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加耶
白露时节,气候特点是 “燥” 与 “凉” 并存,从之前的“温燥”转为 “凉燥”。养生核心在于:滋阴润燥、健脾益胃、保暖防寒。
(一) 养生总原则
1. 勿露身,防秋凉:切记“白露身不露”,注意腹部、关节及脚部衣裤袜子的覆盖,避免寒邪入侵。需注意的是,“春捂秋冻”,保暖不宜过暖,以不露为原则。
2. 宁神定志,防秋悲:秋气应肺,易生悲忧。宜保持情绪平和,乐观开朗。
3. 早卧早起,缓运动:作息顺应“秋收”规律,运动宜缓,避免大汗淋漓而耗伤津液。
(二) 食疗方案
食疗关键在于选用温而不燥、润而不腻的食材,以滋润肺腑、温暖脾胃。
1. 首选粥品·健脾润燥根本
ü 山药百合粥:山药健脾益气,百合润肺安神。二者结合,平和滋润,宜作早餐。
ü 红薯小米粥:小米养胃,红薯温中补虚,甘甜润肠。
ü 杏仁粥:甜杏仁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杏仁磨浆与米同煮,可缓解肌肤与呼吸道干燥。
2. 必备羹汤·滋阴补水佳品
ü 银耳雪梨羹:经典润燥组合。银耳滋阴,雪梨生津润肺。可加枸杞滋补肝肾(注意: 为抵“凉燥”,建议将梨炖熟食用,以减寒性,增润效)。
ü 桂花酒酿圆子:酒酿(醪糟)性温,可活血暖胃;桂花香气醒脾。此羹能驱散初秋微寒,带来温暖。
3. 当季食材·顺应天时之选
ü 蔬菜:多食根茎类,如山药、芋头、南瓜、莲藕(生吃清热,熟食健脾滋阴)。
ü 水果:梨、葡萄、石榴、猕猴桃。性寒水果(如梨)体寒者宜熟食。
ü 坚果种子:适量核桃、花生、白芝麻、杏仁,富含油脂以润燥,但需注意用量。
4. 饮品调味·画龙点睛之笔
ü 巧用香料:烹饪中可少量添加性温香料,如陈皮、丁香,既能增香,又可温中行气,防止食物过凉。
总结:白露素食养生,重在“润”和“温”,忌食生冷。通过温和的粥羹、当季蔬果与智慧烹饪,可使身体平稳适应季节更迭,为健康越冬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