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苗苗酸汤”看锅圈“三产融合”的助农新范式
创始人
2025-09-23 17:25:02
0

苗苗酸汤食品厂区

苗家酸汤,这碗承载着千年民族智慧的非遗美食,其灵魂便在于时光的沉淀与微生物的奇妙作用。然而当这项依赖“手感”与“天时”的美食,遇上追求标准化与效率的现代工业,该如何破局?锅圈苗苗给出了答案。

9月17日,笔者前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实地探访现代化苗族酸汤产业链后发现,苗苗食品不仅借助复合菌剂将发酵周期缩至7天,突破了工业化瓶颈,还靠“订单种植”推动原料规模化种植,带动农户亩均增收超4000元,初步实现产业助农目标。

从破解酸汤产业化难题,到搭建“农户种原料、企业搞生产、锅圈拓市场”的三产融合链路,苗苗食品的实践,正是锅圈深耕产业助农、以商业力量激活乡村经济的生动缩影。

三产融合,产业助农初见成效

台江县素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其以酸味为灵魂的苗家酸汤品牌,不仅成长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更得到国家的有力扶持与政策倾斜。

作为锅圈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联合打造的企业,苗苗食品在2024年6月正式落地台江县,成为产业兴农模式的产业实践项目。苗苗酸汤食品总经理于汶鑫介绍,苗苗酸汤工厂一期工程于今年1月建成,5月正式投产试销,7-8月产品铺货至锅圈的19个中央仓,目前已经实现了年1.2万吨的酸汤基底生产能力。

回忆起与锅圈的合作缘起,中国农科院研究员、苗苗酸汤食品技术负责人李淑英坦言,在酸汤专利菌群驯化成功之后,她和台江县的有关领导找了不少企业,希望能够达成合作进行商业化落地,但囿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成行。“后来机缘巧合认识了锅圈,双方在产品品类上十分契合,锅圈又始终在坚持进行产业助农,最终双方一拍即合才有了这个项目。”李淑英感叹道。

“产业推广中销路是关键难题。订单种植模式可有效打消农户的销路顾虑。”谈及产业发展,苗苗酸汤副总经理张思谊对笔者表示,在订单式合作模式下,企业可以提供稳定的货源,农户只需安心种植,省去找供应商、拓市场的额外成本。

以革一镇为例,作为台江县调酸汤产业的一个核心原材料供应地,该镇通过保底收购协议的方式进行订单式的种植,促进群众增收。目前革一镇的辣椒总种植面积达到了500亩,镇政府在近期刚与苗苗食品达成了采购协议,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苗苗食品已经集中采购了6吨的新鲜辣椒。

图源:实拍,下同

该镇相关负责人透露,在种植、保护、采摘的农忙期间,辣椒基地的日均用工是在30人左右,日人均劳动费是120元,带动季节性就业超过2000人次。

目前,苗苗食品已经实现了初步的产业助农目标。在上游原料种植环节,通过酸汤原料的采购供给,以订单模式联农带农,企业与农户签订西红柿、辣椒、生姜、大蒜等原料采购协议,在全县9个乡镇(街道)农户常年种植面积21000余亩。项目争取衔接资金建设酸汤原料种植2600余亩,其中建设示范种植基地900余亩,覆盖农户5000余户,形成农产品规模化种植,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户实现亩均收入4000元以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随着产能扩大及规模化的提升,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量有望大幅增长。锅圈凭借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和门店网络,将苗苗食品的产品快速推向全国市场,实现三产带动二产、促进一产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依托锅圈前端的销售数据,反向推动工厂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实现精准生产。

科技赋能,解决产业化卡脖子难题

据黔东南州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该州酸汤产业总产值已突破25亿元,酸汤制品年产能高达16万吨。辰智大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店名包含酸汤的餐饮门店超过8700家,近一年门店增长率超过40%,酸汤菜品近一年增长率更是高达60%。四川省火锅协会数据也显示,酸汤成为仅次于麻辣口味之后最受欢迎的锅底新品。

毫无疑问,酸汤品类迎来爆发式增长,市场潜力正持续释放。但长期以来,传统酸汤依赖自然发酵,周期长、风味不稳定,且存在潜在致病菌风险,“千家百味”的手工模式始终无法突破工业化瓶颈。

现场交流中,李淑英坦言:“传统酸汤的生产周期要将近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不具备产业化条件。通过技术手段将发酵周期缩短到7天,可有效推动酸汤的产业化落地与推广。”

据了解,2021年底开始,李淑英带领的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科研团队扎根台江,翻山越岭走访了台江县5个乡镇18个村,从村民那里收集了26份发酵酸汤样品。通过解析菌群结构,建立安全性评价体系,筛选驯化出具有代表性的优势发酵菌,剔除掉会产生致癌物质的菌株,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最终研发形成了可产业化应用的复合菌剂。

与之配套的是数字化的生产工艺系统,使发酵过程由“凭感觉”转为“看数据”。这套“驯化菌群”+“现代设备”的组合,将传统3至24个月的自然发酵周期压缩为7天左右,风味一致性显著提升,使酸汤这一传统美食具备了规模化生产的条件。

