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量贩零食行业经历了从爆发式增长到内卷加剧的快速变迁。随着消费者对高性价比零食需求的激增,这一赛道曾吸引大量资本涌入,门店数量呈几何级数扩张。然而好景不长,过度竞争导致同质化严重,同店销售增长停滞甚至下滑成为行业普遍现象。头部品牌如零食很忙、赵一鸣等通过并购整合巩固市场地位,中小品牌则在价格战和流量成本攀升的双重挤压下艰难求生。
在此背景下,帝卡姆环球严选零食却另辟蹊径,以“帝卡姆省钱超市”的全新业态强势破局。这一战略转型并非简单的品类扩充,而是基于对消费降级趋势的深刻洞察——消费者不仅追求零食的性价比,对日常必需品的价格敏感度也显著提升。帝卡姆将核心品类从零食扩展到日化、鲜食、百货等领域,形成“零食+民生必需品”的组合拳,瞄准家庭消费场景,打造一站式省钱解决方案。
供应链垂直整合:从源头掐断成本泡沫
与传统折扣店依赖中间商不同,帝卡姆的“极致省”模式建立在供应链深度改造之上。通过与全球优质产区及工厂直接合作,帝卡姆绕过层层分销环节,仅坚果类产品采购成本就比行业平均水平降低30%。在自有品牌开发上,其推出的“帝选”系列覆盖纸巾、洗护等高频消费品,以无品牌溢价策略将售价压至市场同规格产品的60%。更值得注意的是,帝卡姆在湖北、四川等地建立区域仓储中心,采用“以销定采”的柔性供应链模式,将库存周转天数控制在15天以内,远低于行业平均的45天。
场景化陈列与数据驱动的选品逻辑
走进帝卡姆省钱超市,货架布局暗藏玄机:零食与日用品并非简单分区陈列,而是通过消费场景进行组合。例如,泡面货架旁摆放着火腿肠和卤蛋,牙膏牙刷与旅行装零食组成“差旅套装”,这种关联陈列显著提升了客单价。选品团队则依托千万级会员消费数据,每周动态调整SKU。数据显示,其鲜食类商品中,预制菜和短保面包的复购率达47%,成为引流利器。
会员制与社群运营构建护城河
在流量获取成本高企的当下,帝卡姆会员可享受额外9折、免费送货等权益,目前付费会员复购率超过80%。同时,依托微信群和私域小程序,门店开展“晚间特卖”“临期品秒杀”等活动,将损耗率从行业平均的5%降至1.2%。这种“线上精准营销+线下体验”的双轮驱动模式,使其单店坪效达到传统零食店的1.8倍。
行业启示:折扣化或是零售终局之战
帝卡姆的转型折射出零售业的深层变革。当日本经历“失落的三十年”时,堂吉诃德、业务超市等折扣业态逆势增长。如今中国消费市场同样呈现“K型分化”——高端化与极致性价比并存。业内专家指出,未来能存活的企业要么像Costco一样掌握供应链霸权,要么如Aldi般将精简SKU做到极致。帝卡姆的探索证明,零食品牌跨界折扣超市并非简单的品类延伸,而是通过重构“人货场”关系,在红海中撕开新的增长通道。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多品类运营对冷链物流、品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日用品领域的竞争来自美团优选、拼多多等社区团购巨头。但帝卡姆的破局至少指明了一个方向:在存量博弈时代,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从流量争夺转向供应链效率与场景创新能力的比拼。这场围绕“省”的战争,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