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观察
看了眼日期,七月份过完了。
2025过去了一大半,想着该照例总结了。
虽然最近没怎么写吃的选题,但之前可是扎扎实实吃了不少馆子。
这几家,好吃,有记忆,还会想去。整理下来,一共 15家,做了个合集。
1.实 慧 香 辣 馆
地址:拱墅区绍兴路644-1号
我记得,那是2025年开年吃的第一家馆子。
等菜40分钟,但好在没让我失望。
菜单丰富,涉猎的内容广。
从杭帮菜,到川菜,再到说不出派系的炒菜,都有。
墙上有一面黑板,但上面的菜不全。点菜记得问老板娘要一份菜单,自己手写点好菜,再交还给她。
干锅肥肠,锅用一个酒精炉支着,肥肠咕嘟嘟滚着,吐着热气。
大肠处理得十分干净,吃不出任何一点脏器的腥味。
这家的做法是把肥油刮去的,所以吃起来香而不腻;又因为提前卤过,火候掌握的到位,入口嘎吱嘎吱的,嚼劲十足。
还有一道辣子鸡记忆很深。跟以往那些“辣椒堆里找鸡丁”的辣子鸡不同,这碗的鸡块很大,肉质很饱满,吃起来就很过瘾。
而鸡肉的表皮依旧炸的很酥很脆,咔嚓一下咬开来,鸡肉的纹理之间还会微微biu汁。
2.五 味 菜 馆
地址:上城区士安路格畈家园37号
格畈家园,只要到附近,我总会去光顾一次。
走进小区的门就像是走进一个饮食江湖,里面各种好吃的馆子卧虎藏龙般,而且性价比也都可以。
这家店的五味焖鸡是特色,也是店里最贵的菜。
68元,就能收获一盆脸盘大的砂锅鸡煲。
从卖相上看,有点像鸡公煲。但整道菜很纯粹,除了调料外,都是大块的鸡肉。
老板说,这是用整一只鸡炒的,鸡也选过,一定要肉够多。
也是因为肉质饱满,一块块的鸡肉挂着酱汁,又白嫩细腻。大口吃肉很满足。
肉一点也不柴,很香,细细品是有鸡味的。
鸡肉的后调,有点淡淡的草本味道,这时我才发现其中加了点花椒。舔舔嘴唇,舌尖微微麻麻的,好奇妙。
还追加了一份炒茄子,也显示出老板的炒菜功力。
茄子在保留水分的同事又不失脆度,调味咸鲜,微辣,吃起来是八分软配两分糯。
芡汁的稠度刚好能让茄子挂住汤汁,又不会太油腻。
3.小 厨 家 常 菜
地址:上城区化仙桥路24号
复兴路附近总能找到好吃的菜馆。
这又是一家典型的土菜馆子,没有菜单,菜要么码在墙上,要么摆在冰柜里,看到什么就点什么。
一道南瓜丝炒牛肉,拿住了我的胃和心。
这是我第一次吃到这样的搭配,点菜时心里还纳闷:南瓜丝也能和牛肉炒在一起?
因为以前吃的南瓜,要么整个蒸,甜甜的;要么切成块,烧进粥里。
两者的搭配完全不违和——牛肉滑嫩,又有嚼劲,入口顺滑;南瓜微甜,既脆又糯,丰富了口感和层次。
调味是偏鲜辣的,颠覆了我对以往南瓜的认知,整道菜都给我一种新鲜感,而它的味道又没有辜负我的味蕾。
还点了一盘蚕豆炒冬笋。
蚕豆粒大,嚼进嘴里脆脆沙沙的,也是我比较爱吃的绿色菜之一。
搭配上倒笃菜和冬笋,看得出来,有杭帮菜的底色。
汤底虽少,但不油也不咸,轻舀一勺,能喝到蚕豆的鲜味。
4.宝 石 山 上 的 无 名 小 馆
地址:坚匏别墅往前一点点可以找到
这是一家小吃店。有一天去爬宝石山,误打误撞闯了进去。
小吃店没有店名,从外面看就是个小卖部,走进去才发现别有洞天。
一道糖醋排骨就被拿下味蕾。
老板在给我介绍这碗糖醋排骨的时候,脸上露出了骄傲又神秘的表情:“我烧的糖排外面没有的,是我的‘独家秘方’。”
事实证明,老板没有吹牛。
刚出锅的糖醋排骨冒着热气,凑近闻,有一股淡淡的酸甜味和油香,而不是呛鼻的刺激味道。
糖醋汁挂在排骨上,赤红到微微发黑,点缀小葱和芝麻,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
另一道油焖笋也很落胃。
新鲜的春笋块大,脆嫩,在琥珀色酱汁的包裹下,笋的味道又带着些许鲜甜味。
能吃出一点点的涩,不苦不麻,甜咸鲜香混着早春的清气直往鼻尖钻。
因为只有两个人,点菜的时候老板就拦着,不让多点。
最后一道,老板上了碗下饭菜——臭豆腐炒毛豆。
