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
© 槟客文化
如果你常刷小红书,或许已经见过她——Serena 的旅行箱。对她而言,旅行、美食、香槟、艺术,这些关键词从不落俗套。她的人生「浪·费」指南,精准到每一次浪漫、每一次漫游——把时间“浪费”在最值得的事情上。
我们的对话从 100% CHAMPAGNE 开启。Serena 说:“对我来说,100% CHAMPAGNE,就是 100% 地活。人生该被香槟的气泡冲淡遗憾,然后全力以赴地享受。”这不仅是她对酒展的理解,更像她的生活态度。
© 槟客文化
带着好奇走进香槟的宇宙,作为一个曾有八年活动策划和品牌推广经历的她对细节很敏感,酒杯的选择、大师班的安排、周边的设计…… Serena 并不是在检查细节,而是在感受每一个精心安排的香槟瞬间。对她这样深谙活动之道的人,细节不决定成败,细节决定品味。
“不来,你可能错过整个香槟宇宙;来了,你就是宇宙的中心。”
—— Serena 的旅行箱
没有豪言壮语,字里行间都透着兴奋。这才是她眼中真正的 100% CHAMPAGNE。
© Serena
在她以往的印象中,香槟区的酒庄总带着些许“傲娇”。许多小而美的酒农从不主动宣传,更别说千里迢迢来中国。因此,当 Serena 第一次参加100% CHAMPAGNE 酒展时,她惊喜地发现:竟有如此多的香槟品牌来到了上海!那一天,她在酒展中喝得尽兴,甚至恍惚觉得——上海仿佛被“平移”到了香槟世界的核心。
© 槟客文化
在众多酒庄中, Serena 被 Henri Giraud MV 系列香槟一口俘获。不仅是因为流线感的瓶身线条,少见的订书钉瓶塞(agrafe),像给开瓶这件小事加了个完整的仪式感。“至于口感?花香活泼跳跃,却又带着一丝百里香的精致草本气息,“真的很戳中我!”。
© 槟客文化
短短三天的上海酒展,高浓度的香槟氛围让她清晰感受到:“香槟不只是法国的,它也可以很上海——闪耀、先锋,却又自带一份松弛。”平凡的城市,原来也能妥帖承载异国的浪漫。
如果说酒展是一场电光火石的初见,那么亲赴香槟区,则更像一场深度的灵魂探索。Serena 将酒展上的心动,延续为一次跨国探访。三个月后,她飞抵法国,直奔 Henri Giraud 酒庄。
© Serena
她第一次在酒窖中看到巨大的树桩,首席酿酒师告诉她:“There is no great wine without a great forest.”(没有伟大的森林,就没有伟大的葡萄酒)。也正是在那一刻她才真正明白,橡木绝不仅仅是容器,更是风味的延伸——甚至树木的朝向、高度,都会悄然影响最终的口感。
© Serena
在酒庄,她品尝到 Argonne 2016,这款来自 Aÿ 特级村的发酵完成后,又在来自 Argonne 森林的新橡木桶中存放一年,并带酒脚陈酿至少七年。金黄色的酒体首先散发出白桃等果香,紧随其后的则是香草、杏仁与紫罗兰的细腻气息。橡木桶陈酿赋予了它清新爽脆的矿物质感,余味悠长而轻盈,完美展现了年产量仅数千瓶的稀有魅力。每一口都像把香槟区的风土浓缩在杯中。
© Serena
酒庄还特别为她准备了 Ratafia Champenois,如酒精版的桂圆红枣汁,配上一块巧克力,几乎是完美的 ending。
© Serena
另一站,她探访了 Taittinger,穿行于迷宫般的地下酒窖,黑暗中沉睡着的 200 万瓶酒液正等待时光的浸润。走过数公里长的石灰岩通道,她仿佛真正读懂了导览 Christina 送她的那句谚语:“Les voyages forment la jeunesse”(旅行造就年轻)。
© Serena
© Serena
这次香槟之行让她看到了香槟的另一面——与许多人想象中“奢华、派对、闪耀”的形象不同, Serena 在香槟区感受到的是真实与慢节奏。“这里的商店多在周末才开门,村庄非常安静,和巴黎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但话锋一转,她又热情补充:“兰斯大教堂比巴黎圣母院美十倍!真的一定要去看。”
