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假期,成都太古里附近的一条小路福字街上,一家在此开了15年的家常川菜小馆“朱大嘴肥肠豆汤”接待了许多跟着高德扫街榜寻味而来的新客人。
店门口,一块蓝色的纪念牌挂在墙上,上书“高德扫街榜2025烟火小店”,下面还有一行小字“2025年共行驶18012公里专程前往”。店主朱雷说,正是这行小字打动了他,所以他才把这块纪念牌挂在了店门口,作为唯一一张对外展示的“奖状”。
邻居店铺常被问路 烟火小店只挂了这一张“奖状”
朱雷早年曾在大酒店做凉菜厨师,后来决定自己开店创业,便在成都西门上的府南新区一带开了家以拌菜和肥肠血旺为主的小馆子。
2010年,朱雷将自己的小店搬到了市中心太古里旁边的福字街,当时的太古里还只是大慈寺周边的荒地,朱大嘴离彼时的春熙路核心区域尚有不短的距离,来光顾小店的顾客都是附近单位的上班族和街坊邻居。
餐饮技术出身的朱雷深谙品质才是小店的核心竞争力,他坚持认为营销只是无数个“0”,但如果没有菜品品质作为开头的那个“1”,一切都是空谈,便花了很大精力在菜品研发上。
他将肥肠血旺作为招牌,在大邑肥肠血旺的基础上做了成都式改良,使其更像是引流产品,到店品尝过的顾客自然会发现朱大嘴丰富多样的肥肠菜品;他将大蒸笼改成川东北的小份,摆在店门口,彰显烟火气,也让顾客更有尝试的欲望;他的拌菜采用温拌模式,既解决了冬天气温低不适合吃凉拌菜的难题,也提高了食材的安全性,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就这样,在对菜品口味和品质的坚持下,朱大嘴靠着熟客的口耳相传,成为了福字街最初的高人气小馆子。
今年9月,得知自己的小店上了高德扫街榜,在烟火小店中名列前茅,朱雷才知道了附近邻居商家对自己说的话其实正是上榜的前兆——前不久,路口的水果店老板告诉他,最近老有人开着车路过时问“朱大嘴”在哪里,原来有很多人是通过高德地图导航而来,朱大嘴的招牌并不算太显眼,不少专程前来的客人怕自己错过,到了路口习惯“刹一脚”问路。
“高德扫街榜给我送这个牌子时,我就明白了,是大家默默地用脚投票,让我们获得了这么高的评分。”朱雷说,尽管朱大嘴的肥肠血旺、粉蒸肥肠在其他点评网站上获得了成都第一、第二的名次,但小店却一直没有挂出任何“奖状”标榜,这次把高德扫街榜醒目挂出来,主要是因为其评分是基于用户真实行为,没有刷分的痕迹,并且还带来了导航里程、用户分布区域等分析数据,这些无疑具有更高的含金量,也给他未来的经营带来了新的思路。
计划推出导航到店送豆汤活动 扫街榜为新店选址提供参考
朱雷长期与餐饮业朋友保持交流,他观察到近年来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许多传统老店面临显著的经营压力,流水普遍下滑甚至不得不关门停业。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持续吸引顾客、保持生命力,成为摆在老字号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
令他欣慰的是,“朱大嘴肥肠豆汤”却在今年国庆期间表现出逆势增长的势头。尽管假期周边写字楼的上班族暂时离场,工作日午晚餐的“主力客群”明显减少,但由于店铺此前入选了高德扫街榜,加上地理位置靠近成都热门商圈太古里,很多外地游客专程前来打卡品尝,假日期间门店客流不降反升,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显得格外难得。
他指出,很多传统老店菜品口味出色,却因不擅长互联网营销,在其他点评类平台评分长期偏低。对此,朱雷表示非常理解:“真正认可我们的老顾客,他们会反复来吃、带朋友来,但很少会特地写评论。就像我经常外出就餐,也从不写评价一样。”他认为,这些沉默的食客其实是在用实际行为表达支持,而高德扫街榜正是基于用户真实的导航和到店行为生成榜单,建立起一套更客观的评价机制,从而帮助那些被低估的优质老店获得认可。
为回馈老顾客,朱雷近期还计划推出“凭高德导航记录到店赠送豆汤”活动。他强调,这一做法与“好评返现”有本质区别:“我们是顾客到店后表达谢意,而不是花钱买好评。这是对真实消费行为的回应,是对‘用脚投票’者的真诚感谢。”
2024年,朱雷在距老店仅800米的玉双路新开设“朱大嘴三样菜”。他坦言,新老店距离近既带来管理便利和熟客支持,也难免分流部分原有客源。回顾从最初迁址到去年谨慎拓店的过程,他表示,今后若继续扩张,会重点参考高德扫街榜提供的用户到店数据和行为分析,辅助判断哪些区域具有潜在客群和高频需求。
眼下,朱雷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两家店面的菜品质量与人员管理上,决心以口味留住新旧客人。而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时,他也习惯通过高德扫街榜选择餐厅。他希望未来榜单能进一步丰富口味维度的评分,帮助更多食客发现真正用心经营的小店,也让像他这样踏实开店的餐饮人,被更多人看见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