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罗永浩引爆预制菜争论,只因没了“锅气”,预制菜活该被全网骂?
创始人
2025-09-15 18:05:15
0

罗永浩一封悬赏十万的战书,彻底引爆了预制菜的“核弹”:西贝贾国龙紧急开放厨房,但这场风暴远不止于此。

它撕开了公众对餐桌“真材实料”的信任危机,暴露了工业化效率与传统“锅气”的深层冲突。

消费者为“现炒”付费却可能吃到“料理包”,怒火直指被模糊定义的庞大产业。这究竟是时代必然,还是欺瞒陷阱?

到底在吵个啥

其实,这场争论的核心困境,首先就出在“预制菜”这个标签本身。它到底是什么?官方的定义和老百姓的理解,简直是鸡同鸭讲。

就在2024年3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好几个部委联合给出了一个非常严格的官方定义。简单说,预制菜指的是以农产品或食品原料为基础,经过预加工的预包装菜肴。

这个定义划出了清晰的界限。比如,只是洗好切好的净菜,不算。那些生吃的水产品、肉类和果蔬,也不算。最关键的一条是,餐饮企业自家的中央厨房为旗下门店自供的产品,按这个标准,同样被排除在外。

这扇官方的“窄门”,强调的是工业化生产和预包装这两个核心属性。可问题是,在公众的认知里,标准可就宽泛多了。在罗永浩和西贝的这场口水战中,大家讨论的“预制菜”,范围远远超出了官方的定义。

在很多人朴素的观念里,只要不是厨师在后厨从头到尾、叮叮当当现炒出来的,都可能被归为“预制菜”。西贝所说的“中央厨房预处理+门店现做”模式,恰恰就掉进了这个模糊地带。

这种定义的混乱,直接导致了整个公共讨论的失焦。人们把中央厨房的半成品、净菜、速冻水饺、料理包这些处于不同工业化阶段的产物,一股脑地都塞进了“预制菜”这个大筐里。

当大家讨论的根本不是同一个东西时,理性的对话就变得异常困难,整个行业也因此陷入了尴尬的身份认同危机。

效率机器还是人间烟火

预制菜面临的第二个困境,其实是一场深刻的价值冲突。它所代表的工业化效率,与我们传统饮食文化中追求的“锅气”和“人间烟火”,正在激烈博弈。

我们得明白,这股潮流并非中国独有。预制菜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国家,其诞生的初衷,就是为了提升餐饮业的出品效率和稳定性。

把这个模式玩得最明白的,是我们的邻国日本。日本早在1960年代,政府就开始大力扶持速冻食品和冷链物流的建设。到了七八十年代,日本的预制菜产业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年增速一度达到惊人的20%。

到了2024年,光是冻品市场,日本的规模就达到了35000亿日元。更值得注意的是其市场结构,家庭消费用的预制菜占比高达40%,而且大约八成的社区连锁小店,都严重依赖预制或半预制菜的模式生存。

这背后,是城市化和快节奏生活方式驱动下的必然结果。效率,是这场全球性变革的底层逻辑。

视线回到中国,我们的预制菜产业虽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只是净菜配送的简单形态,但发展的速度却异常迅猛。2000年后,随着冷链技术的成熟,专业的预制菜企业开始涌现。

而真正的引爆点,是2020年后,疫情催生的“宅经济”让这个产业彻底驶入了快车道。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到4850亿元,同比增长了33.8%,预计到2026年,这个数字将超过7490亿元。

然而,这种工业化带来的规模效应和标准化生产,在降低成本、保证品质的同时,也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消费者对“科技与狠活”的抵触,本质上不是对科学的恐惧,而是对标准化生产取代个性化烹饪、冰冷的效率压倒温暖的“锅气”的一种文化焦虑。

怕的不是预制是骗局

纵观预制菜的第三重困境,也是最核心的困境,是信任的缺失。这种不信任,系统性地体现在了对营养、安全和商家诚信三个方面的深深担忧。

我们先来算一算营养与安全的“科学账”。很多人一听到预制菜,第一反应就是“没营养”。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从宏量营养素来看,比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这些,在预制菜的加工过程中保存情况是相当良好的。

真正的损失主要发生在微量营养素上,特别是像维生素C这类不耐热的成分,以及部分矿物质。但有意思的是,研究对比发现,预制菜加工导致的维生素损失程度,与我们自己在家日常烹饪造成的损失,其实差别不大。

