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白露是反映气温变化的重要节气
天气到了由热变凉的重要转折点
白露后,身体这3个部位最怕受凉
双脚、肚脐、颈部
白露养生怎么吃?
白露养生要做好哪3件事?
这份指南快收藏
↓↓↓
01
白露后
身体这3个部位不能冻
不冻脚
寒从脚下起。在人体的12条经络中,有6条经络都是从脚开始的,如果此时不注意双脚的保暖,寒气可能就会通过脚侵袭人体。
建议:
别再穿凉鞋,同时注意脚踝保暖。
每晚睡前可以用温热的水泡脚15分钟左右,水温控制在40℃左右,水中可加入艾叶、桂枝等药材帮助散寒祛湿。
注意: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要特别关注泡脚时的水温和时间,防止烫伤双脚。
不冻腹
也就是要注重肚脐保暖。此处腹壁较薄,所以容易受寒。
建议:
不要穿露脐装,要注意腰腹部保暖。
温暖神阙穴:将双手掌心搓热后,交替温暖位于肚脐正中央的神阙穴,有助于健脾和胃、温通阳气、强身防病。
不冻颈
颈部是风寒邪气容易侵袭的地方,如果此时不注意颈部保暖,寒气可能就会通过颈部侵袭人体,引起头痛、颈痛等不适症状,还可能会导致感冒。
建议:
外出时,可以佩戴丝巾或者穿领子略高的衣服帮助防风、保暖,尤其是早上、晚上天气较冷的时候。
颈部有我们的保健要穴大椎穴,可以将双手搓热后热敷颈部,帮助温通血脉、驱寒温阳。
02
白露养生这样吃
多吃健脾润燥的食物
少辛多酸:酸性食物可以帮助养阴润燥,比如西红柿、乌梅、梅子等,秋季可以适量多吃一些,过度辛辣的食物则要少吃。
多食粥、汤:白露节气,天气渐凉,此时要减少食用寒凉食物,多食用温热的、有滋补作用的食物,比如百合粥、南瓜小米粥、百合莲子银耳梨汤等,有助于养阴润燥、健脾胃。
多吃白色食物:白色入肺,饮食上可以多食用一些白色食物,比如银耳、莲子、莲藕、山药、百合、梨、马蹄、龙眼等食物,帮助滋阴润肺,缓解秋燥。
平补:秋季进食不宜过饱,应减少食用大鱼大肉等油腻食物,以免增加肠胃负担,导致胃肠疾病。
适量多喝水
秋季与肺脏相对应,肺为娇脏,喜润恶燥。随着秋季到来,气候逐渐变得干燥,这种干燥的气候特点,容易损伤人体津液,进而影响肺脏功能,甚至诱发呼吸道疾病。
很多人一到秋天就容易感到口干、唇干、皮肤干,还容易出现咳嗽等症状,这些都与空气中水分减少、燥邪盛行,影响了肺脏有关。
白露饮水注意事项:
正常成年人一般每天饮水总量在1500~1700毫升,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更应多补水,可适当喝到2000毫升左右,其中包括日常饮用水,还有饭、汤、粥、蔬菜、水果和饮料中所含的水分,都属于成人一天饮水量,具体饮水量视个人身体情况而定。
建议少量多饮,每次喝水200毫升左右,不要等口渴了再大量喝水。
别用饮料代替水,比如各种含糖汽水、果汁、能量饮料、奶茶等,也不要喝冰水。
患有青光眼、心脏疾病以及肾功能异常等人群,如何饮水需要遵医嘱。
白露代茶饮推荐:南沙参茯苓饮
功效:养阴生津,化痰除湿,适合秋季容易口干、唇干、咳嗽的人群饮用。
制作方法:取南沙参10~20克,茯苓15克,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再煮20分钟,晾至温热后饮用。
注意:平时怕风怕冷、腰膝酸软的人群不宜饮用。
03
白露养生做好这3件事
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中提到,秋天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意思是说要像鸡一样早卧早起,最晚入睡时间不应超过23:00,早上可以适当早起一些。
两个穴位帮你缓解失眠
白露节气一到,人体气机开始内收,受肝气郁结影响,很多人晚上会出现入睡难、睡眠质量差的表现,两个穴位帮你缓解失眠。
神门穴
功效:清心安神、宁心除烦。
位置:腕横纹小指侧端凹陷处。
操作步骤:顺时针按揉3~5分钟。
太冲穴
功效:疏肝理气。
位置:足背第一、二脚趾往上凹陷处。
操作步骤:顺时针按揉3~5分钟。
适量运动
白露节气坚持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帮助调养肺气,还有助于提高肺部功能。
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快走、慢跑或者练习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
注意:晨练时,若天气已经转凉,那么晨练的时间最好选择9:00以后并注意保暖。
预防过敏性鼻炎
秋季是过敏性鼻炎高发季,两个穴位帮你缓解不适症状。
迎香穴
功效:通鼻窍,缓解鼻痒、鼻塞。
位置:鼻翼外侧中点的鼻唇沟处。
操作步骤:轻轻按压1~3分钟。
合谷穴
功效:肺开窍于鼻,按揉合谷穴可以帮助抵御外邪、宣发肺气。
位置:位于手部虎口处,手背部第一、二掌骨之间。
操作步骤:顺时针轻揉3分钟左右。
来源:CCTV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