我才发现,虽然环境朴素,但老板端上来的每一道菜老板都精致有佳,甚至还有一点点摆盘的痕迹,比如餐盘周围都很干净。
虽然是很小的细节,但这真的会让客人的用餐体验提升不少。
臭豆腐不臭,吃进嘴里反而是咸香的;辣味齐头并进,一起往喉咙深处撺掇。
就连同行不吃臭豆腐的同事也在忍不住尝试一口后对老板说:”真好吃。“
5.阿 罗 哈
地址:上城区近江北路61号
近江附近,这家小店,开了有二十几年。
门头看上去旧旧的,路过的话,会以为是个咖啡馆。
但其实,店里除了咖啡,还卖拌饭、火锅、披萨、意面。
最近去了一次,才发现,老板在早上卖起了面条馄饨,当早餐。
老板自己爱吃面,烧的也还可以,就做做看;馄饨什么的,都是早上三四点起来自己包的,货真价实。
我最爱的是他家的肥牛石锅拌饭。
和别家的拌饭不一样,这里面没有乱七八糟的酱汁。28元一碗,老板娘好像怕你吃不饱一样,肉和蛋都堆得满满的。
我平时不太爱吃洋葱,但这碗拌饭里的洋葱经过肉汁的浸润,已经去除了涩味,不辣,绵绵软软的,反而很好入口。
肥牛也很厚实,品质不差。
饭里还点缀着些玉米和彩椒,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让这一碗饭变得更加生动。
披萨也是值得尝试的,性价比很高。
刚出炉的披萨冒着热气被端上来,用叉子慢慢拨开,表面的芝士被拉扯成丝,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
凑近闻,除了芝士和酱汁的味道,还有一股淡淡的面团香气。
6.程 记 私 房 菜
地址:上城区复兴路377号清河家园
在城区里吃到一碗靓丽的酸菜鱼,就是在这家店。
这家馆子,店面很小,总共四张桌子。但来吃的客人,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小小的屋子里铺满杭州话。
能被这个年龄段的顾客认可的馆子,味道跑不了。
鱼肉片得薄,嫩,夹起来就是完整一块。
调味更加偏向杭帮菜的口味,微微辣,胡椒和葱蒜的香味扑鼻。
鱼片吃起来,弹,滑。刺不多,也完全吃不出土腥味。
分量也足,两三个人吃完全够。
性价比还高,一盆酸菜鱼58元。
7.乡 下 人 家
地址:余杭区安西线西南侧
对于良渚的土菜馆,我一直念念不忘。
唯一的缺点就是远。比如这家店,说了好几次要去,终于去吃上了。
这家店店如其名,在良渚文化村的深处,再往前走一点,能到东明山。
明档的餐柜和厨房,如今已是一家合格的农家菜馆的标配,我早就见怪不怪了。
菜码整齐地排列在眼前,选择很多。
卤鸭,端上来的时候油汪汪的,在灯光下闪着耀眼的光泽,像钻石。
这是道杭州人民再熟悉不过的菜,不会难吃到哪里去;但要做出亮点,不容易。
恰好这道卤鸭给了我记忆点。
肥厚适中的鸭肉挂在骨头上,轻轻一嗦便骨肉分离。吃起来既有嚼劲,又唇齿留香。
正当我还在纠结要不要继续吃下一块鸭肉的时候,大肠来了。
闻着香气,卤鸭对味蕾的挑拨暂且搁置到一边。没办法,如果要问世界上最薄情的职业是什么,那美食记者肯定上榜。
卤过的大肠放在一口小锅里,铺上豆皮和蒜叶——这是很经典的良渚人民做大肠的方法。
最后一道红烧杂鱼。里面有小黄鱼、带鱼、鲳鱼和大虾。
往鱼肉上戳一筷子,原本以为会把鱼肉戳散,没想到筷子立得很平稳。
细看之下,才发现每一种鱼都用热油炸过,鱼肉表面微微发脆发焦。
这样一来,鱼肉不散,吃进嘴里还有层次更加丰富的口感。
8.丁 家 私 房 菜
地址:滨江区江汉路与春晓路交叉口南50米路西
这家店很小,就三张桌子,只能招待十人左右。
但菜品却很丰富,菜单厚厚一沓,看得人眼花缭乱。
第一道菜是茭白炒肉。
那时候的江浙的茭白还没有上市,再往南方一点,天气更热,所以这道菜用的鲜茭白来自海南。
脆亮的茭白配上香干条和肉丝,洒下一点点的红辣椒,只是看着,唾液就在口腔里涌动。
夹一筷子入口,意料之外没有浓重的味道,反而在清淡调味之下,还原出了茭白本身的鲜甜。
三种食材的口感配合有佳,好像在口腔里跳起一支舞蹈。咀嚼间,似乎缺了点什么——是米饭!
