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蕊,女,生于2002年,云南昆明人,邵阳学院食品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与医药专业在读研究生,豆制品加工与安全控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成员,现任湖南酸小二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作为来自彩云之南的追梦人,2020年,她踏上邵阳这片热土求学,未曾想,这座城市会成为她逐梦的第二故乡,更没想到,一坛小小的益生菌芥菜,竟串联起她的青春热血与乡村振兴的宏大理想。
青春集结,怀揣梦想勇前行
张蕊想开发出一款干净、安全、卫生的芥菜,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就想到了益生菌发酵技术。与此同时,恰逢云南石屏实验室寻求豆清液处理的技术帮助,在深入研究豆清液(豆制品生产废水)的成分和处理方法后,她就大胆尝试将豆清液利用到益生菌芥菜发酵中。张蕊以豆制品废水高值利用为突破口,28天集结23人跨学科团队,主导完成益生菌发酵芥菜技术研发,实现环保与食品创新的双赢突破。
在导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日夜奋战:凌晨取样、低温检测、反复优化菌剂配比,白大褂上的污渍、冻僵的手指、成堆的实验记录......都是青春的勋章。每一次实验的失利,都是对团队耐心的淬炼;每一回数据的偏移,都是对集体智慧的磨砺。团队携手并肩,穿梭于“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竞赛的烽火台,历经20余次战役,捧回省级以上奖励11项,其中2项国家级殊荣熠熠生辉。
让传统“老坛酸菜”变身“技术潮品”
首先明确传统芥菜生产依赖高盐腌制和化学添加剂,存在品质差、成本高、工艺差、污染高四大问题。张蕊带领团队,依托豆制品加工与安全控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力量,深耕泡菜专用益生菌菌种研发与应用领域。从实验室里那不起眼的发酵坛出发,引进多元益生菌混合发酵技术,研发“直投式乳酸菌定植技术”,替代传统工艺,打造零添加、低盐、金黄酸脆的益生菌芥菜!同时将豆清液转化为发酵辅料,豆制品废水变“宝藏”,既解决废水处理难题,又降低生产成本,真正实现“变废为宝、清洁生产”。
将自主研发的乳酸菌与豆制品废水巧妙结合,不仅让生产成本大幅下降,更赋予了芥菜独特的健康属性与风味魅力,在健康方面,它做到了零色素、零防腐剂,让消费者吃得安心;在美味方面,有着金黄透亮、酸脆爽口的独特风味。以创新为桨,探索出一条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生产之路,给消费者提供更健康、安全的芥菜产品的同时还能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这项突破性成果不仅破解了发酵蔬菜行业“靠天吃饭”的技术困局,更开创了功能性发酵蔬菜的新赛道。“真正的科研,是明知前方可能有99次失败,仍愿为第100次的成功倾注所有”,这是张蕊在研发益生菌芥菜期间最深刻的感受。
点“芥”成金,让科研之花绽放产业硕果
第一坛益生菌芥菜的成功发酵不仅是科研的突破,更是点芥成金的开始。“点‘芥’成金——益生菌芥菜清洁生产的引领者”项目,通过益生菌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提升芥菜品质,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农业的绿色转型。同时,这不仅是一项技术创新的胜利,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她们准备在武冈市豆腐小镇组建芥菜种植合作社,带动当地农户的就业和增收。如今,这“金种子”结出的硕果,已赢得云南、广西、四川等地企业的高度赞誉,市场潜力蓄势待发。
项目一路“过关斩将”,通过了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立项、尽职调查、首轮投资决策评审,并与武冈市政府洽谈产学研融合,已成功落地武冈豆腐小镇。相关成果被湖南日报、湖南广电、邵阳日报、邵阳广电等主流媒体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技术创新到产业振兴,邵阳学院的青年创业者们,正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未来,这群青年将举着“邵创”的旗,把论文写在泡菜坛中;踩着“淬火”的路,让科研成果在乡间作坊里百炼成钢;蘸着资江水的“青春”笔,把实验室的微光化作田野间的星河,让益生菌芥菜走进千家万户,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