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清晨,寒意渐浓,金川区街头早餐摊点热气腾腾。在金川区延安路与昌文巷十字交汇处,市民王女士捧着一碗刚出锅的麻花稀饭笑意盈面:“摊子整齐干净,吃着放心。”这看似寻常的一幕,背后是金川区城市管理局持续推进民生治理精细化、人性化的真实写照。
金川区城市管理局秉持“民生为本、服务先行、长效治理”的理念,以系统化思维重构早餐摊点管理模式,推动城市管理从“刚性管控”向“柔性引导”转变,在维护市容秩序与保障公共安全的同时,兼顾摊贩生计与群众需求,真正实现执法有力度、服务有温度。
科学规划布局,实现“定点定时”有序经营
针对早餐摊点存在的占道经营、收摊不统一、影响交通等问题,金川区城管局主动作为,组织召开多轮群众代表与摊主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搭建政民沟通桥梁。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人口密度、居民作息规律及道路通行能力,科学划定经营区域和时段,实行“四定”(定人、定时、定点、定标)管理。每日经营时间为早晨6:00至9:30,严格禁止提前出摊或延迟收摊,避免与早高峰车流叠加造成拥堵。非经营时段内,所有工具、物料必须撤离现场,确保公共空间畅通整洁。经营点位优先设置于人行道边缘、空旷广场及政府指定临时疏导区,并通过划线标识等方式明确边界,严禁侵占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及盲道。此举既保障了行人安全出行,也提升了城市运行效率,实现了市容管理与便民服务的有机平衡。
聚焦环境卫生,打造“干净整洁”的用餐环境
金川区城管局将环境卫生作为早餐摊点规范化管理的核心环节,全面推行“两桶一布”标配制度,即每个摊位配备垃圾桶、泔水桶和清洁布,确保垃圾即时收集、污水有效隔离、油污不落地。同时,延伸落实“门前四包”责任,要求摊主做到“经营期间勤清理、收摊之后全面清扫”,确保无垃圾残留、无油渍积水,并将废弃物清运至指定中转站,实现“日产日清”。积极落实“路段巡查+动态监督”机制,安排专人动态巡检,发现问题当场提醒、限时整改,形成闭环管理链条。通过制度约束与日常督导相结合,推动环境卫生由“突击整治”转为“常态保持”,让市民在“烟火气”中感受“文明味”。
强化协同监管,筑牢食品安全与公共安全防线
金川区城管局牵头构建“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监管体系,联合市场监管、卫生健康、消防应急等部门开展常态化专项检查。检查内容覆盖食品安全、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燃气规范安全使用等关键环节,重点排查无证经营、设备老化等隐患问题。对发现的问题现场督促整改;对屡教不改、情节严重者依法予以警告、罚款乃至取消经营资格,做到宽严相济、罚教结合,既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也促进行业自律提升。与此同时,注重执法过程中的宣传教育,通过发放告知书、面对面普法等形式,增强摊主法律意识与责任意识,推动“被动整改”向“主动尽责”转变。(金川区城市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