比如,我们自己在家炒一盘新鲜蔬菜,维生素C的损失率大概在20%到30%,如果长时间炖煮,损失率甚至可能超过50%。这么一看,预制菜似乎也没那么可怕。

反过来,工业化的生产模式如果运用得当,甚至还有一些潜在的营养优势。比如,它可以实现更科学的营养配比,可以精确地控制油、盐、糖的用量,这对于追求健康饮食的人来说反而是好事。

当然,消费者的担忧也绝非空穴来风。对于食材的新鲜度与源头品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条件,以及冷链物流和储存的安全性,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风险点,是工业化生产必须严肃面对和解决的挑战。

但拨开这些技术层面的担忧,我们能看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知情权的“明白账”。

公众真正的痛点,可能并非预制菜本身,而是那种“被蒙在鼓里”的感觉。罗永浩的指控之所以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正是因为他精准地击中了消费者对于知情权这个最敏感的神经。

大家怕的不是吃预制菜,而是花了现炒的钱,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预制菜。

结语

纵观人类食物的演进史,从茹毛饮血到柴火烹饪,再到如今的电气化厨房,工业化和标准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我们的任务,不是徒劳地去阻止浪潮的到来,而是应该思考如何修建坚固的堤坝,引导它流向对社会更有利的方向。

推动预制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最终需要监管的智慧、行业的自律和消费者的成熟心态。这三方,缺一不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致敬浓香出海110周年,泸州老... 国窖1573携手花丝镶嵌传承人雁鸿,以花丝镶嵌技艺、琉璃烧制技艺两大国家级非遗技艺打造《福光溢彩》艺...
在家做干锅排骨,外酥里嫩超入味... 【食材准备】(2-3人份) · 主料:排骨500克(肋排最佳,剁3厘米小段) · 配菜:土豆1个、藕...
扬州沙头早市打造“鲜”消费体验 9月13日上午,“沙头早市·趁鲜赶集”在江苏省扬州市昌建广场西广场火热开市。本次活动以“烟火市集+清...
枣庄菜煎饼:鏊子上的烟火江湖 清晨巷口的"嗞啦"声 枣庄的清晨,是被鏊子烧热的"嗞啦"声唤醒的。老城的背街小巷里,总能看见推着铁皮...
原创 椒... 椒盐大虾是一道经典的中式家常菜,外酥里嫩,咸香微辣,既适合日常餐桌,也能作为宴客的硬菜。其做法简单,...
问鼎“全国销量第一”宝座,上新... 早餐作为国人日常重要场景,近年随健康意识升级,“无负担、营养均衡、便捷”成核心需求。作为早餐奶头部品...
白银酸烂肉:黄河岸边的酸辣传奇 在甘肃白银的烟火人间里,一锅咕嘟作响的酸烂肉,是刻在当地人基因里的味觉密码。这道诞生于农耕文明的菜肴...
揭秘!让昆明清炒虾仁Q弹爽脆的... 昆明清炒虾仁以其鲜嫩爽滑、Q弹爽脆的口感深受食客喜爱。想要炒出这样美味的虾仁,腌制环节至关重要,下面...
蒜香鸡翅:一口就爱上的家常美味 我们平时吃饭,除了那些大鱼大肉,偶尔来点小零嘴似的家常菜,那感觉别提多美了。蒜香鸡翅就是这样一道让人...
《为什么你品不懂白酒?因为年轻... 中国白酒,从来不止于酒精与度数,更是时间的作品。 现在一些酒企跟风推出低度产品,试图以降度求变、以“...
咖博士咖啡机怎么样?从三大商用... 在现磨咖啡消费持续升温的当下,商用咖啡机已成为餐饮、零售、办公等场景的核心设备之一,其性能直接关系到...
状元楼20元自助盒饭正式谢幕!... 一道看似简单的20元自助盒饭,背后却是宁波餐饮老字号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艰难转型。 东论网友 @靠近^...
原创 升... 标题:升级版的佛跳墙,曾是国宴的重头菜?现因价格却被大家“嫌弃”! 在中华美食的浩瀚星河中,佛跳墙...
追剧零食首选!湖南灯影牛肉丝,... 湖南灯影牛肉丝是一道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小吃,其名字源于牛肉切成极细的丝后薄如纸片,仿佛能透过灯光看到...
零失败香酥带鱼!外皮脆到掉渣,... 要说秋冬季节最该吃的家常鱼,带鱼必须拥有姓名!银闪闪的带鱼煎得金黄酥脆,咬一口咔嚓响,鱼肉却嫩得能飙...
米粉年年火,到底是口味赢了,还... 清晨的街巷角落飘荡着汤粉的香味,深夜的便利店货架上陈列着自热米粉,这碗陪伴中国人两千年的 “碳水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