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可是咱们老百姓传了好多年的老节日了,还是民间四大传统节之一呢!几千年来,中秋的核心一直没变,就是讲究个“团圆”。老话常说“人月双圆”,这可是从古到今大家都盼着的好光景!中秋晚上,大家伙儿拜月、祭月,然后热热闹闹吃顿团圆饭。说起中秋家宴,其实也有不少老规矩。老传统里讲究中秋宴席有“三不上”,到底是哪三样不能上呢?
一,宴席菜品的总数,非常忌讳单数
现在请客吃饭啊,点菜一般都按双数来,最少两个菜,多的可以是四个、六个、八个、十个甚至十二个……但很少有人会点三个、五个或七个菜。就算在家吃饭,有些讲究人也非得凑个双数不可。要是只炒了三个菜,那也得想办法分成四个盘子装,或者端一小碟咸菜来凑数,反正不能是单数。
请客吃饭时,菜的数量都喜欢凑个双数,不待见单数,主要是图个“好事成双”的彩头。另外各地规矩也不一样,像河南郸城那边,请客就忌讳上三个菜或者八个菜,老话讲这叫“三个盘子待鳖,八个盘子待三八”。而且菜得多准备点,显得丰盛、主人家实在,豫北那边说的“七个碟子八个碗”,就是夸这宴席办得够排场、心意足。
二,裂纹缺损,坚决不上
首先,有裂口、有缺碗的餐具一般都不用,觉得不吉利。老辈人觉得,破碗破碟容易让人想起“家庭不圆满”,甚至觉得那是要饭的乞丐才用的。再说现实中,碗盘用久了会有划痕,看着就埋汰,再用它盛饭盛菜也不好看,实在影响吃饭的心情。
再说那些有裂纹的碗盘继续用着也不安全。我有一次就用个有裂的碗蒸鸡蛋羹,结果碗热一下就裂开了,蛋羹全浪费了,你说多可惜,真不如早点把碗换掉。还有些带涂层的锅,用个一年半载涂层就可能掉,你再继续用,食物直接碰到的地方就变了,这食品安全系数可就降低了,可不只是不好看的问题了。
咱们以前总习惯用竹筷子或木筷子,但这种筷子你得勤着点换,科学的说法是最好三个月一换,因为它们特别容易藏细菌。现在流行的都是合金筷子或者304不锈钢的,好洗又干净,我自己那套都用了快两年了,特别方便,也省了老得惦记着换新的麻烦。
三,筷子长短不齐不上
筷子可是咱们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代表,你知道吗,早在唐朝以前啊,它就传到了国外,在日本、朝鲜、越南这些亚洲国家都扎下根了。现在全世界得有20多亿人用筷子呢,可见中国人发明的这件餐具多厉害!咱们国家向来讲究礼仪,用筷子也有不少规矩。正确方法是右手拿筷子,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着帮忙,而且两根筷子头得对齐。吃饭之前,筷子要整整齐齐地放在饭碗右边;吃完饭后呢,就得竖着并齐放在碗正中间。
用筷子的讲究非常多,这儿列几条常见的忌讳:一是别把筷子长短不齐地放桌上,这叫“三长两短”,老话说这代表“死亡”,特别不吉利。二是别拿筷子指着人,这叫“仙人指路”,对人很不尊重。三是别嘬筷子还出声儿,叫“品箸留声”,显得家教不好。四是别用筷子敲碗盘,因为过去要饭的才这么干。五是别举着筷子在菜盘上头来回转着找吃的,这叫“执箸巡城”,挺招人烦的。六是别在盘子里乱扒拉,跟“迷箸刨坟”似的,也是没修养。七是夹菜的时候稳着点,别滴滴答答洒一片,这叫“泪箸遗珠”,挺失礼的。八是别用一根筷子去插菜,像“定海神针”,以前觉得是羞辱人。九是盛了饭千万别把筷子直着插饭上递给别人,这叫“当众上香”,是大忌讳。大伙儿吃饭时尽量注意点,别闹笑话。
说起来,这些老规矩放到现在,有些是显得有点过时了,但大部分还是挺有道理的。咱要想做个举止得体、讲究礼数的人,用筷子的时候就不能太随便,还是得讲究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