恍然大悟,赶紧扒拉一口白米饭,这支舞蹈才终于完整。
粉蒸肉,我是如《孤独的美食家》里的五叔一样,向邻桌抄的作业。
五花肉的表面铺满了细柔绵密的米粉,这些米粉是大米和糯米碾碎后,用柴火炒制而成的。
从外貌看,好像是一大片牛肚,不讨巧,其实内里大有乾坤。
肉片如巴掌大,肥与瘦之间的比例恰到好处,不是那种肥肉特别多,瘦肉特别少的肉片。
最后一道菜,要了一碗家烧豆腐汤。
豆腐来自台州白水洋镇,配上丝瓜、干虾、油渣、青豆,吊一锅鲜掉眉毛的汤。
老饕知道,上面说的食材都是烧汤好手。
白水洋镇的豆腐用的是山泉水制作,吃起来豆香十足的同时,还有一股鲜甜,和平时吃到的豆腐很不一样。
9.味 道
地址:西湖区山景路转塘科技经济区块3号1幢1103室
想去吃的一家店临时关门,踌躇间,路过一家生意格外火爆的馆子。
那时候春天没来,晚上的风还有点刺骨,即使这样,这家店的外面也坐着吃饭的人。
直觉告诉我,这家店的味道不会差。
椒麻鸡端上来的时候,我的目光一直跟随这道菜,再也移不开。
和西北风味的椒麻鸡不同,这道山地椒麻鸡作了偏向江浙风味的改良。减轻了麻和辣,加重了酱和香。
油爆虾,大虾开背,先炸后炒,让每一只虾裹上鲜甜的浓稠酱汁。
虽然还没有到虾最肥美的季节,但每一只虾的个头店家给的并不吝啬。
酱汁的调味恰到好处,回味中有一股咸鲜。连着吃完几只也不会觉得发腻。
还要了一盘雪菜肉炒春笋。
当季的春笋又脆又嫩,在雪菜的助攻下变得更加鲜甜。
猪里脊肉很大块,给整道菜增添了一抹油香和肉香。
而要说到这顿饭的全场最佳,应该是这一碗筒骨面。
点菜的时候,问了老板有没有特色菜推荐,结果老板绕过所有炒菜,说这碗面是店里点的最多的。
要知道转塘面馆林立,敢说自己面烧的好的,一定有点功夫在身上。
10.河 边 小 馆
地址:滨江区长河街道山一村陈家村40-1号
这家店年前想去吃,跑空了一趟。但缘分到了,好吃的店总能被我吃上。
到店,被一道 红烧大肠拿下味蕾。
大肠处理得很干净,与炖锅不同,红烧大肠要事 先把肠壁内的油脂刮去,这样才不会过于油腻。
大肠入口时,卤香先一步到达鼻腔。咬下一口,嘎吱嘎吱的声响在耳边回荡—— 韧劲十足。
我被这股脆嫩的劲头惊到,瞳孔不自觉放大,眉毛也跟着抬高。
白切鸡,挂着些许鸡冻被端了上来。
本来想点虾油鸡,同行的朋友吃不惯那一股虾油的腌味,遂放弃。
好在这一道白切鸡也没有让我失望。
鸡皮算得上有弹性,鸡肉嫩滑紧致,鸡有鸡味。就是那种具有农家风味的白切鸡。
最让我吃惊的还是价格, 58元半只鸡,已在杭城里不多见了。
杭三鲜,一道典型的杭帮菜馆里都会出现的菜,厨师却用了一种老派的地方做法。
说是三鲜,但里面加入了 肉丸、河虾、花菜、鸡蛋干、鱼丸、水发肉皮......整体更加接近于绍三鲜。
最后一道椒盐土豆,同样也吃得我心花怒放。
炸过的土豆用大盘盛装好,等到客人点单时再重新下锅翻炒。
土豆的表面本就覆盖着一层美妙的脆壳,再裹上孜然和椒盐,瞬间赋予这道菜一股烧烤风味。
土豆外酥里嫩,咬开一口,里面 绵软的土豆还冒着热气。
果然还是碳水最能让人开心啊!
