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已下架!每瓶成本不超5毛,7大著名酸奶全军覆没,实为科技糖水
创始人
2025-08-24 18:43:16
0

罗马仕公司暴雷了,天水幼儿园暴雷了,没想到就连我们平常喝的酸奶也暴雷了,这种口味独特又能补充外人体蛋白质的产品,深受大部分家庭青睐。

奈何我们喝了那多年的酸奶竟不是真的奶制品,实际上全都是“科技与狠活”,充其量算是个“小甜水”,甚至每瓶成本不超过五毛钱。

取材于网络

如果单单是质量上以次充好就算了,可怕的是这些营养不达标的产品还有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并且越是在知名的大品牌中越是容易出现。

如今更是有七大著名酸奶已经下架,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产品,以后别再被骗了。

取材于网络

假酸奶

随着经济越来越发达,大家对食品的安全也愈发重视,而奶制品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畅销的食物,不仅是个不错的营养品,独特的口味也惹得大家纷纷购买。

但这年头能买到真正的酸奶还是有点难,大家对酸奶的期待无非是浓醇、营养、富含蛋白质,国家标准也白纸黑字地写着,发酵乳的蛋白质每100g至少得有2.9克。

取材于网络

就算是加了果酱、谷物的风味发酵乳底线也是2.3克,可现实却是一盆冷水,市面上许多我们眼熟的“酸奶”,蛋白质含量低到让人咋舌,有的甚至只有1.2克。

这是什么概念?这连最基本的牛奶标准都够不上,更别提酸奶了,甚至可以说它根本就不是酸奶,叫它“小甜水”都是抬举了。

取材于网络

别看广告吹得挺邪乎,说富含多种维生素,口感独家什么的,包装十分高大上,又有大牌背书,可重点全在背面的配料表上。

要是我们买到的是真正的酸奶,排在第一位的必然是生牛乳或牛乳,含量至少要占到八成以上,而那些“甜水”配料表第一位赫然是一个“水”字。

取材于网络

水后面紧跟着的通常是白砂糖,甚至为了让你甜得更“安心”,有些商家还会用上阿斯巴甜这类人工代糖,其中一些成分的健康风险,至今仍在争议之中。

当我们一杯下肚,补充的并不是蛋白质,而是结结实实的热量和糖分,或许有人会说自己买到的是真酸奶,浓稠的口感不会错,但殊不知这也是“科技与狠活”。

取材于网络

这种技术靠的不是牛奶发酵,而是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这类增稠剂,再加上各种香精、色素,一杯口感以假乱真、营养价值却无限趋近于零的“化学鸡尾酒”就此诞生。

长期喝这种东西,不说营养不良,对身体代谢都是一种负担,更可怕的是,有些生产线上的安全问题简直是灾难,杀菌不过关,菌落总数能超标几百倍。

取材于网络

那些商家为了赚取暴利,就会节约成本去省钱,用临期、过期的原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问题来了,这些东西为什么还能堂而皇之地摆在货架上?

包装陷阱

说到底,还是商家太懂我们了,当下产品都讲究“大牌效应”,广告漫天飞舞,还有明星代言,大家一看“挺靠谱”便都会盲目疯抢。

取材于网络

而商家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我们相信大品牌,渴望更健康,但又常常很忙,没时间细看,他们就利用这一点,先花大价钱把广告打得铺天盖地,让你对品牌名字耳熟能详。

等你走进超市,下意识地拿起他们产品的时候,好戏才刚刚开始,而他们为了吸引你买单,最常见的把戏就是在包装上玩文字游戏。

取材于网络

“XX酸奶风味饮料”,那个比蚂蚁还小的“风味”二字,总被藏在瓶盖的褶皱里,或是标签的角落里,你一晃眼就以为买到了纯酸奶。

还有更精明的,直接打上“儿童营养”、“孕妇专用”的旗号,再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用小字标注“饮料”或“饮品”,这简直就是精准收割那些最关心家人的消费者。

取材于网络

至于那些听起来特别高大上的“草原牧场”、“新西兰工艺”,背后可能只是注册在居民楼里的空壳公司,或是国内某个代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

取材于网络

尤其是对于酸奶包装上亦或是打出去的广告语上含有“纯净无添加”、“原料天然”等这种字样,听着像无添加,但其实只是个普通文字,不能代表任何承诺。

网友评论

这些“假酸奶”靠着包装骗人,更靠着低价诱人,它们的主战场往往在城乡结合部、小县城,那里的消费者对价格更敏感,很容易被花哨的包装和一块钱一瓶的“实惠”吸引。

但我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卖给我们的价钱很低,就意味着他们的成本也低廉,在山东枣庄一条生产线一天就能产出20万瓶这种假酸奶,批发价不到一块钱。

取材于网络

甚至每瓶起底底价成本不超5毛钱,之后经过转手卖到小卖部,价格就能翻上十几倍,这其中的暴利,足以催生一整条从生产到销售的黑色产业链。

如何避坑?

