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最近搞了个大动作,花2.97亿买下了“鲜啤福鹿家”53%的股份,正式杀进现打鲜啤这个领域。
这可是它今年3月上市之后的第一笔大收购,消息一出来,市场立马就热闹起来了。
更让大家关注的是,这笔交易把蜜雪冰城的老板娘田海霞给推到了台前。
收购之前,田海霞手里握着福鹿家超过80%的股份。交易完成之后,她直接持股降到29.43%,但还是第二大股东。
按蜜雪冰城入股时候的估值来算,她手里的股份总价值差不多有2.2亿,整体投资回报翻了8.2倍,这波真是赚麻了。
这次收购是“增资+股权转让”两步走:蜜雪集团先拿出2.856亿现金,认购福鹿家新增的51%注册资本,然后又花了1120万,从其他股东那儿买了2%的股份。
交易一完成,福鹿家就成了蜜雪集团旗下的公司,虽然不是全资,但财务数据以后要一起算了。
不过,这笔买卖的估值也引起了一些讨论。收购的市盈率大概523倍,市净率差不多29倍,明显比啤酒行业的平均水平高出一截。
但蜜雪冰城在公告里说了,这估值是请了独立第三方机构评估出来的,而且CEO张红甫在董事会表决的时候也主动回避了,程序上没问题。
说起来,田海霞在蜜雪冰城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挺关键的。
当年就是她鼓励张红甫辍学,成了蜜雪冰城最早的加盟商之一。她自己也是个连续创业者,从开便利店开始,后来慢慢转向精酿啤酒,一手做出了“鲜啤福鹿家”这个牌子。
那问题来了:啤酒,会不会成为蜜雪冰城的下一张王牌?
其实蜜雪冰城跨界做啤酒,也不是一时兴起。
一方面,茶饮这行现在越来越卷,增长明显慢下来了。有行业数据显示,新茶饮的市场规模增速预计会从2023年的44.3%降到2025年的12.4%。
另一边,精酿啤酒市场倒是势头很猛,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能冲到接近千亿。
从供应链来看,这次跨界还挺顺理成章的。蜜雪冰城在全国有五大生产基地和成熟的冷链网络,这些资源可以直接帮到福鹿家。
通过集中采购,福鹿家的生产成本有望降下来,鲜啤运输的损耗率也有机会从行业平均的8%压到3%以内。
另外,啤酒业务还可能帮蜜雪冰城在海外市场打开新路子。它现在已经在海外12个国家开了店,尤其是东南亚那边,啤酒消费基础很好,想象空间挺大的。
当然,挑战也不少。鲜啤消费主要集中在晚上,跟茶饮“全天候”的销售模式不太一样。怎么让门店白天卖奶茶、晚上卖啤酒顺畅切换,是个实际问题。
而且店越开越多,怎么保证各地产品的品质稳定,也是个考验。
现在现打鲜啤这赛道已经有不少玩家了,既有泰山精酿这类新品牌,也有华润雪花、青岛啤酒这些传统大佬。
蜜雪冰城能不能在这个新领域复制奶茶的成功,还真得打个问号。
从奶茶到咖啡,再到现在的啤酒,蜜雪冰城这是想打造一个覆盖我们全天吃喝的饮品版图啊。
这次收购不光能看出它的战略布局,也展示了它在供应链和渠道整合上的能力。至于啤酒能不能像奶茶那样成为它的又一张王牌,咱们就等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