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城武汉的烟火气中,一家名为“千湖边”的湖北菜品牌正以“鲜”为魂,将荆楚大地的湖泊馈赠化作餐桌上的诗意。自2025年创立以来,千湖边以“让地道湖北鲜走向全国”为使命,通过“好水出好鱼”的食材哲学与“一菜一故事”的文化叙事,在传统湖北菜与现代餐饮需求之间架起桥梁,成为荆楚美食文化的新名片。
源头活水:从湖泊到餐桌的极致鲜味
湖北坐拥千余座湖泊,淡水鱼产量连续29年领跑全国,但湖北菜却长期被“热干面”、“豆皮”等标签掩盖光芒。千湖边创始人团队深谙“好水出好鱼”的道理,将食材溯源视为品牌根基。品牌与梁子湖、丹江口水库、洪湖等国家三类及以上水质标准的露天湖泊建立合作,基地直供武昌鱼、大白刁、洪湖莲藕等时令湖鲜。“我们的鱼离开水源地后6小时内必须进店,确保活鱼现杀。”品牌负责人透露,千湖边甚至为每条鱼建立“身份证”,记录其生长水域与捕捞时间,让消费者吃得透明、吃得安心。
这种对食材的苛求,在千湖边的招牌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招牌红烧武昌鱼选用梁子湖1斤5两以上的武昌鱼,以湖北传统酱烧技法呈现,鱼肉细嫩如脂,肉香中透出湖水的清甜;丹江口大白刁则采用先腌后煎的工艺,鱼皮焦脆如纸,鱼肉咸香回甘;而排骨藕汤必用洪湖粉藕,与排骨慢炖4小时以上,藕香与肉香交融,成为湖北人“家的味道”的具象化表达。
匠心制作每一道菜品,传递家乡味道
千湖边的菜单不仅是美食清单,更是一部湖北风物志。每道菜旁均标注食材产地与文化典故:沔阳三蒸的米粉需用仙桃本地早稻米现磨,传承“无菜不蒸”的沔阳古法;鸡汤珍珠圆子的糯米要浸泡至“手捻成粉”,模仿洪湖渔民“以藕为粮”的智慧;腊肉炒泥蒿则选用江汉平原冬季野生的泥蒿尖,搭配恩施土家腊肉,再现“湖乡人家”的烟火气。
“湖北菜不缺味道,缺的是被看见的契机。”品牌负责人指出。为此,团队深入湖北各地采风,将非遗技艺、民俗传说融入菜品设计。例如泡藕带炒牛肉,灵感源自洪湖渔民“春采藕带,秋捕鲜鱼”的劳作节奏;冬季限定的腊鱼炖萝卜,则复刻了鄂东地区“冬晒腊货,春煨汤锅”的年俗。
以湖鲜为舟,载着荆楚文化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千湖边年底会在武汉陆续开设五家门店,现有门店月均接待顾客超8000人次,并计划3年内拓展至长三角、珠三角市场。品牌核心管理团队中,80%为湖北籍资深餐饮人,他们将“乡愁”转化为创新动力:既保留湖北菜“原汤化原食”的鲜醇,又通过轻油少盐的改良适应健康饮食趋势;既用楚文化元素营造沉浸式用餐场景,又通过会员系统、社群运营增强用户粘性。
“我们希望,当外地人想吃湖北菜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千湖边。”品牌负责人表示。从湖泊到餐桌,从乡味到国潮,这家年轻品牌正以湖鲜为舟,载着荆楚文化驶向更广阔的天地。正如其品牌口号所言:江湖奔涌,风高浪急,一鲜顶百味,一眼穿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