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里唯一米其林三星餐厅果然充满西班牙风情,走进店里就像走进了阿尔莫多瓦的片场,色彩鲜艳强烈,戏剧效果夸张,巨型蚂蚁似乎在致敬达利?黄蝴蝶叫人想到马尔克斯。
随处可见的飞天猪源于主厨著名的童年往事,幼小的他立志要开一家排队等位的热门餐厅,父亲开玩笑说那猪可能会飞……如今,DiverXO需提前两三个月订位,世界50佳排名第四。
我们预付了450欧一位的套餐,落座餐桌上直面个小架子,每上一道菜,服务员都会摆上张卡片,详细罗列了食材,事无巨细,边看边吃,其乐无穷。
酒单又厚又重,我们实在翻不动,索性请侍酒师推荐,他机灵地从酒窖里坑出来一支没上酒单的酒,瓦伦西亚本地白葡萄品种的混酿,山坡上的老藤,水泥蛋罐发酵,有甜美的果味和海边干花气息,收口带一丝黄油饼干质感,愉悦开场。
头道有点儿玩套路的感觉,整颗大头菜作容器,盛西班牙食材:牛舌、鳕鱼下巴、鳟鱼籽和格拉纳达小虾,调味呢,好像在星马泰绕了一圈,用到了Laksa、黑胡椒蟹、印度酸辣酱和Masala,你别说,味型学得还挺像。
跟着换新菜单,竟然图文并茂,在冰冻的北极烹饪热带香料,将盘中的食物完全具象化了!
蛤蜊和虾的Ceviche,伴咸鲜希腊橄榄和浓甜日晒番茄,又调和墨西哥彩椒和泰国的柠檬叶,再盖上紫苏刨冰,冷热碰撞,极具冲击力,收口一串金莲花下的椰青沙爹,完全打破香料的国界。
寿司盘展现“比利牛斯山的熟成”,用海拔一千米的山间松树巧妙串连:山谷河流里的半野生鳟鱼,大理石纹鱼腩有肥美的奶油质感,抹Wasabi呼应传统握寿司,松针串起了鲻鱼子,松油炸出脆玉米。
又从河里抓来小龙虾,虾身做炉端烧,虾头单拆出来,配秘鲁虾脑汁,我们吃惯了小龙虾,剥壳不要太熟练,隔壁座一位老派英国绅士,瞪着眼睛问服务员:这汁儿直接拿木碗喝吗?虾头又该怎么吃啊?说话间我已经嗦干净了虾脑。
多亏了有配图,让我吃得明明白白,知晓了美味背后的细节,好比鱼肉熟成45天,自带融脂,松仁烤到25度,温暖装盘。
旋即迎来主厨招牌的XO酱大战!先是复刻中国粤菜XO酱,干贝甘葱、生姜麻油再加老抽,我们猜他一定是去了温州人开的超市。
再做伊比利亚XO酱来挑战,借用处理干贝的手法来料理加利西亚扇贝,酱油和酒煮过再风干,搭配鸡虾浓汤和自家秘方,更浓缩、更复杂、更深邃,更不论搭配新鲜手捕扇贝质地柔嫩。
细细辨别两方,虾干与海胆、金华火腿与Jabugo火腿、绍兴酒与雪莉酒Manzanilla,中西道理相通,就连筷头上裹的黑蒜都彼此呼应……一场高水准的对战,精彩到想原地鼓掌。
好像一直在亚洲转悠,忽然来到了墨西哥,服务员在我掌心滴尤卡坦蜂蜜,Melipona不但甜浓,而且自带奇异的酸度,又加入木质调香料,舔完手掌仍意犹未尽。
盘中一尾阿斯图里亚鳐鱼翅,烤得很香,芝士乳清和蜂蜜调了个温和的Mole,盘边一枚Taco,鸡蛋炸到全焦,酸处理过的花瓣里藏着溏心蛋,一口爆浆——忽然想到,真的是要全世界吃过一圈,才更能领会主厨的趣味啊!
一碗日式荞麦面与越南Bun cha的融合,天妇罗虾和加利西亚牛肉浇头,据说混合了十种香草,我只认出了法葱和芫荽,日本的地肤子Tomburi上回吃到还是在做素菜的EMP,我觉得最厉害的是烤番茄清汤,鲜酸强大,像是西班牙猛烈的阳光。
此时我已经有点眩晕,问自己还身处马德里吗?这是在用精湛技法解构全球美味,带着味蕾和脑细胞环游世界啊!
