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传统节日中,中秋可谓是最为浪漫的一个,自古以来人们便不惜各种华丽辞藻,来赞美中秋的月色。转眼之间,今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其也被称作“团圆节”,所以老人们常说“中秋节,人不空”,届时在外的游子们都要提前回到故乡,与家人共赏一轮明月,享受团圆好时光。
今年的中秋节比较特殊,堪称世纪难遇“晚中秋”,这要从公历与农历的时间差说起。由于二者的制定方式不同,所以相对时间一直在变化,每年中秋对应的公历日期都不能确定,不过通常都是在9月下旬到十月上旬之间。今年由于农历中有闰六月的缘故,使得中秋节对应的公历日期为10月6号,显得迟了很多。正因如此,中秋节还赶到了秋分节气之后,这也是一个特殊之处,民间有“月夕秋分后,遍地是黄金”之说,由此看来,今年秋收很值得我们期待。
中秋的到来,也为深秋敲响了前奏,这意味着冬天也不远了。古人们在长期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中秋节当日的天气,影响着节后的天气,甚至与冬天的冷暖有着一定的联系。于是便总结出了一些经验,通过中秋节来预判冬日的冷暖。所以也就有了“冬天冷不冷,中秋早看天”的说法,今天就是中秋节了,今年是冷冬还是暖冬?下面就结合一些农谚来看看吧~
1、十五中秋还酷热,冬季穿单难见雪
中秋前后,我国各地都从真正意义上进入秋季,而且深秋也不远了。此时的气候特点为,早晚温差大,在白天当中有太阳的时候,温度会比较高,在20度左右,而在晚上则会下降到10度附近。从上半句来看,此处用到了“酷热”,显然是夸张的说法,一般对于夏季的气候才会用酷热来描述,不过这样说更加形象地突出天气的暖和程度。
再来看下半句,冬季代表着寒冷,要穿着棉衣棉裤,羽绒服来御寒,而此处却说“冬季穿单”,明显也是夸张的说法,反映了天气暖和。
所以结合上下两句来看,其表达的意思就是,如果八月十五前天,且温度比较高,那么冬天可能会比较暖和,雨雪也会比较少。
2、八月十五冷得怪,数九寒天冻死狗
这句民谚将十五的天气与数九天联系到了一起。意思是如果中秋节前后比较冷,那么到了数九寒天时也会特别寒冷,狗都要冻死,也就是寒冬。
从节气上来看,中秋节正值秋分时节,正是秋高气爽的好时节,天气本应是不凉不燥,冷热适宜的时候。而如果这个时候就明显感觉到冷了,则意味着深秋来得早,提前变冷,冬天往往会更冷。那么这样天气一方面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及时准备出厚衣服穿上,以免着凉受寒。同时在农业中,越冬的作物在寒冷的冬季中可能会遇到冻害,因此要早做准备。
3、中秋下一阵,冬天雪堵门
中秋正值气候多变的时节,此时出现阴雨天气的可能也比较大。人们观察发现,如果中秋下雨或下雪,那么到了冬天降雪会很多。所以这里用“雪堵门”的夸张说法来形容,突出冬天雪之大。
而冬天下雪,则意味着温度的下降,而且厚厚的积雪在融化的时候,会令气温进一步下降,让人倍感寒冷。同时大雪对人们的生活以及出行都会带来明显的影响。
不过从农业上来看,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厚厚的积雪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保温的效果,使作物顺利过冬。而积雪在天气变暖融化后,又可以滋润作物,为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从而有利于作物的收成。
4、云遮中秋月,元宵雪打灯
从这一句来看,如果中秋节为阴天,云彩将月亮遮住,那么来年的元宵节便很有可能会下雪,出现雪打灯的现象。
从季节上来看,元宵节是在立春以后,届时天气本应开始变暖,为作物返青创造条件。而此时下雪,则意味着气象的反复,寒潮活动降临,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那么届时也要注意保暖,同时在农业上做好防护措施,以免出现冻害,影响生长。
这些都是古人的经验,流转至今,值得注意的是,在适应自然以及管理农作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作为参考,汲取经验,也要依靠现代技术,关注气象预报,灵活应对。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如果您喜欢我的分享,欢迎大家点赞,关注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