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尽,凉风起,由热转凉的关键节气,处暑养生务必要注意这4点→
创始人
2025-08-23 13:25:56
0

8月23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意味着暑意渐消,酷热难耐的天气终于到达了尾声。此时三伏也接近了尾声,热气渐退,凉意渐起,冷热交替,微雨纷飞。

清爽的风迎面吹来,让人倍感舒适,处暑凉来,秋意渐显。处暑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会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加大并出现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的气象,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尤其明显。此时虽已入秋,但暑热彻底远去仍需一段时间,温度仍较高,再加上时有秋雨,湿气较重,湿热并行,所以有“秋老虎”之说。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所以养生防病应以滋阴润燥养肺气为重。人们的起居作息、饮食习惯等也要进行相应调整,方可健康度过。若调养不当,无法适应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则很可能引发呼吸道、胃肠等方面的疾病。下面一起来看看处暑时节的养生妙招和起居注意事项,帮助大家掌握不生病、少生病的智慧。

处暑养生过好这“三关”

秋乏关

处暑节气,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很多人会出现疲劳感,因此我们要及时调整作息规律,避免晚睡。

秋燥关

处暑时节,气候逐渐干燥,燥邪易灼伤肺津,此时饮食宜多食用具有养阴润肺作用的食物,银耳、玉米、百合、莲子等食物,防止燥邪伤害人体阴液。

图源:健康时报

霉菌关

处暑以后,气温下降,雨水增多,给霉菌创造了适宜的繁殖条件。三伏天时,空调大开,室内通风次数少,容易滋生微生物。因此处暑以后,应经常开窗使空气流动。

处暑养生有三做

一要缓运动

处暑时节,运动一定要缓一点,以“不累”为标准。

可选择爬山、健身操、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以排出夏季郁积在体内的湿热。

但运动时要注意强度不可过大,避免大量出汗而损伤阳气。

二要养精神

入秋后,自然万物由阳转阴、由动转静,人们可以看到树叶由绿变黄、变干,直至从树上落下的过程。

外在事物常投射于人的内心,特别是气血不足、虚性体质的人,更容易产生悲秋情绪。

工作和生活节奏较快的人,每天可抽出15~30分钟的时间来闭目养神或进行舒缓的运动,以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

三要常按摩

秋季要注意培补脾胃,益气健脾,以强身健体。

可常揉脾俞穴和足三里穴。

脾俞穴在人体背部,一般来说,肚脐对应我们背部的第二腰椎,向上再摸三个椎体,旁开两指处即为此穴。

图源:养生中国

手握空拳轻轻叩击脾俞穴数次,或点按5分钟。

足三里是胃的下合穴,按揉时端坐凳上,四指弯曲,按放在小腿外侧,将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处,一按一松,点按5分钟,两侧互换。

图源:养生中国

暑去秋来 顺时而养

处暑天气的特点是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伴随着秋雨的来临,气温会逐渐降低。处暑节气养生要注意哪些方面?

处暑起居 早卧早起

处暑后天气变凉,自然界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应改变夏季较晚入睡的习惯,每天早卧早起。此外,还要适当午睡。充足的睡眠,可消除人体的疲劳,使大脑及肢体得到充分休息,避免“秋乏”的影响,同时还能使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有效提高抗病能力。

处暑节气,天气变凉,但衣服不要添得过快,着装以凉而不寒为宜。对于平素体健之人,可以适度“秋冻”,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抗寒能力。年老体弱者及一些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则需要随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并格外注意脐部保暖。

处暑饮食 增酸减辛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指出肺气需要收敛,如果肺气越散,应服用酸味之药予以敛收;如果肺气不足,也应服用酸味之药予以滋补;如果肺气过盛,就用辛味之药予以散泻。因此,无肺气过盛情况的普通人可在处暑节气适当“增酸减辛”,以补养肺气。可以多吃些像葡萄、柠檬、山楂等酸味食品。

秋气多燥,此时还应该多喝水补津液,并适当补充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如蜂蜜、百合、银耳、梨、荸荠等。随着天气转寒,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或不吃了。同时,为防止燥邪伤肺,饮食上应少吃煎炸、辛辣等食物。

处暑运动 适度增加

处暑时节,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可较夏天适当加大。注意运动前先要热身,选择安全的场所,穿着运动服和运动鞋,避免运动损伤。运动后应适量补充含盐或葡萄糖的水。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在刮风下雨天气下户外运动。

