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一个没有预制菜的地方#相关话题刷屏热搜,网友纷纷感叹:“云南人吃饭,是真正的‘现场直播’!”而大理,更是把“现点现炒”进行到底——菜是现摘的,肉是鲜切的,就连蘸水,都是老板娘现舂的。
看菜点菜是每个大理人的基本技能
“你敢配我就敢炒!”
在大理的很多餐馆用餐,菜单不是必需品,新鲜菜品放在展示冰柜中保鲜,所见即所得。走遍古城、乡镇,当地的店里,总有一排冰柜镇守门口。里面摆得满满当当:清晨捞起的海菜,刚在山脚摘的“不知名”野菜,本地农户送来的土鸡、黄牛肉……你指哪样,老板炒哪样。
“看菜点菜”不只是选食材,更是一场口味的私人定制。“这个菜能不能和火腿一起炒?多给点汁我要拌饭吃。”“牛肉麻烦大火爆炒,多放辣子,我不要葱!”老板娘一边记单一边笑:“好嘞!不放葱,多加辣,再送你勺我们自家的泡菜!”只是点菜环节就满满的亲切、灵活、有人情味。
大理的烟火气,是大火猛炒的锅气
也是无法预制的鲜气
很多大理的厨房不信“慢工出细活”,信的是“猛火出风味”。灶台的火苗蹿起,油锅噼里啪啦,蒜末辣椒一下锅,香味能飘半条街。腌菜炒肉、黄焖鸡、炒见手青……很多菜离了那口旺火,就少了那股“锅气”,而这股“气”,恰恰最难预制的灵魂。
要说对“新鲜”的执着,大理人可谓做到了极致。生皮,一口脆嫩弹牙的猪皮,蘸上梅子醋和煳辣子,吃的就是当天现宰现烤的极致鲜甜;佐料涮牛肉,牛肉现切,在滚烫的油料之中飞快拌匀,鲜嫩无可复制;就连一碗最普通的米线,也坚决拒绝“泡发干米线”,必须是当天凌晨做的鲜米线,口感爽滑、米香十足……在大理,“鲜气”也是一种底气。
但大理也不拒绝“另一种选择”
这里的餐桌花样真的多!
当然,大理人是懂生活的。赶路的游客、加班的年轻人、带娃的家庭……有时候也需要一碗速食米线、一盒自热火锅快速填饱肚子。预制菜作为一种便利选择,从来不是“敌人”。就像永平黄焖鸡,对于很多大理人来说,虽然在永平路边店大锅里现焖的最够味,但如果远在外地,也能够用真空封装的美食一解乡愁。
只是在大理,“新鲜”太容易得到了——菜市场几步一个,农户直送成常态,山茅野菜满街可见……有这样的底气,“当天吃当天做”就成了大理饭桌的日常。大理的饭,吃的是一份“在地气”。
说到底,无论本地市民还是游客。抗拒的不是预制菜,而是“去掉在地风味的标准化”。这里的饮食,根植于苍山洱海的物产、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手艺、市井街巷的烟火气。它不是反对便捷,只是恰好保留了一种“新鲜的可能”。
当你来大理,推开门店,直奔冰柜,指着没见过的菜问:“这是啥?”老板娘热情推荐:“这个嘛,炒火腿最好吃!”这一刻,大理的风土、当天的新鲜、老板的“即兴发挥”融汇在你的餐桌,而这恰恰是最难被预制的美味。
所以,大理的餐桌欢迎你:不管你是爱吃现炒的“烟火派”,还是追求效率的“便捷派”,这里总有一种味道让你留下:或许是冰柜前一指一点的新鲜,也可能是深夜一碗快速暖胃的泡面……饮食的尽头,从来都是包容,而大理,最懂这一点。
开屏新闻记者 赵荣荣 文 杨维琦 马艺宁 摄
一审 何晓宇
责任编辑 何丹
责任校对 吕世成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