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是指一日三餐之外的所有食物。学龄期儿童活动量大,代谢旺盛,每天需要足够的能量及营养素以支持其日常学习和运动。丰富的正餐与适量的加餐是学龄期儿童获得全面营养的保障。那么,学龄期儿童可以在课间食用零食吗?有什么注意事项?
学龄期儿童可以在课间食用零食,但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注意事项1
正确选择课间食用的零食
零食食用原则:吃好正餐,适量加餐,少量零食。
学龄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该阶段三顿丰富的正餐和适量的加餐是学龄期儿童获得全面营养的保障。如果需要添加零食,应吃少量且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零食,避免影响正餐的进食。
课间优先选择坚果、水果和奶类作为必要的营养补充,避免摄入含糖饮料、膨化食品及油炸类食品等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
坚果属于高能量食物,且含有较高水平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等营养素,是人体必需脂肪酸的良好来源,是膳食的有益补充。
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及植物化学物的重要来源。
奶类营养成分丰富、组成比例适宜、易于消化吸收,是营养价值高的天然食品,能够提供优质蛋白、钙、维生素B2及人体所需的脂肪酸。此外,奶类中的乳糖能促进钙、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满足人体微量营养素的需要,对保持人体肠道正常功能及降低慢性病的发生风险有重要意义。
注意事项2
不能用零食代替正餐
零食的营养成分单一,且不健康的零食营养密度低、能量密度高,不如正餐营养成分丰富,代替正餐食用会导致营养不良。建议零食提供的能量不要超过每日摄入总能量的10%,应以正餐为主。
平衡膳食是满足儿童营养需求、保障健康的基础,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摄食者得到的热量和营养素都能满足生理需要。
第二,摄入的各营养素间具有适当的比例,能达到生理上的平衡。制定膳食营养素供给量标准的基本原则在于确保平衡膳食。平衡膳食模式中碳水化合物供能占膳食总能量的50%~65%、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0%~30%。此外,包含适量的微量营养素。
这些营养需求分布在以一日三餐为主的日常饮食摄入中。正餐的食物不仅要保证数量,还要保证质量。合理搭配一日三餐,保证每日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按照一日三餐分配食物种类,早餐摄入3~5种,午餐摄入4~6种,晚餐摄入4种或5种,加上零食1种或2种。正餐是保证平衡膳食的基础,零食可额外作为营养补充,补充正餐缺乏的营养成分。
注意事项3
合理安排零食和正餐
之间的间隔
可在正餐间吃一些零食,作为饥饿时的补充。吃零食的时间不要离正餐时间太近,最好间隔1.5~2小时,每天吃零食的次数不应超过3次,每次吃零食的量不宜过多,以不影响正餐食欲和食量为宜。
上午课间零食可以与下午课间零食有所区分。
一些儿童由于早餐吃得过少、过于单一,有些甚至不吃早餐,因此在上午的后半段容易出现饥饿感,在培养儿童吃早餐的习惯及保证早餐有效摄入的前提下,可以在上午课间摄入一些零食以缓解饥饿感,以易消化、能量较少的零食为主,防止影响正餐进食。
下午课间零食尽量选择一些营养素含量高而热量含量低的食物,以满足下午学习及体育活动的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水果、乳制品、全麦面包或饼干、坚果及能量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