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饮",今年的中秋国庆双节却给白酒行业泼了一盆冷水。动销同比下滑15%-20%的预测让不少投资者望而却步,但有趣的是,我注意到一些不同寻常的资金动向。这让我想起马克·吐温那句名言:"历史不会重复,但总会押韵。"十年前那个同样不被看好的白酒淡季,后来发生了什么?让我们用数据说话。
中信证券的研报将当前称为"行业最为艰难的时期",这让我想起2013年的塑化剂风波。当时几乎所有分析师都在唱空白酒,但量化数据却显示机构资金在悄悄布局茅台。如今历史似乎在重演——虽然渠道库存高企、价格倒挂严重,但我跟踪的系统显示,部分区域龙头酒的交易活跃度正在逆势攀升。
这种背离很有意思。就像在嘈杂的菜市场里,普通人听到的都是讨价还价的喧闹,而训练有素的采购员却能捕捉到某个摊位突然增加的批发量。现在的白酒板块正是如此:表面看是动销疲软,但某些特定价位段的产品正在形成资金共识。
今年8月半导体行情的爆发给我上了生动一课。寒武纪涨停当天,124家同行集体跟涨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这种"闪电战"式的行情让传统分析方法彻底失效——等你从财报里找到逻辑依据,行情早已结束。
这张图记录了我观察到的有趣现象:当橙色柱体(机构库存)与蓝色柱体(游资动向)交汇时,紫色信号就会闪现。这不是什么神秘代码,而是不同类型的聪明钱在同一标的上的博弈痕迹。就像森林里的动物脚印,老练的猎人能从中读出哪些野兽来过、要去何方。
把同样的分析方法用在当前的白酒板块上,会发现几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这张对比图更有意思。左边是某次高端白酒最近半年的走势,右边是其资金博弈情况。注意到没有?在第二季度财报公布前两周,紫色信号就频繁闪现了。这就像赌场里老手能通过荷官洗牌的手势预判牌局走向——只不过我们观察的是实实在在的交易痕迹。
2018年行业调整时,"库存周期"成为最热门的分析框架。但现在看来,当时真正决定企业命运的其实是渠道资金的流向差异。那些最终穿越周期的企业,无一例外都在特定时段出现过持续的资金沉淀。
当前的市场环境虽然复杂得多(程序化交易占比已超40%),但人性始终未变。机构需要业绩、游资需要故事、散户需要安全感——这三方博弈形成的交易痕迹,反而比任何研报都更真实地反映市场情绪。
正如凯恩斯所说:"市场保持非理性的时间可能比你保持偿付能力的时间更长。"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博尔系统」这样的工具就像给近视者配了副眼镜——它不能预测未来,但能让你更清楚地看到当下正在发生的资金博弈。
回到开篇的白酒行业现状。表面看是"至暗时刻",但量化视角下已经能看到黎明的微光。就像气象学家通过气压变化预测天气转折一样,「博尔系统」的数据也在提示某些积极变化。毕竟在这个市场上,"别人恐惧我贪婪"的前提是——你得知道别人什么时候真正恐惧。
特别声明: 本文所涉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整理分析,仅供交流探讨之用。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笔者坚持原创分享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平台内所有观点均代表个人见解与所在机构无关若发现内容存在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特别提醒近期有不法分子冒用笔者名义开展非法证券活动请广大投资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