11.李 白 的 武 林
地址:拱墅区体育场路366号
这家店,光是听名字嘛, 大概率会直接略过。
你想想我吃过的店啊,都是什么“XX土菜馆”、“XX私房菜”、“XX小炒/小馆”......而这家店叫做“李白的武林”。
初看之下,还以为是间茶馆。
说回菜,当时清明前后, 螺蛳正肥。
一般店里烧螺蛳,要么酱爆,要么做汤。而这家店的做法,又一次让我暗暗叫绝。
厨师把肥美的螺蛳肉挑出,加入臭豆腐和野葱,做了一道羹。
卖相上,有点像蒸鸡蛋,好像并不出彩;舀一勺送进嘴里,立刻瞪大眼睛。
豆腐绵软顺滑,螺蛳肉带着 Q弹的韧劲,就像是钢琴上的黑白两键,配合起来弹奏了一曲春天的乐章。
手工黑豆腐,是每天限量的。
问老板原因,他说做起来太费时间,光是磨黑豆就要两个小时,再多就做不过来了。
老板和老板娘外面跑的多,吃的多,因此对食材的把控特别严格。 宁愿少卖点,也要出品稳定。
醋炒鸡用的是安吉散养两到三年的竹林鸡,一吃就能吃的出 鸡肉的品质很高。
虽说端上来的时候,能闻到很浓烈的醋味,但鸡肉入口时酸味并不激烈。
也是因为鸡好,鸡肉大块且紧致,鸡皮挂在表面,油光光的,看着就很有食欲。
风干肉春笋炖河蚌。
里面有 腌肉,河蚌,河虾,莴苣和春笋,光是看食材,就知道这一碗菜能鲜掉眉毛。
12.丰 盛 餐 馆
地址:萧山区西河路409号
小龙虾是萧山夏季的顶流。我去的这家馆子,开了十几年,专门的龙虾馆,也有炒菜。
他家的小龙虾都是去头,虾尾上浅浅划了一道,抽去了虾线,处理得十分干净。
他家的小龙虾,确实灵光。
剥开鲜红的盔甲,露出嫩白的虾肉。
颜色从虾头开始渐变,先橙红再浅黄,口感也依次丰富。
刚才前面说,店里不光有龙虾, 也有炒菜。
作为一个吃货,好不容易跑去一次,肯定要尽量多尝一点。
让我惊喜的是 牙签牛肉。
牛肉外焦里嫩,通俗点说,就是有“ 牛肉味”。一口一个就像在吃小零食一样,微微弹牙的口感,嚼起来也不费劲。
八宝油条,上次见还是在福缘居,没想到这样的街边龙虾馆也有它的身影。
调味上并不是常见的甜口,而是勾了咸口的芡汁,让炸得酥脆的老油条浸泡其中。
最后一道酸菜炒肉片,吃第一口就觉得必须得配一碗米饭。
酸菜酸的够劲,像一根根细针嵌进牙龈里,难免叫人身体抖一抖。
那肉片呢,更是嫩滑鲜爽,只吸取了酸菜中一点点的酸味,和大部分的鲜味。
简单的一道菜,却有不简单的味道。
13.无 名 川 菜 馆
地址:大塘新村文晖路入口直走能看到门头
在连甍接栋的小区里,这家店的门头就跟无数间当地住户的门面别无二致。
半拉下来的卷帘门,就算是路过,也很难发现这其实是一家小馆子。
唯一可以当作线索的,就 是络绎不绝进出的食客。
老板是个很可爱的小老头,为人热情谦和,地道四川人,做得一手漂亮的川菜。
因为是夫妻店,老板有时候忙不过来,于是就把菜的种类分成中午和晚上两档。
中午能吃到一些火候菜,比如 肝腰合炒、红烧排骨、酸菜鱼、爆炒牛肉......晚上的菜要提前下单,什么 粉蒸肉、臭鳜鱼、红汤牛蛙......费工夫的菜要做准备。
肝腰合炒,是我今年来吃过的最 火爆的江湖菜。
腰花切成手指粗细的条状,花刀改得不算均匀,但足以让腰花入味。
起锅时夹一点点点的生,是最恰当的时间点,保留腰花 鲜嫩的同时也阻绝了腥味。
红烧大肠,我第一次见到和豆腐烧在一起的红烧大肠。
