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田甜 通讯员 甘雪娇 钟霈宁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一群辛苦上班的年轻人正通过一种新兴的烹饪方式“冷门方式做饭”,为日常生活注入趣味。这种打破传统烹饪框架的模式,以非常规食材搭配、简化流程、跨界调味为核心,让忙碌的青年在厨房中找到创作的乐趣。
近日,三湘都市报记者采访多位热衷此道的年轻人,探寻这一现象背后的饮食需求与生活逻辑。
破框:突破常规搭配点亮青年餐桌
“刷到别人用雪碧煮鸡翅时,我立刻就想试试。” 新媒体运营师李女士是“冷门方式做饭”的忠实实践者,她向记者展示自己的近期“代表作”——撒满辣椒粉的芒果糯米饭,“一开始担心甜辣混搭会奇怪,没想到口感意外和谐。”对李女士而言,“冷门方式做饭”最大的吸引力在于“无需循规蹈矩”。比如,周末时间充裕时,她会尝试 “雪王版柠檬虾”(用蜜雪冰城柠檬水调味);加班后的深夜,则用螺蛳粉汤底煮泡面,“10分钟就能做好,比外卖更有新意,还能缓解工作压力。”
随机采访中,记者发现,类似的创新在青年群体中并不少见。家住长沙的95后程序员小张偏爱“地域风味混搭”,他研发的“川味提拉米苏”用麻辣奶油替代传统淡奶油,还在表层撒上花椒碎,“虽然听起来夸张,但身边朋友试吃后都觉得‘很上头’。”小张笑着说,现在他的社交圈里,“冷门菜品”分享已成日常,从“麻酱拌芒果”到“臭豆腐饭团”,大家比拼的不是厨艺高低,而是创意脑洞。
记者检索发现,在网络上有关“冷门方式做饭”的菜谱已达上万条。
从味蕾到生活:青年饮食偏好的多元表达
“冷门方式做饭”的流行,实则是当代青年饮食需求多元化的缩影。除了追求新奇口感,健康化、便捷化也成为重要趋势。记者注意到,不少年轻人会将“冷门”理念融入轻食:在鸡胸肉沙拉中拌入韩式火鸡面酱料,用牛油果蘸辣条酱,既保留低卡属性,又满足重口味需求;而预制菜的“二次改造”更是常见——用预制酸菜鱼的料包煮蔬菜,搭配速冻饺子,成为上班族小王的“快手晚餐标配”,“不用洗太多锅碗,还能自己调整口味,比单纯加热预制菜有意思多了。”
这种饮食创新也在悄然改变青年的生活方式。李女士表示,接触“冷门方式做饭”后,自己不再局限于固定菜谱,逛超市时会主动尝试以前不买的食材,“比如看到苦瓜,会想能不能和芝士一起烤,这种探索欲也延伸到了工作中。”
小张则认为,“冷门菜品”的分享让社交更轻松,“上次带‘螺蛳粉炒饭’去公司,原本不熟悉的同事主动来问做法,现在我们经常一起交流新创意。”
从“冷门方式做饭”到多元饮食探索,当代青年用味蕾的创新,表达着对个性化、便捷化生活的追求。这种看似“任性”的烹饪方式,不仅为忙碌的生活增添了趣味,更成为青年释放压力、拓展社交、探索生活可能性的独特载体。随着更多创意的涌现,青年饮食文化或将迎来更丰富的表达形式,持续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态度与社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