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超市买芝士片,发现常吃的那款包装换了,价格偷偷涨了两块多。当时还跟收银员吐槽商家套路深,后来刷到新闻才知道,这事儿可能跟天气脱不了干系。你别说,现在气候变化这玩意儿真是无孔不入,连咱冰箱里的奶酪都开始受影响了。
就说那些欧洲的老牌奶酪吧,法国的罗克福奶酪听说最近日子不好过。本来人家在山洞里发酵得好好的,结果这几年夏天老是干旱,山上的草长得稀稀拉拉。奶牛没吃的,产奶量自然就少了。听说有些奶农被逼得用塑料薄膜把草料包起来保湿,听着就挺无奈的。以前总觉得奶酪这东西全靠手艺,哪想到还得看老天爷脸色吃饭。
不光是法国,德国那边也一样。去年夏天热得离谱,温度计都快爆表了。结果呢?奶牛一个个蔫蔫的,产奶量直接掉了一成左右。你想想,一头牛少产点奶看着事小,可架不住成千上万头都这样,最后到咱们嘴里的奶酪可不就少了嘛。超市里那些进口奶酪价格蹭蹭涨,估计就是这么来的。
其实不光国外,咱们国内也受影响。前阵子听内蒙古的朋友说,他们那儿去年旱得厉害,草原上好多地方都发黄了。牛羊没草吃,牧民只能花钱买饲料,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北方的奶牛场更惨,一到夏天高温,奶牛就不爱产奶了。有次去参观奶厂,厂长指着降温设备叹气,说现在养牛跟伺候祖宗似的,稍不注意产量就往下掉。
说实话,我以前根本没把奶酪和天气联系起来。直到上次做披萨,发现马苏里拉芝士融得特别快,拉丝效果差远了。当时还以为买到了假货,后来才知道,牛奶质量受气候影响,做出来的奶酪自然也跟着变。烘焙店老板说,这两年进口奶油奶酪进价涨了不少,有些小众品种都进不到货了。
你说这事儿怪不怪?以前觉得气候变化就是冬天不那么冷了,夏天热一点,最多影响庄稼收成。哪想到连发酵奶酪的微生物都可能受影响。那些需要特定温度湿度才能形成的风味,说不定再过几年就尝不到了。想想以后吃不到正宗的蓝纹奶酪、帕玛森芝士,披萨上没有能拉丝的芝士,意面缺了灵魂芝士酱,那得多没劲啊。
现在买奶酪都得精打细算了。上次看到一款法国羊乳干酪,价格比去年贵了快一半。导购说这还是抢到货的,好多品种都断货了。奶农们也不容易,一边要应对极端天气,一边还得想办法保证奶酪品质。听说有些地方开始给奶牛装空调,给草场装喷灌,这些成本最后还不是得转嫁到咱们消费者身上。
真不是危言耸听,气候变化对美食的影响已经实实在在摆在眼前了。从面包到奶酪,从咖啡到巧克力,好像就没有不受影响的。以前总觉得环保是件离自己很远的事,现在看来,关系到咱们每张餐桌呢。
你们最近买奶酪有没有发现啥变化?是价格涨了,还是品种少了?或者有啥特别爱吃的奶酪担心以后吃不到?评论区聊聊呗,让我看看是不是只有我一个吃货在为奶酪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