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黄山9月14日消息(记者 周然 见习记者 刘浩) “最近网上流传一个关于西湖醋鱼的梗:一条鳜鱼要是被做成西湖醋鱼,那它就白死了。而在黄山,没有一条鳜鱼会白死。”9月13日晚,“超级皖”美食争霸赛黄山市海选赛在屯溪区河街举行,来自华山宾馆的参赛选手、中国徽菜大师唐亚军巧用网络热梗,阐释徽菜头牌臭鳜鱼的创新发展。
“超级皖”黄山市海选现场(央广网发 华山宾馆供图)
“超级皖”美食争霸赛是安徽省年度促消费、兴文旅的重要活动,以海选形式组建5人“城市战队”,旨在全方位展现皖味美食的多元魅力。
当晚,来自黄山市各区县及黄山风景区的8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参赛选手涵盖老字号名厨、夜市摊主、网红店主和民间美食爱好者,大家纷纷拿出看家本领。灶火升腾之间,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兼具烟火气息与文化底蕴的饕餮盛宴。
现场涌现出众多融合当地文化的新式菜品,如黄山区的太平鱼头、歙县的问政山笋、休宁县的魁星点斗等。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传统名菜臭鳜鱼的系列创新产品:臭小鳜、臭鳜鱼披萨、臭鳜鱼包子、臭鳜鱼馄饨、臭鳜鱼蛋炒饭等。
臭鳜鱼披萨(央广网发 黄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徽菜,又称“徽帮菜”,是中国老八大菜系中的实力派,起源于宋代的徽州府,在明清时期借徽商崛起之势风行大江南北。相传明清时,沿江鱼贩每年入冬将长江鳜鱼用木桶运至徽州山区,路途长达七八天。为保鲜,鱼贩在桶中码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并时常翻动,仿佛给鳜鱼做“木桶沉浸式SPA”。运抵时鱼鳃仍红、鱼鳞未脱,肉质未变,却散发出特殊风味。智慧的徽州人以热油细火烹制,化腐朽为神奇,使异味全消,唯留鲜香嫩滑,成就了风味独特的“臭鳜鱼”。
“徽州臭鳜鱼、长沙臭豆腐和柳州螺蛳粉,可谓三分‘臭味江湖’。在年轻一代的味觉图谱中,臭鳜鱼已成为徽菜的鲜明标识。”从事徽菜制作近20年的唐亚军擅长烧、煨、炖等技法,同时也密切关注年轻人对美食的反馈。
唐亚军认为,徽菜文化能不断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得益于徽菜名厨和美食爱好者以臭鳜鱼、毛豆腐等特色菜品为基础,持续创新研发系列产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才能弘扬徽菜。”
22岁的星星来自蒙古国乌兰巴托,在黄山生活两年,对臭鳜鱼产生浓厚兴趣。“从闻着臭到吃着香,我的嗅觉和味觉仿佛经历了一场奇妙挑战。”星星告诉记者,因家乡有吃包子的习惯,此次在体验赛中,她特意以臭鳜鱼为馅蒸制包子。出炉的包子浸润红油,格外诱人,刚揭笼便被同行友人一抢而空。创意美食受到欢迎,星星脸上绽放出笑容。
徽州臭小鳜(央广网发 黄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莫道闻时臭,鲜香满徽州。”徽州区参赛选手、徽母臭鳜鱼第四代传承人汪洋带来的是“臭小鳜”。他选用2两至3两的小鳜鱼,以独特工艺发酵后上锅蒸,风味与传统红烧臭鳜鱼迥异。汪洋透露,该工艺前不久刚获得美国专利商标局授权的“一种高品质常温熟制臭鳜鱼的生产方法”发明专利。这也是全国首个徽州臭鳜鱼精深加工领域的国际PCT发明专利。
汪洋参赛“超级皖”带来的臭小鳜(央广网见习记者 刘浩 摄)
“在黄山,确实没有一条鳜鱼会白死。”唐亚军阐释道,这句网络梗生动体现了徽州人节俭智慧的饮食哲学,以及对食材钻研之深、厨艺运用之妙。
据不完全统计,黄山市现有臭鳜鱼研发基地及加工企业超100家,2024年产值突破57亿元。
近年来,臭鳜鱼还涌现出许多融合西餐的吃法,如臭鳜鱼披萨、撒火臭鳜鱼等,广受好评。
也有网友以西湖醋鱼的口吻,向徽州臭鳜鱼投来艳羡之情:同为鱼,汝何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