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曾一桌难求,如今全国已关停上万家,自助餐厅为何会走到今天这步
创始人
2025-09-05 02:01:57
0

近两年,全国各地的自助餐门店迎来了关闭潮,曾经让无数食客垂涎欲滴的自助餐,突然间在餐饮市场开始频繁消失。

网友忍不住发问:“是大胃王把自助餐给吃垮了吗?”

其实,答案并不简单,这背后牵动的是餐饮行业一系列更深层次的变革与挑战。

自助餐曾是风靡一时的餐饮模式,在中国的餐饮版图上曾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必胜客的25元自助沙拉到金钱豹的奢华海鲜自助,似乎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但如今,这种看似高性价比的模式,早已渐渐失去了曾经的光环。

今天,一起回顾一下自助餐的起伏历程,以及它为何会从餐饮江湖的“霸主”沦为如今的“过气网红”。

01

想当年,自助餐在中国餐饮市场的地位可谓无人能敌。

早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消费者口味”的多元化,自助餐吃得多、花得少的概念迅速风靡,成为了广受欢迎的消费模式。

必胜客自助沙拉,曾一度是自助餐的代表作。

那时的必胜客,凭借25元的低价,提供了一个让食客大快朵颐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吃货们,迅速形成了各种攻略。

如何利用沙拉碗搭建出最高的“沙拉塔”,成了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

此时,食客们去自助餐馆,似乎不仅仅是为了美味,而是为了一定要吃回本。

这种以量取胜的游戏,逐渐成了自助餐时代的象征,而金钱豹的出现,标志着自助餐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03年,金钱豹的开业简直轰动了整个餐饮行业,每位消费者要花238元,享受400多种菜品的豪华自助。

这不仅仅是吃一顿饭,而是体验一种奢华的生活方式。

金钱豹的成功,源于它精准抓住了当时消费者的虚荣心和必须吃回本的心态。

去金钱豹吃饭,几乎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很多食客为了不“亏本”,总是用尽各种办法在自助餐台前“战斗”。

那时的自助餐,是外面艳丽的招牌、华丽的装修,丰盛的菜品背后,是消费者对吃得多,吃得尽兴的强烈欲望。

自助餐让人感受到的是无限的选择和自由的美食体验。

无论你是想吃一盘简单的沙拉,还是想大快朵颐的烤肉海鲜,都能在自助餐的餐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满足感。

02

然而,在经历了这些黄金时光之后,自助餐却迎来了急速下滑的命运。

从2009年必胜客的退出,到金钱豹在近几年门店的持续关闭,曾经的自助餐帝国逐渐走向了衰落。

为何曾经的“风口浪尖”的自助餐会迅速退场?有几个原因我们不得不深思。

其一,自助餐最早风靡,是因为它满足了当时人们对“吃得饱、吃得多”的基本需求。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物质匮乏的时代早已过去,人们不再为每一顿饭的量而烦恼,反而越来越注重餐饮的质量和用餐的体验。

然而,自助餐大多数时候强调的是大量的食物和低廉的价格,却忽视了餐饮行业越来越注重健康、精致的饮食趋势。

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已经从吃饱转变为吃好,餐厅的环境、食材的品质和菜品的多样性逐渐成为了消费者选择餐厅的决定性因素。

其二:随着自助餐的盛行,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例如,北京某连锁自助餐品牌汉丽轩的食品卫生问题曾被曝光,工作人员将鸭胸肉掉落地面后重新使用,甚至将食物放置过夜再出售。

这样的丑闻无疑让自助餐的公众形象大打折扣。

不仅如此,许多自助餐的食材存在假冒伪劣现象。

尤其是一些低价自助餐的食材往往都以成本为核心,不少餐厅为了降低成本,不得不降低食材质量。

而这一切,在现代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越来越看重的背景下,显得尤为致命。

其三:在曾经的黄金年代,自助餐的性价比是极其高的。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成本的上涨,许多自助餐品牌开始利用各种手段隐藏真实的性价比。

例如,一些餐厅通过低价成功吸引顾客,进入后发现,要被迫支付各种隐藏费用。

如餐具费、锅底费、酒水费等,这种“套路”让许多消费者感到上当受骗。

尤其是那些大肚子吃不完的食客,往往发现,吃到最后,自己所花的成本已经远远超出了最初的预期。

再加上,许多餐厅的招牌菜品并非真正无限供应,一切都成了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博弈的结果。

