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初降,烟火升起。
走出写字楼的人们,不再匆匆赶往城市商圈,而是转身走进园区里新开的餐厅音炙新酌局。灯光暖黄、音乐轻扬,火锅咕嘟冒泡,烧烤滋滋作响。这一刻,产业园不再只是办公空间的延伸,更成了抚慰身心的“温暖家”。
位于德州天衢新区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的这家餐厅,试营业不久,就已点燃了园区的夜。“引入一个点,激活一个面”,不仅仅是一句运营口号,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变革。
“楼下就有火锅烧烤,还能K歌,再也不用跑远‘去班味儿’了!”山东明智超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唐女士笑着说。她口中的“去班味儿”,是当下不少年轻人告别工作烦恼、切换生活模式的生动表达。
这家面积约300平方米、可容纳120人同时就餐的餐厅,主打“火锅+烧烤+音乐”多元模式。木质桌椅、复古吊灯、市井风格的装修,刻意营造出一种轻松亲切的氛围。菜品也从烧烤火锅延伸到凉菜、热菜、烧菜,注重本地化口味与营养搭配。
更重要的是,它让园区“活”了起来、“慢”了下来。
过去,一到下班时间,园区迅速冷清。如今,这里越来越有人气,有烟火味,有故事的流动。
园区招商负责人徐振伟表示,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内科创企业集聚,优徕社区入住率也稳步提升。“我们要做的不仅是企业服务,更是社区营造。”他说,让园区成为既有工作节奏、也有生活温度的地方。
音炙新酌局并不是园区商业配套的个例。此前,711便利店、库迪咖啡、易动健身等品牌已相继落户,逐步织密了一张“园区生活网”。它们共同构成了“食、游、购、娱”的消费生态,让产业社区真正暖起来。
园区生态的背后,是对“人”的需求的精准回应。
很多产业园过分强调“生产力”,却忽略了“生活力”,导致“白天热热闹闹,晚上空空荡荡”。如何留住人、吸引人、温暖人,成为园区运营的新课题。
“不仅帮助企业快速度过开业期,我们还持续协助对接企业客户和社群资源,构建‘商业共生’体系。”徐振伟说。这种深度服务模式,反映出园区运营理念从“管理”向“赋能”的转变。
音炙新酌局试营业期间,日均接待超100人次。餐厅负责人称,后续将根据园区员工的反馈不断优化菜品和服务,“既要标准化,也要有个性”。
产业园不再只是产业的空间容器,更正在成为新型生活方式的实验场、人际交往的共同体。“音炙”们提供的,不止是一顿饭、一杯酒,更是一种“附近的重建”、一种“心灵的落脚”。
这样的地方,谁不愿多做停留?
这样的“饭搭子”,不妨多来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