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铜仁市立足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铜仁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小豆豉“变身”大产业,传统美食焕发新活力
在万山区谢桥街道龙门坳村,铜仁市永进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蒸汽弥漫,豉香扑鼻,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设备,将一颗颗黄豆加工成美味的水豆豉和干豆豉。
永进食品成立于2012年,凭借“德元”豆豉独特的风味和过硬的品质,产品畅销全国多地市场。然而,原老豆豉厂年产量仅500吨,难以满足市场需求。2022年9月,在政府270.29万元资金支持下,企业负责人刘先礼自筹2000多万元,新建了占地14989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基地。2024年11月底,基地一楼的豆豉深加工车间正式投产,不仅实现机械化生产,产能更从500吨跃升至5000吨。今年,公司还计划启动木姜子油深加工项目,进一步拓展农产品附加值。
新厂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达6000万元,可发放分红资金11.5万元惠及143户脱贫户,并提供30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500户农户发展大豆、生姜、辣椒等种植业。通过“企业+农户+基地”模式,永进食品构建起稳定产销链条,让农业产业朝着“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加速发展。
红薯“逆袭”成“摇钱薯”,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
在思南县三道水土家族苗族乡周寨村,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红薯产业同样红火。2018年,在外创业的张诚返乡接手周寨村里经营不善的红薯粉手工作坊,注资4500万元成立公司,从河南引进高产品种、采购精深加工设备、搭建电商团队,注册“陈薯”品牌。如今,周寨村已建成现代化食品加工厂,每天可加工鲜红薯1500吨、年产淀粉2.5万吨,公司建立了电商直播中心,50余名主播通过10余个电商直播平台将30余款红薯酸辣粉系列产品销往全国,还搭上跨境电商的快车,让产品走出国门 。
“现在公司集红薯育种、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2024年销售额突破7亿元,土疙瘩变成了‘摇钱薯’。”张诚介绍说。2024年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收购红薯17万吨,带动全县6万多人参与产业发展,周寨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昔日贫困山村正享受产业红利。
政策赋能添动力,产业融合谱新篇
铜仁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接二连三”发展,离不开政府精准施策的有力支撑。近年来,铜仁市紧扣“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以生态食品、饮品、药品“三品”产业为核心,强化龙头企业引领作用 。从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全产业链招商、品牌创建,到强化市场渠道建设、科技和要素保障等,全方位支持农业企业发展,补齐产业链条短板,做特绿色农业,拓宽“两山”转化通道 。截至2024年底,铜仁生态食品饮品药品特色产业规上工业企业达122户,规模以上产值68亿元,同比增长6.48% 。
如今,铜仁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已形成“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融合发展格局。越来越多的土特产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实现了从农产品到商品的转变,一个个加工企业扎根乡村,将“土特产”转化为“金名片”,为农民增收致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记者:刘雨编辑:高正燕二审:石兰三审:蒲智总值班:勾文明 肖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