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博物馆演示的鱿鱼祖先—— 奥陶纪海洋生物房角石。
炎热的八月天,鱿鱼被戏称为“夜市之王”,当人们在鱿鱼铁板烧的小吃摊前垂涎欲滴时,很难把撒着辣椒粉的焦香鱿鱼串和曾经的海洋霸主联系在一起。然而回到遥远的4.8亿年前,处在奥陶纪的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汪洋,鱿鱼的祖先占领着海洋生物链的顶端,被看作是海洋霸主。
鱿鱼的祖先在奥陶纪时是鹦鹉螺。和今天鱿鱼的外形大不相同,鹦鹉螺身形巨大,比如鹦鹉螺亚纲下的房角石,身长可达10米以上。数量众多的房角石游弋起来,景象犹如一辆辆穿梭在海洋中的“巴士”。鹦鹉螺不仅占据着体型优势,还身披“铠甲”,宝塔状的坚固外壳完美保护住了躯体,外壳下是和今天鱿鱼类似的灵活触手。
6600万年前,陨石击中地球带来“大清洗”。海洋中,鱿鱼祖先面临着食物不足和捕食者增加的双重威胁。为了减少水中阻力,鱿鱼的祖先利用进化能力再次紧急避险,做出了一个“壮士断腕”般的决定——外壳,不要了!除此之外,又进化出一层肉质,形成壳被肉质包裹的特点。在之后的进化过程中,壳逐渐消失,由此鱿鱼最近的祖先——鞘形类正式登场。鞘形类在海洋中继续进化,进而有了分支,乌贼是其中之一,而鱿鱼又是乌贼的一种。
进化成型的现代深海鱿鱼。
鱿鱼历经几亿年,脱掉铠甲、缩小身形,并拥有弹性十足的肌肉。今天的鱿鱼属于浅海性生物,主要生活在水深150至200米的水域,约有50多个品种。
供图:视觉中国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 艾栗斯
记者:李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