© Serena
每一个谈及香槟都绕不开的「风土」,Serena 用了一种格外生动的方式去体会——她称之为「在地的魔力」:“在酒窖中品鉴时,潮湿的空气与回音让气泡显得更锐利,而在葡萄园旁野餐,那杯香槟仿佛沁出更多清新花果香。”
酒与土地、与人之间的联结被无限放大:你在兰斯或埃佩尔奈喝到的香槟,葡萄或许就采自几公里外的园中,而为你倒酒的,往往就是酿酒师本人。
© Serena
因此,她的下一次香槟梦想也相当具体:在采收季做一天酒庄工作,亲手把葡萄放进篮子,再喝当年尚未发酵的葡萄汁,感受气泡从果园到酒杯的诞生;又或是透过艺术酒款,深入探索酿酒师与创作者之间的灵感对话——正如她曾在槟客生活馆偶遇的 Vilmart & Cie × Pont des Arts 2011 限定版,酒标上印着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爵士乐》,“我总好奇,这些酒庄是如何理解艺术与香槟之间那种微妙而迷人的关联的。”
© Serena
正是这些亲身体验,不断刷新着香槟在生活中的意义——它如何融入日常,又如何与感官和心灵深度对话。许多人说香槟是“最日常的奢侈品”,但 Serena 更愿意用“配得感”来形容它:高级感像是外界赋予的标签,而配得感,源于内心的自我认可——当你打开一瓶香槟,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对自己说:这一刻,我值得拥有。
© Serena
这种自我认同感,也是 Serena 生活内核 —— 无论是做事、旅行还是选择香槟,都在践行一种内心自由的价值标准。生活方式,不是别人眼中你该怎么活,而是你自己选择怎样活。“今天喝香槟,明天背包客,只要是你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lifestyle。”
© Serena
也正因如此,当被问及如何概括自己与香槟的关系时,她没有使用复杂的词汇,而是用三个词,将体验与态度浓缩为最本真的表达:
Purity —— 对 Blanc de Blancs 的痴迷,不仅源于白垩土的矿物气息,更是对纯粹之美的心灵映射。
Discovery —— 更喜欢小众香槟带来的惊喜。旅行与生活也是如此:走过的路、尝过的味、遇见的人,皆是对未知的探索。
Freedom —— 香槟可以配炸鸡,也可出现在旅行清晨;它无需特定场合,也不被规则束缚。每一个选择都源自内心的自由——自由去爱、去尝试、去感受。
在 Serena 看来,Purity、Discovery 和 Freedom 互为支撑,香槟作为媒介,映射出她的生活态度:活得纯粹、极致、庆祝每一刻,把生活过成一场持续的香槟派对。
© Serena
Q
有没有自己独特的香槟搭餐方式,或者推荐的香槟美食组合?
A
除了经典的鱼子酱、生蚝,我自己特别喜欢一些更“接地气”的搭配:
我要拆开炸鸡啤酒韩式 CP,炸鸡 + Brut NV:油脂与气泡的碰撞,爽感拉满。
小笼包 / 生煎 + Blanc de Blancs:小麦皮与鲜美汤汁遇上清爽酸度,嗲哦~
总结一句,香槟配万物!
Q
你平时会在什么样的场合喝香槟?有没有什么“私藏香槟时刻”?
A
我没有刻意藏香槟的时刻。香槟对我来说不是一种“收藏”,而是一种分享。开瓶,只为对的人、对的氛围、对的心情。
Q
最近有没有什么新发现的香槟品牌或生活好物,想安利给大家?
A
看完 F1 更想喝布拉德皮特的Fleur de Miraval 桃红香槟。
Jacques Selosse:自然派香槟的标杆,每一瓶都像在讲酒庄自己的故事。
Egly-Ouriet:对我来说,这是“天、地、人融合在一起”的香槟。每一口都让人明白什么叫认真做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