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豆橛子”的风,终究还是吹到了月饼界——地里种的、炒着吃的「豆角」竟然也被做成月饼了?!
在青岛市城阳区一家月饼生产企业,12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每天生产30万粒月饼”,其中最新推出的“青稞豆角卤肉月饼”成为市场黑马。
这款被网友戏称为“豆橛子月饼”的创新产品,一经推出便引发消费者尝鲜热潮。
在济南万科城的一家蛋糕店里,店员表示:“现在每天光外卖平台就能接到十几单专门订购‘豆橛子’月饼的订单,都是来尝鲜的。”
01
谁说豆角不能做月饼了
这“豆角月饼”可太棒了
豆橛子(豆角)作为山东家常食材,与中秋传统糕点结合,看似“暗黑”的跨界产品却精准击中了当代消费者的需求痛点。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减糖健康月饼”成为市场主流。
华美推出的无糖莲莲月饼,用麦芽糖醇替代蔗糖,包装上明确标注“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高端品牌美心,其经典流心奶黄月饼也推出了“低糖版”;
叮咚买菜研发团队在“黑白双拼”散装月饼中加入代糖降低糖分,同时将传统的五仁月饼改良,用松子、山核桃、腰果等坚果取代糖含量较高的果脯,使月饼更符合现代健康需求……
“豆橛子月饼”也不例外,从产品确定之初就确立了“少油少糖”的定位。
丹香品牌总监庄明庚表示:“产品研发经历了几个月的打样测试”,企业大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试配方,力求在做到既保证口感的同时,又满足产品储藏的严苛要求。
这种对品质与健康的坚持,使豆橛子月饼跳出了“网红产品中看不中吃”的怪圈,并成功圈粉各年龄层消费者。
“豆橛子月饼”不仅对市场需求敏锐回应,更深深扎根地域文化基因。
豆橛子月饼的创意来源于山东深厚的饮食文化根基。庄明庚透露,在今年新品讨论会上,团队考虑过青岛灌肠、乐陵金丝小枣等多种山东特产,最终选定豆角这一具有广泛共鸣的食材。
社交平台上,曝光量突破2亿次的“豆橛子月饼”话题,不仅带动丹香品牌整体销售额增长40%,更引发了广泛的社交讨论。
央视、新华社等权威媒体的报道不仅提升了产品知名度,也赋予了其文化层面的认可,进一步助推了其市场热度。
从市场需求的捕捉到地域文化的表达,再到社交媒体的巨大流量与权威媒体的背书,不得不说,这“豆角月饼”可真是太棒了!
02
月饼创新遍地开花
地域特色食材的创新应用作为月饼市场的新趋势之一,其创新形式不仅限于“豆橛子”。
同样是山东、同样是丹香品牌,除了“豆橛子”月饼,他们还推出了烟台苹果月饼,让山东人品尝到“自己家乡的地道味道”;上海老字号王宝和也推出了全蟹粉月饼、蟹粉明虾月饼,将上海人喜爱的蟹粉元素融入月饼中。
此外,还有长沙的小龙虾月饼、河南的胡辣汤月饼、四川的冷吃兔、灯影牛肉月饼……
* 龙华素斋的养生月饼
除了基于地域特色的创新,近些年爆火的“药食同源”、轻养生等概念也渗透到了月饼的创新中,养生月饼成为今年的一大亮点。龙华素斋推出的咖啡果仁、秋梨山楂党参松仁、当归黄芪芸沙核桃三款“创新月饼”引得群众排队购买的热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的火爆。
高校月饼创意大赛同样精彩纷呈,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们设计出了红酒蔓越莓、生椰拿铁等口味的月饼;同济大学推出了藤椒牛肉、厚椰拿铁等六大口味纯手工月饼……
一枚月饼,可以变换出千百种花样,随着更多食品企业加入这场风味实验,未来的月饼可能会更小、更健康、更个性化,但对中国人而言,最重要的始终是月圆时分与亲人围坐分享的那份仪式感与温情。
毕竟,我们真正渴望的,不过是借这一枚圆饼,将人间至暖的情意,沉淀为岁月里闪光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