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寒露,风里都裹着凉意,早上出门吸口气总觉得喉咙干,不少人还犯恶心、吃不下饭 —— 这都是凉燥伤了脾胃的信号!老辈人常说 “秋护脾胃,冬少遭罪”,寒露正是给脾胃 “打基础” 的黄金期,这时候不用买贵的补品,多吃 6 种 “黄色食物”,把脾胃养得暖暖的,后续秋冬进补才能吸收好,少生病,快看看你常吃哪样!
1. 土豆:“地里的面包”,胃不好的人多吃
土豆蒸着吃粉糯得能抿化,炒着吃喷香入味,被老辈人叫做 “地里长出来的面包”,营养一点不输精米白面。寒露吃土豆最养脾胃,尤其是有胃溃疡、平时胃容易反酸的人,土豆里的黏液蛋白能帮着护胃黏膜,不像辛辣食物那样刺激胃;里面的膳食纤维还能帮肠子 “动起来”,吃多了油腻也不胀肚。
2. 南瓜:“糯叽叽的护胃宝”,老人孩子都爱
寒露前后的南瓜最甜,表皮金黄得发亮,用指甲一掐就出汁,切开后瓤软乎乎的,连籽都饱满。它里面的果胶是个 “护胃小能手”,能裹住胃里的刺激物,比如吃了辣的、凉的,果胶能帮着缓冲,不让胃黏膜受委屈,还能帮着消化油腻。
南瓜做法特别多:想省事就整个蒸,筷子一戳能透就熟,撕着吃甜糯;想喝热的就煮南瓜粥,加几粒小米,粥里飘着南瓜的香,喝一口暖到喉咙;还能做成南瓜饼,外脆里软,孩子抢着吃。寒露天吃点南瓜,胃里不凉,连口气都变甜了。
3. 红薯:“秋藏的甜宝”,吃了提气又开胃
秋天的红薯被称作 “秋藏的甜宝”。中医说 “甘味养脾”,红薯的甜不齁嗓子,刚好能帮着补脾胃,平时总觉得没力气、懒得动的人,吃块烤红薯,没一会儿就觉得身上有劲儿了。
而且红薯里的膳食纤维能帮着消化,平时吃不下饭、肚子胀的人,蒸个红薯当加餐,没一会儿就觉得饿了,胃口都变好了。
4. 板栗:“暖手的甜坚果”,解馋又养脾
寒露一到,街头的糖炒栗子摊就冒起了白烟,它不光是解馋的零食,还是养脾胃的好东西 —— 里面的淀粉能补力气,上班累了、逛超市走不动了,吃几颗立马不觉得乏。
栗子性温,吃着不凉胃,寒露天揣一把在兜里,饿了就吃两颗,又暖脾胃又顶饿,比吃饼干、糖果健康多了。要是怕糖炒的太甜,也能煮栗子粥,栗子煮得粉糯,粥里带着栗子的香,喝一口胃里暖暖的,舒服又养人。
5. 小米:“养胃头牌谷”,喝碗粥胃就舒服
小米在五谷里被称作 “养胃头牌”,平时胃不舒服、吃不下饭的人,煮碗小米粥,喝两口就觉得胃里的 “堵得慌” 缓解了,连嗳气都少了。它的维生素 B1 比大米多好几倍,寒露吃能帮着开胃口,不会总觉得 “没食欲,吃什么都没味儿”。
而且小米性温,能缓解秋天的口干、喉咙燥,早上煮碗小米粥,撒点南瓜丁或者红薯丁,又甜又润,喝完整个人都觉得清爽,脾胃也跟着暖起来。煮小米粥有个小技巧:水开了再下米,煮的时候多搅搅,煮出来的粥更黏糊,营养也更易吸收。
6. 玉米:“地里的黄金粒”,补营养还养脾
秋天的嫩玉米最鲜,剥下来的玉米粒金黄饱满,煮在水里都飘着清香,被叫做 “地里的黄金粒”。它作为粗粮,能帮着给脾胃 “减负”—— 平时总吃精米白面,脾胃容易 “累”,偶尔吃根煮玉米,能补充不一样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不会让脾胃一直 “干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