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姚逊 周烨 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陈晨 文/图
“老板,来一夹(胛)老鹅,多点卤汁!”8月26日中午,江都路与解放南路交会处的一家盐水鹅摊点前,市民、游客排起长队,空气中弥漫着盐水鹅的鲜香。这家经营了50多年的老摊点,如今不仅是传承扬州美味的窗口,更“剁”出了创业帮扶与公益奉献的新味道。
老手艺“触网” 香飘万里助创业
中午11点,摊点前的长队里,一对操着广东口音的年轻夫妇格外显眼。他们围在摊主朱天天身边,仔细观察他持刀剁鹅的手法——刀刃起落间,鹅肉大小均匀,卤汁裹着肉块,引得周围人频频点头。这对夫妇是来自广东的张先生和妻子,为了学做扬州老鹅,专程“打飞的”而来。
“每天看他直播剁鹅、讲卤制技巧,早就馋得不行!”张先生笑着说,此前他们先快递买了一只尝鲜,咸鲜入味的口感让夫妻俩认定“扬州老鹅能征服广东人的味蕾”。得知朱天天面向全国收徒,两人立刻报名,专程来扬驻点学习。“从选鹅、熬卤到火候把控,朱师傅教得特别细,一周下来,我们基本能独立操作了,回去就开家老鹅店!”张先生表示。
朱天天的围裙上还沾着卤汁,支架上的手机正开着抖音直播,镜头对着案台上的老鹅和排队的人群。“出摊就开播,既能卖货,也能让全国人看见扬州老鹅的好。”他说,直播时打出的“收学徒”标语,已吸引30名创业者前来,最远的来自广东,近的有安徽、常州、泰州的学员,“收费教学,但不限时间,啥时候学会啥时候走。”
除了面向全国收徒,朱天天还常去广陵区曲江街道新民村“公益课堂”,给辖区待业青年免费讲老鹅制作技巧。“扬州盐水鹅有百年历史,不能只留在扬州街头,得让这味道飘得更远。”他一边给顾客装鹅,一边说着。
小摊点大爱 慈善传承暖人心
在这家老鹅摊点旁,一块红色“爱心戗牌”格外醒目,上面写着“每售一单捐1元,助力99公益日”,下方贴着的捐款二维码,不时有顾客扫码捐款。
“这摊点传到我手里是第三代了,爱心也得传下去。”朱天天擦了擦手,说起公益的缘由。随着“99公益日”临近,在新民村慈善工作站的呼吁下,他想着用老摊点的“烟火气”带动公益。“我岳父以前摆摊时,就常给困难家庭捐钱捐物,现在他退到幕后做老鹅,我得把这份心意接过来。”
当天中午,市民李阿姨买了一只鹅,付款后主动扫了戗牌上的二维码:“吃着放心鹅,还能献份爱心,这事儿好!”朱天天说,自设立“爱心摊点”以来,每天能捐出上百元,加上顾客主动扫码的捐款,已有了近千元爱心款,“钱不多,但能聚起大家的心意,以后只要摊点开着,这一元钱的捐赠就不会停。”
案台上,卤汁还在微微冒泡;摊点前,队伍依旧很长。这家飘着鹅香的老摊点,正用新方式让扬州味道走得更远,让爱心在烟火气里温暖传递。
【记者手记】
老手艺飘出新味道
手起刀落间,卤香四溢,这不仅是味道的传承,更是一种创新的坚守。朱天天用直播“剁”出了老手艺的新天地,让扬州老鹅香飘万里。又以“一元捐”传递三代人的善意,让市井烟火温暖人心。传统不守旧,助人亦助业,这份从案台延伸到屏幕、从街头扩散至公益的匠心与爱心,正为这座城市增添更绵长的新味道。
来源丨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编辑丨郑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