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作为中秋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月饼市场十分热闹。虽然距离佳节还有大半个月,但兰大文创月饼、花馍小店自创的“馒”法月饼、和家和推出的文创百合月饼等各式创新月饼均已抢“鲜”上市,预售情况火爆。
兰大文创月饼再创新
传递故乡味连接校友情
8月底,距离中秋节还有一个多月,兰州大学后勤保障部餐饮服务中心行政总厨赵小刚就带领着员工们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文创月饼筹备工作。自2009年兰州大学首次推出文创月饼以来,这一承载着校园文化与中秋祝福的特色美食,已经成为了校内外师生、校友乃至广大美食爱好者们在中秋时节的热切期待。
兰州大学文创月饼
“去年共售出9000多套,散装售卖达到了5万多枚。”赵小刚告诉记者,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口味需求,兰州大学文创月饼团队每年都会对上一年的销售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并调整当年的制作数量和口味。比如,去年备受好评的生椰拿铁口味,今年将继续保留;而火腿五仁口味在去年的基础上做了改善,将丝状火腿换成了火腿粒,进一步提升口感。随着药食同源理念的日益流行,月饼团队顺势推出了阿胶五黑、芋泥奇亚籽、陈皮五红等养生口味月饼;为了展现甘肃地方特色,苦水玫瑰、静宁苹果都成为团队“特邀嘉宾”,被研发成沙棘杏脯、肉桂苹果、玫瑰荔枝等口味。
在包装设计上,兰大文创月饼每年都有新变化。今年,餐饮服务中心邀请了艺术学院的老师参与设计,巧妙地将兰大标志性建筑与百合等兰州特色元素相结合,通过精美的图案和独特的设计,让每一块月饼都成为校园文化的传播使者。
兰州大学文创月饼
今年兰大文创月饼于9月1日开启预订,并增设小程序线上服务,特别开通校友专线。赵小刚介绍:“校友是我们重要的客户群体,我们会尽力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比如去年有上海校友来电预订,希望为兰州年迈的父母提供上门配送服务;还有国外校友订购,我们也支持邮寄。”这样贴心的服务不仅让校友品尝到故乡与母校的味道,更传递了学校对校友的深厚情谊。
花馍小店独创“馍”法月饼
传统与创新交融的中秋味
距离中秋佳节还有半个多月,位于七里河的一家花馍小店已经忙得不可开交。裕笼斋店主马瑞早早开始研究设计今年的新造型:一棵桂花树下坐着小玉兔,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广寒宫的传说;一款造型似翻涌的海浪,取意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再来一款莲花造型,寓意步步生莲,好事发生。
花馍月饼
马瑞介绍,今年是小店第四次推出中秋“馍”法月饼。与普通的广式月饼相比,“馍”法月饼不是烤出来的,而是蒸出来的,暄软的口感、胖萌的造型让它别具一格。“预售第一天就订出20盒,目前预订量已和去年的总销量持平,临近中秋,订单量有望进一步增长。”市场认可度的提升,让马瑞虽繁忙但更觉自豪。
别看只是一个花馒,要让它在蒸箱里“发福”后仍然保持月饼表面立体的造型,可不容易。“面团的醒发过程中会膨胀,变圆、变大,我们就要不断尝试和调整,让表面的造型看起来和传统广式月饼一样有棱角、有立体感,”仔细看马瑞制作的“馍”法月饼,真有点欣赏艺术品的感觉:翻涌的浪花有十几道细条,繁密的桂花细心还原了细碎玲珑之感,莲花的每片花瓣都要呈现不同形态才更生动……
花馍月饼
丰富的色彩搭配也让“馍”法月饼比传统月饼更显精致。“大家看到的橙色、黄色、粉色、绿色都是我们用胡萝卜、蝶豆花、火龙果等低糖低脂的果蔬汁和面而成的,保持健康、甜度适中,才更适合老人和小孩食用。”花馍是北方人偏爱的碳水美食,“表面要创新,内里要传统,让食客在眼前一亮之后重新回到对家常美味的认知,好看更好吃”,这是马瑞的设计初衷,所以在今年的馅料里,依然采用了传统的豆沙馅、枣泥馅和山楂馅,取悦大众口味。
餐饮企业研发文创时尚月饼
文旅融合彰显匠心
西洋参乌龙茶、私房奶椰、藤椒牛肉……月饼是中秋节的时令美味,也是现代年轻人打卡味蕾新体验的“社交利器”。自2023年起,和家和每年推出文创月饼,今年,更是在月饼的造型和口味上下足了功夫。
“之所以叫文创月饼,一是我们在月饼原料中充分融入兰州百合元素,让消费者进一步感受到金城特色食材的百变魅力;二是我们推出了几款文旅造型月饼,将马踏飞燕、中山桥、白塔山、黄河母亲等知名文旅地标复刻在月饼上,让消费者在传递中秋祝福时也能领略兰州风光之美。”甘肃和家和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副总张彤告诉记者。
兰州特色文创月饼
口味创新是大型餐饮企业的强项。记者看到,一份和家和的月饼礼盒里,既保留了经典的五仁口味,又搭配了以健康养生食材为原料的紫薯黑米、陈皮豆沙、红枣黄米等口味,此外,还特别研发了让消费者好奇的新口味——西洋参乌龙茶、私房奶椰、藤椒牛肉、巧克力流心。
“别看只是小小一块月饼,研发过程也颇具匠心。食材和造型上的创新要经过不断的试验才能成功,比如,百合入馅,我们要解决它十分出水的问题;文旅地标的造型要精心反复刻模,解决烹饪后还能呈现精细细节的难题。与此同时,还要在整体的调配中让月饼更加符合降糖降脂的标准。”张彤说。
首席记者 赵文瑞 记者 申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