其四:自助餐属于典型的“马太效应”行业,生意好的餐厅能持续运营,而生意差的餐厅则会陷入困境。

由于自助餐需要高客流量来支撑,若餐厅未能有效吸引食客,巨大的食材浪费和低价格导致的利润压力,就会将这些餐厅推向倒闭的边缘。

举个例子,一些自助餐餐厅的原材料成本占到了营业收入的40%-50%,如果无法保证足够的客流量,维持这一成本就变得异常困难。

而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很多餐厅没能调整战略,最终只得关门。

03

尽管自助餐行业遭遇了种种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助餐这一餐饮模式会彻底消失。

事实上,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自助餐也有可能迎来一波新的复兴。

高端化、自助精致化可能是自助餐未来的方向。

近年来,一些餐厅已经开始将自助餐的概念与高端餐饮结合,提供更加注重食材和烹饪质量的菜品。

通过改变传统的“大量供应”,转向提供更多精致、个性化的美食,能够满足现代消费者对餐饮品质的需求。

此外,科技化管理也可能成为自助餐的一条新路。

通过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监控食材的库存和使用情况,减少食材浪费,提高运营效率,或许能够降低成本,同时提升消费者的用餐体验。

04

吃到撑和吃到爽,曾是自助餐的标配,但如今,现代消费者更看重的是餐饮的品质、环境和健康。

随着时代的变迁,自助餐这一餐饮形式的局限性逐渐显现,而它的衰退并非偶。

可见,餐饮行业的竞争,不再是量多就能赢的简单游戏,而是要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追求更加细致和精致的服务与品质。

自助餐能否在未来重生?这不仅依赖于市场的变化,更取决于行业能否不断创新,走出传统模式的束缚。

只有在创新的驱动下,才能迎接自助餐行业的“新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水... 水煎包怎么做?掌握好4步,出锅个个蓬松暄软,底部金黄酥脆 一日三餐中,很多人不知道早餐吃什么?要么不...
白露后身体哪3个部位最怕受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白露是反映气温变化的重要节气 天气到了由热变凉的重要转折点 白露后,身体这3...
秋凉最该吃这8道“天然补钙菜”... 秋意渐浓,天气转凉,正是养生补钙的好时节。在这个时候,多吃一些天然补钙的菜肴,不仅能为身体补充钙质,...
俗话"白露一只鸡,入... 1⃣土豆烧鸡块 2⃣沙姜盐焗蒸鸡 3⃣姜葱炒鸡 4⃣香油鸡 5⃣豉油鸡
原创 吃... 上周去超市买芝士片,发现常吃的那款包装换了,价格偷偷涨了两块多。当时还跟收银员吐槽商家套路深,后来刷...
白露至,秋意浓!润燥健脾正当时 人民网记者 丁亦鑫 白露节气是进入秋季后的第三个节气,处于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时段。俗话说,“白...
一抹青绿 百味共生!贵州这场共... 央广网铜仁9月7日消息(记者任振国 实习记者唐润旭)九月的风中,带着一阵阵抹茶清香。9月6日,一场跨...
原创 别... 今早煮鸡蛋时水扑出来了,擦灶台时发现阳光把玻璃杯的影子投在墙上,晃悠悠的像小波浪。其实吧,幸福这东西...
原创 太... 咱平常在家做饭,土豆和豆腐那可太常见了。这俩食材便宜又好买,关键还百搭。不过呢,做来做去,有时候就觉...
原创 包... 标题:包子新做法,不用面粉,不发面,不擀皮,皮薄馅大,1次就成功 在这个追求健康饮食的时代,传统的...
白露,去秋燥,又美味,这些美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随着白露节气的到来,空气中都弥漫着秋天独有的韵味。这个时节,除了赏景,当然还...
原创 邯... 要说邯郸晚上哪儿最有逛头,铁西那块儿的大乘美食街必须拥有姓名!它就藏在“餐饮休闲街区”里,位置那叫一...
原创 沈... 沈巍显然对昆山的奥灶面,吃上了瘾。 9月3日,他再次来到了昆山的奥灶面馆。厅堂里,挂着一副楹联,可以...
原创 排... 排骨和它天生一对!贴秋膘必吃,鲜香营养,钙质满满,常喝腿脚棒 秋天到了,天气渐渐转凉,又到了贴秋膘...
原创 建... 最近和几位老同学聊天,发现大家不约而同地陷入了"早餐选择困难症"——天天不是稀饭配咸菜,就是清汤挂面...
“红米肠之父”出品零舍不同|茶... 红米肠是近年来不少人饮茶时必点的粤点,但你吃过由“红米肠之父”温卫清师傅做的原创版本吗?吃过之后,你...
节气养生|白露至,防燥御寒敛气...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当《诗经》中的诗意场景照进现实,9月7日我们迎来白露节气。作为仲秋的启幕信号...
原创 为... 标题:年夜饭的味蕾盛宴:5款快手菜,家的味道 在这个充满期待的时刻,我们围坐在温暖的灯光下,共同准...
“秋季不补,底气不足”,入秋后... 俗话说:“秋季不补,底气不足。”秋天是大自然慷慨馈赠的季节,也是我们调养身体的黄金时期。在这个秋高气...
爱出汗的人,要多吃这8种高钾食... 在炎热的夏日,爱出汗的人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流失大量的钾元素,导致身体乏力、疲惫不堪。别担心,今天就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