怎么说, 有点像大肠和麻婆豆腐的结合。
果然是川菜, 豆豉的香味很浓郁,一点点的麻,里面还有老板从老家带来的酸豆角。
大肠处理的很干净,能吃出卤香,但更多的 被鲜辣调动,像鼓槌般敲击味蕾。
还有一道 爆炒牛肉,算是给这一顿饭收了一个漂亮的尾。
牛肉很嫩,但依然能够吃出牛肉的本味。
川菜馆嘛,麻辣味道是底色,但很容易出现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就是说,烧出来的菜基本上是一种味道。
这家就不会。
14.浙 里 巴 人 社 区 火 锅
地址:余杭区漕小线漕桥村文化礼堂
这家火锅店,朋友推荐给我的。
噱头很足,吃饭要 预约,不约直接去店里是没有位置的。
路也很难找,弯弯绕绕,拐进了人家的 村里。清一色的自建房,哪里像是有火锅店的样子?
但吃过之后,心里的疑虑烟消云散。
他家每一锅的锅底都是现炒的,加了香料喝酒糟。一天 最多也就做个十二三锅,接待十几桌客人。
儿子不上班的时候,会到店里来帮忙。
锅底里加的不是水,不是汤,而是重庆的 老鹰茶,用桉树叶泡的。
红油滚烫起来,开始涮菜涮肉。
肥肠、耙牛肉、卤鸡爪是吃重庆火锅必点的。
牛肉和肥肠本身就卤的很入味了。
红油锅里再走一遭,沾染上热气与辣气,心里暗暗叫上一句: 好安逸哦!
火锅的食材都很新鲜。
印象很深的是这道牛蛙。老板就呆在厨房里现杀,杀完后简单腌制再端上来。
盘子放在桌上,盘里的牛蛙的肉还在 微微跳动,看得我心也跟着一惊一惊的。
配上一碗蛋炒饭,也是吃重庆火锅的特色。
油香油香的炒饭粒粒分明,鸡蛋很大块,再搭配上红油锅里的 老南瓜,舀碎后拌在饭里。
这样一口饭,谁吃了都会露出笑容吧?
15.梨 山 台 菜 餐 厅
地址:西湖区创意路凤凰创意园区A4-4-101
这家店的老板姓黄,温州人,做餐饮的 初衷是给自家员工弄一个食堂。
后来生意越来越好,就做成了对外营业的馆子。
卤肉饭是必点的。
他家的卤肉饭,卤肉和米饭分离,可以根据自喜量加入。
卤肉肥瘦相间,肥肉丰腴油香,瘦肉绵密劲道, 单独吃都胜似一道菜。
看着油汪汪的罢,和米饭拌匀之后,刚好让米粒充分吸收了油脂的香味,变得 饱满又弹牙。
卤肉里也没有过多的佐料,就是香菇和 虾酱,所以能吃出一点发酵的香气。
再配上一口用卤肉汁浸润的生菜,清爽。
三杯鸡也有亮眼的表现。
台湾的三杯鸡,用 一杯米酒,一杯酱油,一杯香油烹饪鸡肉。
椒盐带鱼,是没有点到椒盐小黄鱼的平替。
小黄鱼要立秋之后才肥美,现在这个时间段嘛,就先撤下了菜单。
带鱼段经过高温热油的洗礼 涅槃成金黄色,就连平时让人烦心的鱼刺也已经化作酥脆的口感,轻轻一咬即可断裂。
最后追加的蒜香排骨,又一次打破了我的定式思维。
以前吃过的蒜香排骨,都是排骨炸过之后,淋上蒜末。而这家的蒜香排骨,是 一颗颗硕大的蒜粒,铺在肉下,用煎煮的方法,让蒜香沁进排骨里。
每次写这样的总结稿,按着时间线把半年来吃过的馆子细数,除了咽下一百次口水, 仿佛还能感受当时吃到这些菜时的激动心情。
我想,这就是作为一个美食记者,还愿意跑出去找跑出去吃的动力所在。
希望下半年还能继续,还能再多吃些好吃的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