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店月营收超50万、复购率高达40%,一家用“五常大米”做奶茶的饮品店在上海火了。米饮真的能成为茶饮行业的下一个爆款赛道吗?
对于探索连锁、标准化、招商、稳点运营的品牌而言,这不仅是趋势,更是一场关于门店业绩提升、供应链整合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实践考验。那么,这一新兴赛道背后,隐藏着哪些可复制的连锁经营逻辑与增长策略呢?
内容来源:行业资讯
责编丨小逸 排版丨小逸
1918字|4分钟阅读
在存量竞争的茶饮行业,品牌普遍面临一个现实难题:流量见顶,如何找到新的增长点?消费者对健康、天然、差异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传统的奶茶、果茶已难以满足新一代用户的“尝鲜”欲望。
就在此时,米饮作为一种兼具健康属性、文化底蕴和可延展性的饮品形态,迅速崛起。以上海“茶米有言”为代表的米饮专门店,凭借“用五常大米做奶茶”的差异化定位,实现了门店业绩提升和用户留存的双重突破。
更值得关注的是,米饮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一次关于连锁品牌如何通过差异化定位、供应链整合和品牌传播,实现快速扩张与稳点经营的现实案例。
01
差异化定位
小众赛道如何走向主流?
茶米有言在2024年开出首店时,就选择了“五常大米”这一独特切入口。单店最高月营收突破50万,复购率达40%,门店出杯量稳定在800~900杯,在上海热门商圈连开十余家店,迅速登上大众点评热门榜。
在产品层面,品牌避开了传统奶茶的“卷糖度、卷小料”的红海竞争,而是围绕“五常鲜米”打造了鲜米冰浆、鲜米轻茶、鲜沏果茶等四大系列产品。比如鲜米豆花煎米茶,将红茶、炒米、黑糖、五常鲜米奶与手熬米豆花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风味记忆点。
空间设计上,门店以稻田色调、五常大米文化展示区为核心,甚至将“育苗到奶茶”的过程搬进店内,让消费者感受到不仅仅是饮品,更是一种健康与文化的结合。
这种做法带来的启示是:在高度同质化的饮品市场里,品牌要想实现连锁扩张,必须依托差异化定位,形成清晰的价值锚点。从小众走向主流,不在于赛道大小,而在于能否找到与用户共鸣的“独特记忆点”。
02
标准化与供应链
让差异化变成可复制的生意
一个品牌能否从“爆款”走向“连锁”,关键在于能否实现标准化与供应链整合。
米饮的核心在于原料大米。茶米有言并不是简单采购,而是依托“乔府大院”27年高标准的五常大米基地,将高品质原料转化为品牌壁垒。每斤售价约50元的大米,既保证了产品风味的稀缺性,也为门店提供了品质背书。
与此同时,品牌在制作工艺上引入“现煎”“现熬”等手作流程,不仅满足消费者的观感体验,还通过流程设计实现了可控的出品效率。标准化的流程+差异化的体验,使得单店模型具备可复制性。
这为连锁品牌提供了一个值得参考的逻辑:
在当下,许多茶饮企业在冲击千店规模时遇到瓶颈,很大原因就在于缺乏这样的供应链支撑。米饮案例提醒我们:供应链是连锁快速扩张的地基。
03
商业模式与品牌传播
从门店业绩到长期用户留存
任何新兴赛道的爆发,都离不开商业模式与品牌传播的双轮驱动。
首先,在商业模式上,米饮的可延展性极强。除了奶茶,品牌还将“五常大米”延伸到酸奶、冰浆、冰淇淋,甚至烘焙面包。这意味着,单一门店不仅能提高客单价,还能通过SKU拓展实现更高坪效。对招商而言,这种“多元化可复制模型”更具吸引力,也有利于稳点运营。
其次,在品牌传播上,茶米有言强调“健康、清爽、不腻”的定位,吸引了乳糖不耐受人群和追求健康饮食的年轻消费者。社交媒体上,不少用户自发晒图,形成了强大的口碑裂变效应。
对于正在谋求门店业绩提升、用户留存和团队打造的连锁企业来说,这意味着:
可以说,米饮的兴起,不只是单个品牌的成功,而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探索:通过差异化切入口,结合标准化与供应链保障,再加上精准的品牌传播,推动门店持续提升业绩,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快速扩张。
写在最后
从米酿、冰浆到“茶米有言”,米饮正在成为茶饮行业新的流量风口。更重要的是,它为连锁行业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范式:
对所有希望在竞争激烈市场中优化管理、提升门店业绩、实现快速扩张的连锁企业而言,米饮案例提供了清晰的启示:找到属于自己的“米饮时刻”,或许就是下一个增长拐点。
上一篇:老公网购十盒月饼 宋晚星季星沈川
下一篇:知名奶茶紧急公告: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