因为坐得靠近厨房,间或听到传来熟悉的中式炒锅声,正纳闷呢,上来一道“3秒炒甜豆”,豆子刚断生,星点焦黑,内里甜嫩,火候完美,好吃到一旁的鱼子酱都显得多余,但其实格拉纳达的Riofrío鱼子酱很特别,在印度烤馕的泥炉里微烤,柔嫩表皮泛灰,不咸腥而更多坚果味道。
搭配开心果和墨西哥辣椒Jalapeño做的“绿酱”以及夏威夷果、椰子、辣根“白酱”,一青瘦一饱满,感觉就像长相思和霞多丽。
下一道更绝!“8秒炒海参”,西班牙新鲜海参质白且弹嫩,炒出漂亮的焦边,鳗鱼汁和雪莉酒赋予双重浓郁釉彩,红鲻鱼和塞维利亚苦橙熬高汤,垫两块金枪鱼肥鲜,完全跳脱了法餐的樊笼,独具西班牙式魅力。
绝对有理由把厨房的炒锅拿上前来展示,它本身是一口再普通不过的中式铁锅,但锅底开了一圈气孔,不在明火而是在烧红的炭上炒,这样既能快速至熟,又能透过气孔吸收炭香和烟熏气息,“Zzzz……”服务员模仿钻孔的声音,说这都是主厨的注意,真是天才的锅啊!
查了一下主厨Dabiz Muñoz的履历,在伦敦的Hakkasan、Nobu和Nahm做过,难怪对中餐、日料和东南亚菜都那么精通,又融会贯通,更上层楼。
泰式咖喱配西班牙藤壶,壳里一坨嫩肉还带汁水,嗦到底还有一段海草质感的小指甲,一旁土豆团子软糯可爱,我已经开始期待下一道会给到什么样的惊喜了。
竟然是一道充满亲情的菜,图片把父子传承描绘得很清楚,1985年主厨吃到了父亲做的传统小吃,2023年研发出革新版本,脆皮乳猪夹心冷切猪头肉,味道质朴,倍感温馨。
同样是讲故事的餐厅,Alchemist充满了白左式的说教,Gaggan全场看主厨发癫,这儿则紧扣美食本身,分寸适度又叫人受用。
西班牙牛的呈现粗野与精致并存,先吃牛骨髓,软和一团,入口即化,牛尾肉炖酥再炸脆塞进饺子,几丝小银鱼吊鲜,重油浓香过后捧起牛角,仰头喝汤,牛肉清汤加大量黑醋白胡椒,像极了酸辣汤,完美解腻。
“行走在果阿海岸的龙虾”,菜如其名,虾尾披泥炉炭烤酸奶皮,酸甜两种番茄酱,紫红黄三层蔬菜粉,吃的时候就把它们全部搅和着蘸一圈达到迷幻状态。
硕大龙虾脑躺在棉花里,满载珊瑚,纯然虾鲜。
十月新上了西班牙松露,香气虽不及法国和意大利,但是猪肉香呀!野猪肋骨有几分中式叉烧的口感,嫩蔬小蘑菇沾着焦糖化的肉汁,还含威士忌和佛手柑的香,整锅都吃光。
搭配披萨饼壳起大孔,先蒸再炸最后烤,撒了芝麻,香脆极了。
甜品黑白对比,味噌海盐高良姜呼应甘草黑蒜黑加仑,更特别是小碗骆驼奶,我问服务员真的是骆驼的奶吗?答对啊,来自加那利群岛,这就唤起了我们在特内里费的美好时光!
欢送甜品一堆糯米团子,是麻糬呀,想来这顿饭是我们在欧洲吃过的将亚洲风味融合得最棒的,花哨但好吃,搞怪但合理。
叫埋单,服务员不但送来账单,也帮我们把当晚的菜单整理好了塞进信封,刚好透出了主厨标志性的莫西干头,西班牙鬼才主厨,吃得是心服口服。
带回厚厚一沓菜单回上海写稿,也带回了天马行空的美食创意和在全世界旅行的回忆。
世界50佳餐厅我还吃过:
名人堂:
Geranium(待写)
The Fat Duck(待写)
12 Atomix 纽约(待写)
15 Ikoyi 伦敦(待写)
23 Borago 圣地亚哥(待写)
27 Trèsind Studio(待写)
31 Le Calandre 鲁巴诺(待写)
38 Frantzen 斯德哥尔摩(待写)
49 Kol 伦敦(待写)
微博:吃心一片儿
小红书:一片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