食品安全是绝对不能触碰的“红线”和“底线”,这一点上锅圈坚持高标准执行。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最初农科院给的工艺是在65℃下进行灌装,即可保证无菌,但厂长郭锋坚持采用85℃进行灌装的工艺,以最大化的保障食品安全。

除此之外,在酸汤基底“0腐剂”“0添加”基础上,通过物理的热罐装与密封管理,苗苗食品出产的酸汤可以保证9个月以上的保质期;同时采用高温瞬时杀菌工艺,保证原材料的营养与新鲜的同时,还原自然发酵的风味口感。

缩短的是发酵周期,提升的是生产效率,守住的是安全底线。正如李淑英所说,技术进步的意义不只在“快”,更在“稳”和“安”,即在高还原的风味前提下,实现食品安全的全过程可控。

苗苗酸汤的故事,正是一个关于传承与创新、商业与共赢的生动中国实践。它以自身产业化之路证明,以科技破解瓶颈、商业打通链条,便能将地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蓬勃的发展胜势,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份可复制、可推广的“锅圈样本”。(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马琼,编辑 | 曹晟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茶话弄奶茶里喝出虫子?店家回应... 近日,在西安市,有网友发文称自己在饮用茶话弄饮品时感觉味道有异,随后打开杯盖,竟发现杯中有虫子。此事...
蔡学飞:“粱”辰美景,本立道生... 身在上游,俯瞰奔流;既见本心,亦见大势。——题记 贵州西北,云雾缭绕的乌蒙山与分隔川黔的娄山在此交接...
山西面食:一场舌尖上的“千面”... 嘿,朋友们!当提到美食大省,山西那可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存在。尤其是山西面食,那简直就是面食界的“超级...
10道特色家常菜,风味独特,做... 香辣牙签肉,馋嘴小零食,下酒神器,可以吃出烧烤味,一斤肉可以轻松做一大盘。 1.里脊肉改刀切片,加入...
“小辣椒”撬动特色农业发展“大... 央视网消息:这些年,甘肃天水麻辣烫一度走红,其“灵魂佐料”天水的甘谷辣椒功不可没。现在,正值天水市甘...
长治非遗美食进京“吸粉” 9月21日至22日,“人到山西好风光”长治非遗美食及文旅推介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作为...
安徽鲜笋炒牛肉:酱香渗笋里,脆... 安徽鲜笋炒牛肉巧妙地将山野的清新与土地的醇厚结合在一起,成为餐桌上备受欢迎的美食。这道菜的做法并不复...
手抓饼这样做,无技巧无难度,外... 说起手抓饼,很多人都喜欢,但是很多人自己在家做,总是说,为什么烙出来的饼一点没有外面卖的软,很硬呢,...
水八仙销量涨三成,苏州人品尝“... 今天(9月23日)是秋分节气,记者来到南环桥市场发现,苏州人品尝“舌尖上的秋分”,带动时令水八仙俏销...
上海家长为“问题午餐”操碎心,... 文| 张彦宗 上海学生餐问题持续引发关注。 9月15日发现疑似变质虾仁炒蛋后,供应商绿捷公司表示是个...
夏日鲜掉眉毛!丝瓜炒蛏子,3步... 夏天的餐桌总缺不了一口鲜,比起浓油赤酱的硬菜,清清爽爽的丝瓜炒蛏子才是心头好——软嫩的丝瓜吸满海鲜的...
安徽锅巴鸡,鸡肉软嫩吸满汁,锅... 安徽锅巴鸡是一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家常菜肴,以其香脆的锅巴和鲜嫩的鸡肉相结合而深受人们喜爱。这道菜制...
从“苗苗酸汤”看锅圈“三产融合... 苗苗酸汤食品厂区 苗家酸汤,这碗承载着千年民族智慧的非遗美食,其灵魂便在于时光的沉淀与微生物的奇妙作...
乡遇好滋味,成都“村糖会”来了 金秋十月丰收季,乡村振兴新图景。当酒水饮料、调味品、休闲食品等地方特色食品产业与乡村文旅相遇,会擦出...
洲际酒店集团华南地区 “传递美... 2025年9月18日,深圳及厦门 – 洲际酒店集团华南地区(广东、福建)等58家姐妹酒店温暖启动以“...
一口穿越宁夏!臻有良品羊肉串亮... 当宁夏滩羊的鲜嫩遇上炭火的炙热,一场席卷上海的味觉风暴正在上演! 近日,第八届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产...
古井贡酒:千年酒脉的现代新生 编者按:白酒的醇厚,总与一方水土紧密相连。除了川黔、苏皖等传统酒乡,中国大地上还活跃着众多区域名酒。...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国月饼——... 九月的纽约,秋意渐浓。曼哈顿乔治香颂门店内,一场月饼品鉴会正在热烈进行。精致的月饼、醇香的红酒、欢快...
EON未来商城:2025中茶连... 近日,以“月满华章,茶礼传情”为主题的中茶连锁中秋品鉴会(滕州站)在中国茶叶滕州旗舰店拉开帷幕。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