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宝藏家乡——南大膳镇
故乡南大膳
连同它更早的乳名
——锡安乡和湘阴十八区
甚至东洞庭湖最早点燃
革命星火的那方红色印记
都险些被岁月锋利的镰刃收割
零落成故纸堆里模糊的铅字
但此刻!盛世的风
正吹开这湖乡尘封的食匣——“中华乌鳢之乡”的金字招牌下
剽悍的生财鱼游弋四方
将洞庭的鲜甜写进饕客的味蕾地图
六百米长的仿宋街巷,酒幡招展
五门闸的湖鲜
与蔡娭毑灶台上的镬气
在灰瓦白墙间交织升腾
昔日省“百强镇”的荣光
如今已化作一桌
向天下食客“和盘托出”的湖湘盛宴
这是南大膳镇积蓄千年的底气
一次酣畅淋漓的“大膳天下”!
名字自带BGM:
南宋“十里宴席”
吃出来的江湖名号!
别怀疑,“南大膳”这仨字
就是一场千年“吃播”留下的弹幕!
南宋那会儿,洞庭湖上风云激荡
大佬杨幺大胜岳飞部将牛皋后
直接摆了个“十里宴席”庆功!
湖洲最南端?从此就叫“南大膳”!
这名字,自带豪气干云的BGM
一叫就是近千年
往土里再挖挖?更狠!
南金山、天星洲出土的陶片
直接“剧透”了五千年前:
咱老祖宗就在这片冲积平原上
玩泥巴(制陶)、搞生产了!
水来水往,遗迹时隐时现
但血脉里的“根性”,从来没断过线
从明清垦荒斗泽国
到1954年防洪筑垸大调整
再到2005年三乡合并成沅江“北境之王”
(169.7平方公里,21村1社区)
南大膳,妥妥是洞庭湖潮水
拍打出来的“硬核玩家”
也酿出独有的 "南大气质"
——包容、敢闯、坚韧
六百米长街:
舌尖上的湖乡“味觉殿堂”
若说南大人的骄傲刻在哪里?
答案多半在舌尖
“吃在南大”,是深入骨髓的骄傲
集镇中心那条600米长的仿宋美食街
灰瓦白墙,飞檐翘角
古意盎然的外表下
跳动着的是
湖乡最鲜活、最浓烈的滋味
四中桥头,黄娭毑的冰凉粉摊
一守就是三十个盛夏
晶莹剔透的凉粉
淋上浓稠的红糖水
滑过舌尖的刹那
那份沁人心脾的冰凉
足以浇灭洞庭湖畔最燥热的暑气
还有那嚼劲十足、回味悠长的
“南大手切槟榔”
是几代南大人兜里揣着的习惯与念想
放学路上那碗热气腾腾
滋味十足的麻辣烫
汤汁里翻滚着的
是整个青葱岁月的记忆
硬菜?南大就没在怕的!
涮生财鱼片火锅
必须用当天现捞的乌鳢
(“全国乌鳢养殖示范镇”的排面!)
鱼片薄到能透光
滚汤里三秒即熟
鲜甜得能让你“颅内放烟花”!
五门闸龙虾、南大螃蟹、干锅鳜鱼?
湖洲的“硬核投喂”,好吃到舔手指!
连沅江芦笋、藜蒿粑粑
都带着湿地独有的小清新
这条街,就是南大的“味觉宇宙中心”!
湿地盲盒:
一半是“干饭田”一半是“神仙水”
南大膳的美,主打一个“反差萌”
一半是人间烟火
干饭干得热火朝天
一半是江湖诗意
美得让人想原地修仙!
东接漉湖湿地,远眺浩渺东洞庭
是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好邻居”
北堤之内:
12万亩良田铺成“翡翠地毯”
稻浪翻涌就是一场金色风暴
1.26万亩鱼塘波光粼粼
底下是乌鳢龙虾在“闷声发大财”
北堤之外:6万亩原生湖洲湿地
才是“隐藏款”神仙地!
古柳临水照影,飞鸟点水成诗
渔舟唱晚自带BGM
晚霞把湖面泼成流动的琥珀…
随手一拍,都是壁纸级治愈!
冬天?这里秒变“国际机场VIP候鸟厅”!
天鹅、野鸭组团空降,湿地里开party
观鸟者们,架起“长枪短炮”
大气不敢喘,生怕惊扰了这群“自然顶流”
纵横交错的百余条水渠?
那是大地的“毛细血管”
织就了“旱涝保收”的南大底气
小镇开大:
从“百强”到“新锐”,潮得很!
别以为咱只有“古早味”!
站在环洞庭湖经济圈的C位
南大膳的“闯劲儿”一直在线!1995年湖南“经济百强镇”
2004年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2000年“全国乌鳢养殖示范镇”…
这些title背后
是南大人搞要搞出名堂的硬核精神
从拓荒老祖的“敢”字诀
到抗洪淬炼的“韧”字功
“南大气质”就是刚!
如今?新剧本更带感!
条条大路通远方,座座厂房拔地起
新能源产业在这里“安家落户”
绿电未来不是梦!
“平安南大”安全感拉满
“示范镇”荣誉Buff加持
生态宜居的蓝图里
老集镇的烟火气和新社区的摩登范儿
混搭得毫无违和感
小镇,也有大梦想!
我的宝藏家乡
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言
南大既是起点,亦是灯塔
沅江四中教室的书声犹在耳畔
麻将桌清脆的碰撞里
藏着街坊的熟络
那碗魂牵梦绕的麻辣烫
还是熟悉的老味道
何不来走一遭?
尝一碗滚烫的早面
品一碟膏肥黄满的螃蟹
看湿地飞鸟划过天际
听听小镇日新月异的絮语
若逢饭点经过美食街
那句带着热气的“来一份不”
定会撞进你心里
南大膳镇的故事,还在继续
关于她的香、她的暖、她的飒…
等你亲自来解锁!
(图文 | 邓思嘉)
上一篇:冲高回落,白酒逆势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