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一到,是不是总觉得嘴里干干的,吃点肉又怕上火,清粥小菜又觉得没力气?老辈人常说"秋分食菜,胜似补药",不是说要顿顿大鱼大肉才叫补,选对蔬菜搭配着做,又解馋又不上火,身体还舒服。今天就给大家分享3道我家常做的秋分菜,都是试了十几次摸出来的方子,新手跟着做也不会翻车。
先讲香菇炒鸡蛋,这菜看着简单,其实好多人做不好——要么香菇出水,要么鸡蛋炒老,我第一次做就踩了坑。那时候洗了香菇直接切,炒的时候锅里全是水,鸡蛋泡在汤里,软趴趴的没香味,被我爸说"还不如煮个蛋花汤"。后来才知道,香菇处理有窍门。
香菇要选那种伞盖厚实、闻着有股鲜香味的,别买那种软塌塌的,炒出来没嚼劲。洗的时候用温水泡5分钟。然后切成薄片,放在碗里,用手使劲挤干水分——这步一定要做,我试过好几次,挤了水的香菇炒出来焦香,没挤的就会出水。挤完再用厨房纸吸一遍,保证表面干爽。
鸡蛋打在碗里,加一小勺温水搅匀,别加盐先——之前看美食博主说,加温水炒出来的鸡蛋更嫩,我试了果然管用,比直接炒的软乎多了。锅里倒油,油热了先倒鸡蛋,用筷子快速搅,等蛋液刚凝住就盛出来,别炒到金黄,不然后面和香菇混炒会老。
锅里再加点油,放香菇片,中小火慢慢炒,炒到香菇边缘有点焦褐,香味全出来了,再把鸡蛋倒回去。这时候加盐调味,再撒点葱花,翻炒10秒就行。我家孩子之前不爱吃香菇,这么做了之后,每次都能扒拉半碗饭。
接着说白萝卜丝炒牛肉,秋分吃萝卜正合适,顺气还不燥,搭配牛肉补能量,还不怕上火。
第一次做这菜,我把萝卜丝切太细了,炒完粘成一团,老公说像"萝卜泥",后来改成切粗丝,嚼着有口感,还能吸满牛肉的香味。
牛肉要选牛里脊,嫩得很,别买牛腩,炒着嚼不动。切成薄片,用生抽、淀粉、一小勺食用油抓匀,腌20分钟。我试过多次发现,加食用油腌肉,炒的时候不容易粘锅,还更嫩。
白萝卜去皮,切成半厘米粗的丝,锅里倒油,油热了放姜片爆香,再放牛肉片,大火快速炒,炒到牛肉刚变色就盛出来,别炒太久,不然就老了。锅里不用洗,直接放萝卜丝,加一点点水,中小火焖一哈(一会儿),焖到萝卜丝变软,有点透明感就行,这样萝卜不辣,还带点甜。
然后把牛肉倒回锅里,加一勺生抽、半勺蚝油,翻炒均匀。最后撒点白胡椒粉,提味还能去点腥。突然想起小时候,我妈做这菜总用猪油炒,香得能飘到邻居家,现在我偶尔也用猪油,确实比植物油香,但别多放,一勺就够,不然会腻。之前看养生节目说,秋分吃萝卜配牛肉,既能补点劲,又不会像吃羊肉那样上火,特别适合这个节气。
最后是芋头蒸排骨,这菜我家每周必做,芋头粉糯,排骨入味,老人孩子都爱吃。但第一次做的时候,芋头蒸完烂成泥,排骨还没入味,后来才摸出两个关键技巧。
芋头要选小个的荔浦芋,表皮有点毛糙,捏着硬实的,别买太大的,不容易蒸透还容易烂。去皮切成块,块别太小,然后放锅里煎一下——这是我试了好多次发现的,煎过的芋头蒸的时候不会烂,还带点焦香,没煎的一蒸就散。煎到表面有点金黄,盛出来铺在盘子底部。
排骨切成小块,泡在清水里10分钟,把血水泡出来,这样蒸着不腥。然后用生抽、老抽、料酒、一小勺白糖、淀粉抓匀,腌30分钟。白糖别多放,就提个鲜。腌好的排骨铺在芋头上面,再放两片姜、一颗八角增香。
蒸锅加水烧开,把盘子放进去,中火蒸30分钟。判断熟没熟有个简单办法:用筷子戳芋头,能轻松戳透就好了。蒸好后撒点葱花,不用再放其他调料,排骨的香味已经渗到芋头里了,一口下去,又香又软,一点不腻。
其实秋分进补不用搞得多复杂,这3道菜都是家常食材,做法也简单,花不了多少时间,却比吃油腻的舒服多了。我家每周轮着做,家里人都说秋分后没那么口干了,吃饭也香了。
你要是也觉得秋分没胃口,怕上火,不妨试试这几道菜,做法简单。觉得有用的话,就点赞转发给身边的人,让大家都能吃点舒服的,顺顺利利过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