此外,秋季可练“漱泉术”,即每日清晨洗漱完毕,用舌在口中搅动,等到口中唾液增多,漱练数遍后,分3次咽下,如果能够长期坚持,对滋阴生津、预防秋燥大有裨益。

处暑情志 使志安宁

处暑之后,自然界逐渐开始出现秋季肃杀的景象,人们容易触景生情产生悲伤的情绪,即所谓“悲秋”。《黄帝内经》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我们要注意收敛神志,使志安宁,切忌情绪大起大落。若情绪不佳,可以通过听音乐、练书法、赏美景、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来调节。

来源:综合人民日报、养生中国、健康时报、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编辑:梁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如何炒菜比较好吃呢,记住这些步... 炒蔬菜、炒肉类、炒荤素搭配菜时,总有人遇到口感发柴、味道寡淡、食材出水等问题?其实掌握一套 “万能炒...
不止好吃!“驴火”经济玩出新花... (来源:消费日报官方平台) 转自:消费日报官方平台 驴形火烧、驴肉酥饼、驴奶冰激凌、驴奶茶……今年夏...
东北人私藏的“锅包肉密码”:酸... “妈!这锅包肉咋比饭店还脆?”上周回家,我妈端着一盘金灿灿的锅包肉上桌,我夹起一块咬下去,“咔嚓”一...
怎么会有熊猫自己给自己半夜加餐... 大半夜吃上自助餐了! 内容自@云小江 大半夜吃上自助餐了!
吃到汤都不剩!一碗鲜放倒杭州大... “今年的菜长得又大又嫩,腌起来肯定美味!”王大爷看着自家菜园里的苋菜,琢磨着复刻往年常吃的臭苋菜梗。...
原创 中...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深夜刷手机刷到一碗红油米粉,突然就馋得睡不着了——这大概就是刻在中国人DNA...
岭南节气名家说 | 解暑迎秋 ... 岭南的处暑,湿热未散,秋燥探头,人总带着几分倦怠烦闷。好在,珠海斗门的塘泥深处与炉火之间,藏着两味专...
原创 古... 前两天刷到个古罗马的冷知识,差点没惊掉我下巴 —— 你知道吗?那时候的贵族居然爱吃孔雀舌!我当时第一...
烤红薯片:外酥里嫩,香香甜甜,... 烤红薯片,外酥里嫩,香香甜甜,巨巨巨...好吃。它以红薯为主要食材,经过简单的烹饪,将红薯本身的香甜...
原创 大... 夏天没什么胃口就想吃点爽口的,昨天试了个凉拌黄瓜新做法,黄瓜脆生生裹着酱汁特别开胃。去菜场买两根黄瓜...
酱香饼里究竟啥迷人滋味?尝后忘... 在街头巷尾的小吃摊上,酱香饼那独特的香气总能勾住过往行人的脚步。金黄酥脆的外皮,裹着浓郁醇厚的酱料,...
处暑一到牛羊肉都不如它!清热补... 处暑一到牛羊肉都不如它!清热补铁补蛋白,一煮香透入骨! , ,, 老话说,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鸭...
【广医科普】处暑节气到,关爱脾... 处 暑 2025年8月23日 节气物候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
就在广州!小伙在餐馆门口徘徊7... “您好,我想要一个2号餐” 一个拖着行李箱的少年站在饭店门口 犹豫许久 直到店内客人渐少 他才鼓起勇...
何以为“师”?传统美食与新职业... 央视网消息:说起牛肉拉面,对不少北方人来说是日常既简单又美味的快餐。而如今,拉面师傅纳入了国家认可的...
谢谢你,“2号餐” “您好,我想要一个2号餐” 一个拖着行李箱的少年站在饭店门口 犹豫许久 直到店内客人渐少 他才鼓起勇...
“秋天第一杯奶茶”,为何爆单? 今天(23日)迎来处暑节气,越来越多的地方气温渐凉。立秋以来,奶茶消费逐步升温,“秋天第一杯奶茶”再...
原创 卖... 2025年7月,全聚德发布了半年报,数据让人唏嘘,净利润仅1100万到1400万元,同比腰斩52%-...
“习酒·窖藏1988”中华美食... 8月22日,由中国烹饪协会、大连市厨艺发展研究会、大连市美食文化协会、习酒集团联合举办的“窖藏里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