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常吃,长大后很少见了。”
近日,厦门市民董女士在大润发超市
发现一款表皮泛青、个头不大的橘子
她说
这类绿皮橘子味道偏酸
如今大家偏爱香甜多汁的品种
它似乎慢慢淡出市场了
记者采访发现
“小时候常吃的水果消失了”
这一话题近期在社交平台
引发关注与讨论
青苹果、绿皮橘子、国产香蕉等
成为这次热议里的“童年白月光”
线上商家更是乘“热”而上
寻觅怀旧商机
“小时候的味道”引热议
线上商家寻觅商机
8月1日中午,记者来到董女士提及的商超发现,这款绿皮橘子表皮泛青、个头不大,果皮薄得能透光,标价7.99元/500克。它产自江西赣州,和阳光玫瑰、金枕榴莲、进口香蕉等近些年的网红水果同台亮相。工作人员介绍,绿皮橘子最近几年都有少量售卖,每年7月持续至11月,销量一般。
董女士说,她老家是江西的,她就是奔着“小时候的味道”入手,入口是真的酸。如今超市里的柑橘大多是橙黄或深黄的砂糖橘、沃柑等,绿皮橘子只能零星可见。
此前董女士刷到一个视频,博主展示的绿皮橘子瞬间勾起她这位“80后”的回忆。说话间,她还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相关信息。记者也在某兼具社交与电商属性的综合性平台搜索发现,不少人发帖忆往昔,“一口下去眉头都皱起来、牙都倒掉的‘惊喜’体验,不再好找了”“小时候经常吃,现在偶尔馋这一口,却难觅踪影”。在小红书上,“小时候常吃的水果消失了”这一话题有超50万篇笔记。
电商平台更是乘“热”而上,不少商家在焦点图中,配文“被时代淘汰的橘子”“小时候酸得皱眉”“现摘童年绿皮橘,你还记得我吗”等,搭上怀旧滤镜,“过气”水果也实现身价高涨。部分显示销量不俗,比如“周销量上涨超10倍”“24小时内超200人购买”。
水果界“淘汰赛”的背后
是口味变迁和效益驱动
在社交平台上,围绕“小时候常吃的水果消失了”这一话题,带着酸涩味的青苹果,同样被很多人呼唤,怀念它偏硬的口感、厚厚的果皮、酸甜的味道、独特的果香。此外,被车厘子替代的国产薄皮小樱桃、被进口香蕉挤压的国产香蕉等均是被热议的“童年白月光”。
青苹果
提及“以前卖得好好的,突然不流行了”的原因,口味变迁和经济效益成了业界人士口中的高频词。有人说,绿皮橘子经济效益不高,村里没有年轻人愿意种植了,取而代之的是皇帝柑、沃柑、砂糖橘等。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林建忠长期研究热带、亚热带水果。他说,首先是市场偏好的变化,当代消费者更倾向高甜度、大果型、耐储存的水果,比如红富士苹果、脐橙等,酸味品种需求萎缩;其次是经济效益驱动,酸果品种普遍产量低、运输损耗大,果农也就改种高产值的品种。还有大众认知误区也是重要的一点,绿皮水果常被人们误认为尚未成熟,从而影响市场销售。
“主要还是市场选择。”集美文源山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业技术员姚凯俊表示,就拿青苹果来说,它有多个品种,基本上酸味比较突出。随着消费者口味变迁,比如很多人偏爱高甜度,“甜”就成了当代水果最热门的卖点。不只苹果把“冰糖心”卷成“标配”,线上线下的柑橘橙,也纷纷打上“超甜”“爆甜”等关键词,导致青苹果的市场接受度低。
记者:吴佳 编辑:杨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