱油、醋等传统调味品的增速早已放缓,厂家们都在寻找一个全新的增量空间,高速发展的松茸品类自然成了最佳切入口。
作为松茸调味料的开创者,松鲜鲜前些年可以安稳地独领风骚,现在恐怕将面临成长的烦恼。当然松鲜鲜也并没有坐以待毙,一方面向酱油、蚝油、番茄酱等领域发力,另一方面加快海外渠道建设,利用天然植物基概念攻克欧美市场。
想法虽好,但想要和海天、千禾、厨邦、李锦记这些老牌劲旅抢夺市场无疑是虎口夺食。况且新赛道的开拓、新市场的开发不仅需要雄厚的资金储备还有供应链的支撑,对于现阶段的松鲜鲜来说都是难点。
例如早期松鲜鲜的产品主要依靠外协生产,走轻资产路线。随着销量的激增,才在安徽宣城和芜湖两地建厂。其中宣城工厂已经投产,芜湖工厂预计今年建成投产。
如果未来品牌推广顺利,两个工厂的产能或许满足不了攀升的销量。在商品零售详情页面里,松鲜鲜也明确表示一个工厂无法满足所有产能,未来会有多地域产地布局。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肯定会选择代工合作,那么产品把控又大大增加了松鲜鲜的守城难度。
结语
任何行业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松鲜鲜的出现给传统调味品市场带来了新意。只是作为一个刚刚规模化5年的新品牌,松鲜鲜有黑马的速度,还没有白马的稳定实力。
相较传统品牌,会营销、懂得抓住用户痛点,是松鲜鲜最大的优势。如何发挥自身的长处扩大产品内容和用户圈层,是当下松鲜鲜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提升消费黏度,松鲜鲜才能看见雨后彩虹。
【天眼查显示】杭州松鲜鲜自然调味品有限公司 (曾用名:杭州悦伍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成立于2020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家以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100万元人民币,实缴资本80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