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寒露,凉意渐重,人的阳气也容易被冷风“截住”,特别是中老年人,一朝受寒,可能一个月都没缓过来。这个时候,别还想着太节俭了,肚子暖了,身子才能扛得住冬天。今天咱聊一聊:入冬前,家里多备点啥吃的,既补养阳气,又不用大动干戈请大厨,关键还能吃得顺口。
这些家常不贵的菜,搭配得当,保你一整个冬天都不容易“冻人”。咱们边说边看看,哪样已经在你的厨房里了?
一、多做“姜酒鸡”,散寒又活血
天一冷,手脚凉得像冰块,若是你一早醒来觉得背后凉飕飕的,别小看了,这是阳虚的信号。
姜能驱寒,黄酒活血,鸡肉补虚,三者炖在一起,老少皆宜。尤其是晚饭吃一碗姜酒鸡汤,身上出点汗,寒意都被扫出去。
我常说“寒从脚起,病从寒生。”这一锅老汤,是在把冬病从根子里拔掉。想问问大家:你家多久没动锅炖鸡了?
中医讲——“阳虚则寒,寒则筋骨不利”。这锅鸡下肚,身心都热乎了。
二、炒盘“洋葱肥瘦肉”,养气护血管
洋葱别嫌它味冲,其实它是气血的好伴侣。加点瘦肉,添些黑木耳,味道就顺起来了。
洋葱温中开胃,化痰理气。年纪一上来,血压、血脂都要顾着。不如每日给自己炒一盘“洋葱炒肉”,油少、火候足,香气扑鼻、脾胃也受益。
你还在只用洋葱炒鸡蛋?试试加些五花肉,肉中的油脂润泽肠道,解了秋燥,有益阳之效。
咱这一代人,忙完事业操持家庭,身体已不是从前,你觉得自己最近是不是越来越怕凉了?
三、一锅“黄焖鸡”,强筋壮骨又养脾胃
老年人怕冷,其根在“肾阳亏”。黄焖鸡用黄酱、小米辣、香菇焖煮,热量适中、滋味醇厚。脾胃好了,气血生得快,体力才能跟得上。
鸡腿肉还有“补中益气”的作用,是中医眼里的好东西。家常菜不比口味馆花俏,咱图的是香气四溢带点汗而不腻。
问一句:你习惯吃饭吃热的,还是凉了就凑合?热食,胜过千补。
四、菌菇虾滑,润燥通肠,多吃不腻
入秋后,大便干结的人越来越多,是肺燥惹的祸。菌菇类润燥生津,虾滑则鲜香补肾,滑口不上火,这组合适合牙口一般的人。
每次小火慢煮一碗菌菇汤,再添两片豆腐,整个人像是围着炉火坐了一下午,全身通透。汤不伤胃,还养肺气。
你有没有发现,年纪越大,吃多就胀、吃杂就泻,这就是“脾运失调”。别小看这碗清汤,它胜似参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