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控糖就要少吃甚至不吃主食,其实这是误区。中医认为,“五谷为养”,主食是气血生化的基础,完全不吃会导致脾胃虚弱、气血不足。
关键在于选对主食——有些主食本身性平和、富含膳食纤维,能延缓糖分吸收,还能健脾养胃,适合控糖人群。今天,邀请糖尿病专家杨小红主任分享5种主食,既能提供能量,又能辅助调节血糖,吃对了能让身体更健康。
一、燕麦:健脾益气,延缓糖吸收
中医认为,燕麦味甘性平,能健脾益气、补虚止汗,其富含的膳食纤维可延缓碳水化合物消化,避免血糖骤升。
适用人群:脾胃虚弱、血糖偏高、便秘者。
吃法:选择无添加的纯燕麦片,煮成燕麦粥(可加少量山药),避免速溶燕麦(含糖和添加剂)。早餐吃1小碗(约50克干燕麦)为宜。
二、荞麦:清热利湿,调节代谢
荞麦味甘性凉,能清热利湿、健脾消积,其含有的芦丁可改善血管弹性,辅助调节血糖和血脂。
适用人群:湿热体质、血糖偏高、高血脂者。
吃法:磨成荞麦面,做成面条或馒头,搭配蔬菜食用。每次用量不超过50克(干品),脾胃虚寒者建议与小米搭配煮食。
三、玉米:健脾和胃,宽肠通便
玉米味甘性平,能健脾和胃、利尿消肿,其膳食纤维丰富,且升糖指数较低,能延缓糖分吸收。
适用人群:脾胃功能弱、血糖偏高、便秘者。
吃法:选择老玉米(而非甜玉米),蒸或煮后食用,每次1根(约150克),可作为早餐或加餐。注意避免玉米糊,熬煮过烂易升糖。
四、红薯:补中和血,润肠通便
红薯味甘性平,能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其含有的黏蛋白可保护胃黏膜,膳食纤维能延缓血糖上升(注意选择甜度低的品种)。
适用人群:气血不足、血糖轻度偏高、便秘者。
吃法:蒸或烤后食用,每次不超过100克,替代部分主食(如减少半碗米饭),避免油炸或加糖。脾胃虚寒者建议搭配生姜片同食。
五、山药:健脾益胃,固肾益精
山药既是主食也是药材,味甘性平,能健脾养胃、固肾益精,其含有的黏液蛋白可帮助调节血糖,且消化缓慢,适合长期食用。
适用人群:脾胃虚弱、肾气不足、血糖偏高者。
吃法:去皮后蒸食或煮粥,每次100-150克,可替代部分主食。注意选择面山药(而非脆山药),效果更佳。
最后杨小红主任提醒大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1.定量替换:上述主食虽适合控糖,但仍需控制总量,一般成人每餐主食(生重)不超过50-75克,全天不超过250克。
2.粗细搭配:单一主食营养有限,可将荞麦与小米、玉米与大米搭配,既均衡营养,又能进一步延缓升糖。
3.烹饪得当:避免熬煮过烂,以蒸、煮、烤为主,少油炸、少加糖,保留食材本身的膳食纤维。
4.结合体质:湿热体质多选荞麦、绿豆;虚寒体质多选小米、山药;气血不足多选红薯、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