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10月13日电 (仲春燕)秋风一起,膘香漫绿洲!在民勤街巷角落的铜锅里,乳白色的羊汤咕嘟冒泡……那股“白水煮都香透三条街”的鲜气,瞬间勾走了八方食客的魂儿。当不少人还在纠结“贴秋膘”吃啥时,民勤羊肉早已成了全国餐桌的“香饽饽”,这口征服舌尖的秋膘味,不只是沙漠绿洲的自然馈赠,更藏着民勤人靠“羊”致富的密码,撑起一条从沙乡牧场到全国餐桌的全产业链。
图为清炖羊肉。
在民清源甘味农产品展销中心,冷鲜肉区的羊排、羊腿、羊肉卷堆得满满当当,工作人员董雪边打包订单边介绍说:“民勤羊肉是‘甘味’农产品里的金字招牌,很多消费者就认这个牌子。入秋后天天供不应求,清炖、黄焖、烧烤、涮火锅,怎么吃都香。”
民勤羊肉的底气,藏在沙漠腹地的水土里。民勤县浩漠羔羊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振杰一边给羊肉做真空包装,一边道出关键:“民勤地处沙漠腹地,光照足、温差大,恰好孕育出多样优质牧草。这不仅养出体质结实、肌肉丰腴的民勤肉羊,而且让羊肉自带高蛋白、无腥不膻、肉质鲜嫩的特质——‘草本羊,白水煮,香天下’说的就是这份独有的鲜。”
这口鲜能香透全国,靠的是全产业链的“精耕细作”。走进民勤县纯种湖羊种羊场,现代化圈舍整齐排列,自动刮粪机沿轨道清理粪便,智能新风系统实时调温,湖羊体态健硕。“这里繁育的新品种肉羊体格壮硕、抗病力强且耐粗饲,年均可向民勤及周边养殖户供应种羊5000余只。”民勤县纯种湖羊种羊场场长邱宾玉介绍说,种羊场还和兰州大学建立研究中心,打造‘互联网+物联网’的智慧羊场,带动全县湖羊改良率提高到65%以上。
图为民勤县纯种湖羊种羊场。
目前,民勤县累计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808个,建成养殖暖棚9.3万亩,屠宰精深加工生产线8条。2024年,全县肉羊饲养量和存出栏量分别达425万只、182万只、243万只,羊肉产量突破5万吨,肉羊全产业链总产值更是突破50亿元。
民勤肉羊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民勤县被纳入河西走廊千万只肉羊产业带。
养殖夯实基础,加工更要“提身价”。在民勤同泽农业有限公司的羊肉处理车间,工人们规范操作,新鲜羊肉经精细分割,真空包装后送入冷库。“我们将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着力突破肉羊育种与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积极推动羊肉加工向智能化、高质量发展,不断擦亮民勤羊肉‘甘味’名片。”该公司副总经理谭建华说。
冷链物流,正为民勤羊肉打通“鲜行‘最后一公里’”。民勤县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冷链物流发展模式——通过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批发市场与物流企业协同参与,建成羊肉预冷集配中心、仓储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还购置冷藏专用运输车,既解决冷链物流瓶颈问题,又补齐行业短板,让民勤羊肉“鲜”行可靠、“羊”名天下。
图为工人们分割羊肉并进行真空包装。
民勤县依托“中国肉羊之乡”的品牌优势,着力打造“三品一标”认证体系。“民勤肉羊”获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功入选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和“甘味”农产品“好中优”产品目录。民勤羊肉的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
羊儿在基地啃食牧草,冷链车满载羊肉驶向各地。这口征服味蕾的“贴秋膘”民勤味,早已超越舌尖的鲜香,是民勤人用产业振兴写就的幸福答卷——从沙漠“羊经济”到全链“富民生”,民勤羊肉的“财富密码”,正是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更是支撑富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实产业根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