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香萦绕山海,匠心汇聚崂山。10月10日,2025中国花样非遗技艺大赛暨花样馒头技艺交流会在青岛崂山长湾山庄海景酒店盛大启幕。作为2025第十二届青岛王哥庄大馒头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此次赛事也是首次举办的全国性花样馒头专业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多地的非遗传承人与行业精英齐聚一堂,通过技艺比拼、思想碰撞与经验分享,为王哥庄大馒头产业发展探索新路径。
现场展示区,全国多地的非遗传承人带着自己的作品依次摆开,成为现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展品品类丰富多元,既有传统的福禄寿喜花样馒头,也有契合甜蜜经济的婚庆主题作品,更有融入现代审美、造型小巧精致的创意款式,让在场观众大饱眼福,沉浸式感受传统面食技艺的独特魅力。
经过专家评审,青岛王哥庄大馒头有限公司、青岛琳韵面艺和青岛李记鸿福食品有限公司获得巧夺天工奖,青岛福康瑞食品有限公司 、青岛崂宝斋商贸有限公司、威海沁禾山花饽饽、青岛何记久香园食品贸易有限公司、崂山区王哥庄鑫盛园馒头制售中心和 青岛易贝食品有限公司获得匠心传承奖,烟台麦香园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益养德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威海蒸运食品有限公司、青岛馒可爱造型面点和青岛淳香熹食品有限公司获得优秀奖。
展示区不仅是作品的“秀场”,更是传承人们交流学习的“课堂”。展品摆放就绪后,传承人们纷纷相互“串门”,在轻松的交谈中交流技艺、分享心得。“转了一圈,看到别家宝宝百岁主题的花样馒头特别新颖,颜色艳丽又小巧精致,给我们今后的创作提供了新思路。”久香园铁锅馒头店负责人荆长艳说道。青岛李记鸿福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凯建与来自市北区琳韵面艺的负责人,也围绕市场需求与营销方法展开深入探讨,在思想碰撞中探寻产业发展新方向。
有着13年花样馒头制作经验的崂山区王哥庄鑫盛园馒头制售中心负责人陈秋红,在此次活动中也收获颇丰。“以前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错,今天看完同行们的作品,才发现自己还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涨了见识。”她说,自己的制作技艺都是自学,属于“野路子”。“今天和同行交流了一些关于一次成型等方面的技艺手法,为我下一步产品升级也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为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人参与其中,此次大赛还设置了线上比拼环节,借助新媒体平台打造全域参与、全景展示的行业交流平台。前期,大赛在社交媒体发起#寻找花样馒头艺术家和#中国花样馒头非遗技艺大赛话题,短短一个月内,话题便收获了2万+的讨论量,吸引了超过100件创意作品投稿。经过专家评审,最终馒头趣多多、桃喜包创意面点和潘晶晶则凭借独特的创意斩获“最具创意奖”,阿初花饽饽、大同晶晶果蔬花馍、海浪花面艺、金饽饽花样馒头、栗子·花饽饽、麦小禾花样馒头、面面面面面面儿、伟伟、萱睿花饽饽、雪姐花样馒头、亚飞花饽饽、亦小辉花饽饽、长伟雕塑花饽饽、淄博媛妈花馍和叁食15家单位及个人荣获“最佳传播奖”。这些获奖作品还在活动现场进行了集中展示。
此次活动还设置了主题分享与主题沙龙环节,邀请行业专家、学者、专业媒体人及资深从业者等,分享前沿理念与实践经验,共同探讨产业发展难题与未来方向。全网拥有200万粉丝的美食博主余承翰,从“流量密码”与“爆品逻辑”双重维度出发,带来《创意美食营销》主题分享,结合自身实践案例,为在场从业者讲解如何借助新媒体平台提升品牌影响力、打造爆款产品,实用的内容让听众受益匪浅。
益海嘉里济南分公司餐饮面粉负责人路斌则以《聚力嘉品 共赢未来》为题,从原料溯源角度切入,强调“好麦造好面”的供应链保障理念,为匠心技艺筑牢品质根基,让在场从业者对食材选择与品质把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主题沙龙环节,与会嘉宾和商户代表围绕“传统技艺如何平衡守与破”“花样馒头除了高颜值应如何打动年轻的互联网用户,需要讲好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非遗传播悖论”等话题展开头脑风暴,各抒己见,在思想碰撞中凝聚发展共识。王哥庄大馒头协会会长刘竹莲表示,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既要守住文化根脉,坚守核心工艺,不丢“老味道”;同时也要勇于创新,贴合年轻需求,讲好文化故事,“面食最关键的就是原材料,山泉水和面,是我们与其他地方不可复制的优势,再加上老面引子、手工揉、铁锅蒸、木柴烧的传统手艺,让王哥庄大馒头拥有了独特的口感。未来,我们将凝聚各方共识,研发更多新品类,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把王哥庄大馒头品牌做大做强。”(摄影:王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