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市姑苏区教体文旅委下属苏州市沧浪教育集团五校,以“匠心传文脉 劳动育新苗”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节气实践活动。沧浪学子们制作春日美食、放纸鸢、编风铃、绘春色,探索春分的自然奥秘,继承江南文化的精髓。
“春笋要挑选黄褐色带泥土的,荠菜要选锯齿叶紧密的,马兰头则要掐取红茎嫩梢的。”杨枝小学的许老师正在指导孩子们制作春日佳肴:腌笃鲜、马兰头拌香干和荠菜春卷。视频中每个步骤都讲解得非常详尽,周末孩子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春笋切成滚刀块,马兰头、荠菜焯水后挤干剁碎,这些小技巧被孩子们完美复制。一道道春日美食被带到班级中,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评鉴。
草桥实验小学组织高年级学生亲手绘制纸鸢,让童年的梦想随风飞翔。学生们从劈竹制骨到糊纸绘画,全程独立完成。春风拂面,学生们手持自己绘制的纸鸢,在操场上奔跑、欢笑。五彩缤纷的纸鸢在蓝天白云间自由翱翔,宛如孩子们心中五彩的梦想。在制作纸鸢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深刻体验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数学教师将数学知识融入风筝制作中,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风筝的飞行原理,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在沧浪实验小学和昇平实验小学的竹枝上,叮咚作响的竹风铃编织出一曲曲春日旋律。在老师的指导下,沧浪学子们化身为春分时节的小匠人,手指翻飞间将青色的竹条编织成六棱形的铃身。孩子们遵循“三篾压挑”的古法编织,精确调整竹片的弧度以确保铃铛的和谐共鸣,再用双钱结、祥云结等传统绳艺串联成铃阵,让传统文化的符号随着春风奏响季节的乐章。
在带城实验小学的“节气寻芳”活动中,孩子们手持自制的镂空取景器探索春光。这些刻有传统窗棂纹样的卡纸,经过数学课上黄金分割构图设计,当它们覆在盛开的山茶花上时,紫藤花架变成了天然画框,垂丝海棠在冰裂纹镂空里绽放成宋画小品。孩子们在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同时完成了对自然美学和园林造景智慧的双重解读。
从编织竹篾的巧手到丈量春光的童心,沧浪学子在节气与劳动交织的课堂上,正生长出独特的文化根系。当纸鸢携着童谣飞越白墙黛瓦,当风铃伴着落花轻唱物候更迭,这场春分时节的传统文化浸润,已然在孩子们心田播下匠心的种子。这种可触摸、可创造的教育,让古老智慧在现代校园里焕发出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