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发文称在西贝用餐发现“几乎全是预制菜”。9月11日,西贝餐饮创始人贾国龙明确表示将起诉罗永浩损害品牌商誉,并自9月12日起开放全国370家门店后厨,接受消费者参观监督。9月11日晚间,罗永浩通过社交媒体公开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真实证据”。罗永浩与西贝贾国龙激烈争论的背后,“预制菜”再一次成为网民讨论焦点。
事件起源于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公开发文吐槽西贝餐饮:“几乎全是预制菜且价格贵得离谱”,并呼吁国家立法强制餐饮企业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这条微博迅速登上热搜。
图源:微博
西贝客服人员回应称,店内的招牌菜,牛大骨是每天早上现煮的,莜面也是店内工作人员现场手搓的,炒菜为新鲜蔬菜现炒,不存在预制。
9月11日西贝创始人、董事长贾国龙手持罗永浩当日点菜单回应,强调西贝“无一道菜符合国家预制菜标准”,所有菜品均为现场制作或预加工原料,并指出罗永浩一行人所点15道菜中仅2道未用完,“临走时还对服务员表示‘挺好’”。
随后罗永浩再度发文反驳,称西贝部分菜品呈现“隔夜菜味”,质疑其烹饪工艺,并宣布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
图源:微博
部分网友评论认可预制菜带来的便捷和性价比,但难以接受餐厅以现做菜的价格出售预制菜,却未尽到告知义务。有网友表示:“你可以是预制,但你不能预制比现做还贵很多!”罗永浩强调,消费者有权知道他们支付高价购买的菜品是否是预制菜。
面对罗永浩的指控,西贝创始人贾国龙9月11日晚公开回应:“西贝现在门店100%没有预制菜,一道都没有。”并自9月12日起开放全国370家门店后厨,接受消费者参观监督。
图源:网络
贾国龙在回应中首次明确区分“预加工”与“预制菜”概念,指出西贝确实有中央厨房进行预加工,但配送到门店的是原料而非成品,例如羊排会切割成标准形状,但这不属于当前《预制菜标准》中对“预制菜”需为“成品或半成品菜肴”的定义。
贾国龙认为罗永浩的言论对西贝的品牌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表示“一定会起诉罗永浩”,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权益。
图源:网络
西贝餐饮集团成立于1988年,现已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中餐连锁品牌,集团业务涵盖正餐、儿童餐、零售及电子商务。截至2025年,其旗下核心品牌“西贝莜面村”在全国拥有近400家直营门店,员工约1.7万人。
关于价格策略,贾国龙表示西贝坚持优质平价的原则,今年上半年的平均利润率不超过5%,主要成本包括原料采购和人工成本,各占约三成。
预制菜争议的核心在于定义模糊。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范围,对预制菜原辅料、预加工工艺等进行界定。
通知明确:不含防腐剂、经过工业化生产、加热或熟制即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才算预制菜。考虑到连锁餐饮企业广泛应用中央厨房模式,其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应当符合餐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图源:人民网研究院
根据《2025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报告》,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预计2025年将突破6000亿元。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报告显示,真功夫、吉野家、西贝等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占比高达 80%以上。常见的黄焖鸡米饭、鱼香肉丝盖浇饭等,不少都是由预制菜料理包加工而成。
随着餐饮连锁化进程加速,预制菜成为支撑连锁扩张的重要基石,根据龙大美食公开披露信息,其多年为海底捞、盘古餐饮等多家知名商家提供预制菜服务。
餐饮业一直以来面临租金、人力成本和食材成本的“三座大山”,高成本压力是餐饮业预制菜快速普及的重要原因。
采用预制菜可以帮助餐饮店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率水平,《2022 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数据显示,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后,人力成本节省约6个百分点,后厨只需普通员工操作微波炉,不需要专业的厨艺。根据中金公司研究部的测算,一家20平方米主要经营外卖,日均80单、实际客单价35元的餐饮门店,在采用预制菜后,门店利润率从3%提升到了4%。
香港观塘某茶餐厅老板指出,标准化预制菜模式还易于快速复制门店,实现规模化连锁经营,“预制菜通过工业化生产实现标准化,确保各门店菜品口味统一,减少投诉风险。”
预制菜模式还能极大提升出餐效率,有利于餐厅在高峰期提升入座率和翻台率。茶餐厅老板表示,改用预制菜有助于减少门店厨房面积,提升坪效和出餐速度。
上海一家大型连锁餐厅的厨师长还表示:“除少数招牌菜坚持现做,大部分菜品都是中央厨房配送的半成品。不是我们不想现做,是商场根本不让我们用明火。”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孙宝国曾表示,预制菜产业化是社会快节奏发展、多样化消费以及乡村振兴和食品产业发展的必然。
虽然贾国龙称西贝目前不使用预制菜,但他认为预制菜未来将是一个大趋势。他指出预制菜有其优点,如提升效率、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等。
图源:网络
罗永浩在吐槽中呼吁国家立法强制标注预制菜,这一点获得了网友支持。部分网友评论指出,就像转基因产品必须标明一样,消费者应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指出,餐厅若使用预制菜有义务向消费者明确说明。倘若消费者事先知晓是预制菜,完全有权选择是否消费;反之,如餐厅未作说明,则可能涉及欺诈。
面对预制菜的争议,一些连锁品牌正在寻求透明化发展。一些餐饮企业主动明确标注哪些菜品使用了预制菜,在菜单上标示“中央厨房配送”或“加热制作”,如老乡鸡微信公众号发布《老乡鸡致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公开信》,回应菜品是否为预制菜的问题。绿茶餐厅多家门店表示,公司总部针对预制菜相关的条例已经开展研究工作,如果未来使用预制菜,将会对顾客明示,并在菜单上注明。
业内专家建议,对于坚持现做的菜品,大型餐饮企业可以通过明厨亮灶的方式向消费者展示制作过程,让更多消费者了解食材选用,或者选择面向更大范围消费者的直播,增强信任度。
正如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所说:“大大方方亮身份,预制菜才能赢得更多信任。”
撰文 | 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