你可能会问,没人管吗?当然有人管,但架不住野火烧不尽,之前就有七个知名品牌暴雷,如爱养牛每日酸奶、安慕果乐多每日酸奶、樽牧新西兰酸奶等等(如下图)被查处下架,但你去电商平台搜搜,类似的产品依旧活得好好的。

取材于网络

这些企业早就练就了一身“金蝉脱壳”的本事,这个牌子被投诉了,被下架了?没关系,花点小钱重新注册个商标,换套包装,又是条“好汉”。

生产线还是那条生产线,配料表还是那张配料表,只是换了个新名字,就能继续在市场上收割,在线上,换个店名、改个标签更是轻而易举。

取材于网络

查处取证的难度极大,违法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计,对他们来说即便到最后被监管部门查封处罚,但跟每天赚到的巨额利润比起来简直就是“蚊子肉”,不痛不痒。

就这样,让根本没有闲心的你防不胜防,使得这些“甜水”的生意越做越大,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件事并不是没办法解决,只要我们细心,学会辨别真假三招就够。

网友评论

第一便是死盯配料表,其中首位必须是“生牛乳”,如果不是,而是“水”的,直接头也别回的把它放回货架,买到了百分之九成都是假的。

接着就是看穿营养成分表,找到“蛋白质”那一栏,数字低于2.0克的,基本可以判定为“乳味饮料”,别犹豫,果断放弃它,并且也别被“0蔗糖”迷惑。

取材于网络

那只是商家的营销话术,它可能加了其他代糖,不等于更健康,至于这最后一点就是要相信“一分钱一分货”,真正用好奶、好菌种发酵的酸奶,成本就摆在那儿。

压根不可能卖得像白菜一样便宜,遇到价格低得离谱的“酸奶”多半是个坑,建议那些想要购买酸奶的人还是尽量去大型超市或者品牌官方店购买,能帮你过滤掉大部分骗局。

取材于网络

笔者认为

买到过假酸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长教训,下次还要犯同样的错误,打假靠的不只是监管部门,还有我们每一个人,保护食品安全,人人有责。

参考资料:
新京报2025-03-14“假酸奶”追踪:多地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6款产品已下架
大河报2025-03-12低价“假酸奶”背后的猫腻:标示“酸奶”实为“小甜水”
新京报官微2025-03-14名为酸奶实为饮料,不可轻描淡写定性为“擦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这三道家常菜,清爽开胃又营养,... 厨房里飘来阵阵蒜香,蒸锅上的白气袅袅升起。这熟悉的场景让我想起小时候,每到夏天,妈妈总会变着花样做几...
1碗大米,1把芝麻,不煎不烤不... Hi,大家好,我是梦琳,每天致力于分享美食养生,健康食谱! 大米,是我们饮食之根,每天都需要好好吃饭...
《生万物》的窝窝,地瓜干、煎饼... "咔嚓"一声脆响,煎饼卷大葱的香气瞬间在口腔里炸开。这声音让我想起二十年前,跟着爷爷去赶集的场景。集...
中国能量饮料销量排名:东鹏40...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对有能量补给、营养补充等特定功能饮料的需求持续上升,功能饮料成为增...
泡枇杷酒选啥酒?42度清香纯粮... 泡酒选择需谨慎,否则无益又伤身。下面,分享一些从泡酒达人得到的专业经验。 选纯粮酒,喝得安心 近年来...
大厨分享家常炒花菜不过油的好方... "小王啊,你这花菜炒得跟水煮似的,看着就没食欲!"记得刚进酒店后厨实习时,我的炒花菜被主厨李师傅当众...
酒酿玉米银耳羹:细腻清甜,暖身... 在悠悠岁月里,总有一些美食能轻而易举地勾起心底的温柔。酒酿玉米银耳羹,这道散发着清甜香气的家常甜品,...
拔丝地瓜的“甜蜜魔法”:金黄酥... 上周家庭聚会,我端着一盘琥珀色的拔丝地瓜上桌,表弟夹起一块刚想咬,突然“哇”地叫出声——地瓜块裹着晶...
从早餐开始的一天:本地人常见的... 如果想真正了解一座城市的生活方式,不妨从早餐开始观察。新加坡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饮食习惯丰富多样...
糖糕怎么做好吃又酥脆?超简单! "妈,为什么你做的糖糕总是比外面卖的还酥脆?"小时候每次看母亲炸糖糕,我都会趴在厨房门口眼巴巴地等着...
原创 立... “秋吃海鲜鲜掉眉,选对品种不浪费”,立秋后海鲜进入肥美期,但很多人总盯着梭子蟹、虾,却不知老辈人常说...
商都沙龙:解码3600年前商代...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萍 初秋午后,暑气渐消,博物馆成为市民寻觅文化趣味的打卡地。8月23日下午,郑...
这“三种油”,再香也要管住嘴! 猪油拌饭、牛油火锅、黄油牛排……如果说这三种食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那肯定就是突出一个字—— 香! 日...
原创 这... 要说最近挖到的快手好菜,那必须是油麦菜炒罐头鱼!听着普通,做起来超简单,吃一口就停不下来,新手也能轻...
“周黑鸭”手撕鸡脖现“白毛”,... 来源:澎湃新闻 近日,来自深圳的李女士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反映称,8月16日...
聚焦第七届文博会 | 山西援疆... 公众号转载山西经济日报稿件,须申请授权。 市民体验山西援疆馆特色产品。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佳...
原创 秋... 今年家里种的豇豆大丰收,眼看着吃不完,我琢磨出了个新吃法——豇豆面疙瘩!这可不是普通的面食,而是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