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報導,國家統計局2月28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經濟規模突破110萬億元創新高,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1143670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 p>
分區域看,全年東部地區生產總值592202億元,比上年增長8.1%; 中部地區生產總值250132億元,增長8.7%; 西部地區生產總值239710億元,增長7.4%; 東北地區生產總值55699億元,增長6.1%。 全年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96356億元,比上年增長7.3%; 長江經濟帶地區生產總值530228億元,增長8.7%; 長江三角洲地區生產總值276054億元,增長8.4%。 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也顯示,2021年我國人均GDP為80976元,比上年增長8.0%,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2551美元,超過世界人均GDP水准。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餘年,人均GDP從1978年的200美元左右躍升至如今的1.26萬美元,增幅達到60倍,可謂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是事實求是講,國新辦就2021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佈會,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會上也表示,按照人均計算,我國現時仍處於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人均GDP現時距人均GDP 3萬美元以上的發達經濟體門檻還有較大差距。 國民生產毛額按年平均匯率折算,中國經濟總量達到17.7萬億美元,預計占世界經濟的比重超過18%,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5%左右,穩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p>
但是人均GDP水准雖然也實現了新突破。 比如資料統計2021年中國人均GDP80976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2551萬美元,超過世界人均GDP的1.21萬美元。 但是極度不平衡是最主要的顯現。 人均GDP作為衡量經濟發展狀況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標準,是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也是人們瞭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 據時代週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全國至少有44個都市人均GDP達到10萬元及以上,較2020年新增了13城。 下錶中可以看出,2021年都市人均GDP排名15强中,鄂爾多斯以人均GDP21. 90萬元位列第一,由2020年的16.40萬元增至21.90萬元,排名從上年全國第四提升至狀元寶座; 克拉瑪依緊跟其後,以21.42萬元位列第二。 其後,無錫、北京、蘇州、南京、深圳、上海的人均GDP均超過17萬元,分別為18.77萬元、18.39萬元、17.82萬元、17.56萬元、17.46萬元、17.38萬元。 p>
鄂爾多斯依靠"揚眉吐氣"(羊絨、煤炭、稀土和瓦斯)4種資源,富甲一方。 當然還有其相對較少的人口數量。 比如以鎮江(4763.4億元)為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鎮江的常住人口為321.04萬,而鄂爾多斯的常住人口僅為215.36萬。 還有排名第二的克拉瑪依、第11的東營以及第15的榆林,都是因為能源資源,擁有著高額的人均GDP。 但是這是否是未來發展方向,以及能否持續和具有代表性都值得商榷。 而寧波的異軍突起,格外引人關注。 從全國人均GDP都市排名來看,寧波從上年第十六上升至第十二,升幅最大。 2021年寧波實現地區GDP14594. 9億元,GDP增量達2186.3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以增速17.6%領跑長三角41城。 p>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為寧波帶來了巨大機遇。 此外,依靠製造業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寧波製造業轉向高品質發展。 2021年,寧波擁有63家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成為全國數量最多的都市,不僅如此,寧波還擁有18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位居全國第三,僅次於上海和北京。 值得一提的是,寧波人均可支配收入以65436元的數據排在全國第8,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8.6%和9.7%,均高於其經濟增長速度。 這意味著,寧波在推進都市人民共同富裕取了良好的成效。 p>
若以省份為組織來看,被稱為同時從前十五强來看,"蘇大强"的江蘇省是這份榜單的最大贏家。 在人均GDP排名前十五的都市中有4個來自江蘇,包括排名第三的無錫、第五的蘇州、第六的南京和第九的常州。 2021年江蘇全省實現GDP總量11.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6%,位列全國第二。 作為工業大省,江蘇的工業經濟總量始終位於全國前三甲,其GDP增長趨勢亦長期處於穩重有進的狀態。 與此同時,江蘇還擁有全國最大規模的製造業集羣,產值約占全國的1/7,大規模的製造業集羣和蓬勃發展的工業為該省的經濟扎實奠基。 p>
對於未來全國人均GDP發展趨勢和消費結構的態勢,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全國人均GDP排名上下浮動是正常現象,說明我國各都市活躍度較高,良性的競爭會帶動全國經濟的增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延續上年增速逐季走高的趨勢,保持穩定恢復性增長。" p>
張燕生告訴時代週報記者,隨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穩定恢復性增長,居民的購買力明顯增加,居民除了對食品烟酒、生活用品、交通通訊支出外,對於醫療服務等各種生活服務性的消費支出的需求更高。 p>
公報顯示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增長9.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1%。 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9975元,增長8.8%。 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比上年增長8.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1%。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43504元,增長7.7%。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比上年增長10.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7%。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6902元,增長11.2%。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2.50,比上年縮小0.06。 按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54],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8333元,中間偏下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8445元,中間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29053元,中間偏上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44949元,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85836元。 全國農民工人均月收入4432元,比上年增長8.8%。 全年脫貧縣[5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1元,比上年增長11.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8%。 p>
全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100元,比上年增長13.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6%。 其中,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56]10645元,比上年增長17.8%,占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44.2%。 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0307元,增長12.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1%; 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916元,增長16.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5.3%。 全國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9.8%,其中城鎮為28.6%,農村為32.7%。 p>
公報中關於體育涉及並不多,並主要是在競技體育中取得成績。 公報統計全年我國運動員在16個運動大項中獲得67個世界冠軍,共創12項世界紀錄。 在第32届奧運會上,我國運動員共獲得38枚金牌,獎牌總數88枚,位列奧運會金牌榜和獎牌榜第二比特。 全年我國殘疾人運動員在5項國際賽事中獲得110個世界冠軍。 在第16届殘奧會上,我國運動員共獲得96枚金牌,獎牌總數207枚,第五次蟬聯金牌榜和獎牌榜第一位。 年末全國共有體育場地397.1萬個,體育場地面積34.1億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41平方米。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表示,2021年我國全民健身條件持續改善,全國體育場地比上年末新增25.8萬個。 p>
從場地的增長到人才的需求,應該是成正比例相關的,僅從冬季運動項目人才就可見。 近日,BOSS直聘發佈《冰雪產業人才發展觀察》顯示,2017年以來,冰雪產業的人才需求持續增長,2021年達到增長高峰,人才需求規模同比增長57%,平均招聘薪資為8200元,同比增長7.5%。 值得一
上一篇:大象腿怎樣减肥瞭解一下
下一篇:春季養生原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