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味道》是一种什么味道?
创始人
2025-05-13 09:23:10
0

可以让南京人自豪一把的是,天下烤鸭是一家,追本溯源,甭管北京的、广式的,还是宜良的,老祖都是“金陵烤鸭”。北京烤鸭是随大明迁都带过去的,最早做北京烤鸭出名的“便宜坊”,要表示有来历,打出的名头居然是“金陵片皮鸭”;广式烧鸭源自南京;宜良烤鸭是朱元璋下令移民云南的南京人传过去的。

——余斌

《南京味道》好就好在,它写的不仅是南京菜的味道,更是南京人的味道,南京城的味道,南京文化的味道。

——群学君

南京人偏爱“把个小禽当大肉吃”?

南京人餐桌上的“七头一脑”,还有炖生敲、皮肚、美人肝,都是什么?

谁知道旺鸡蛋,其实是“忘鸡蛋”?

走过小笼汤包“每客八只,贰元伍角”的年代,谁还记得马头牌、大三元、三星糕团、老广东等字号?

新近出版的《南京味道》是一位南京“馋人”的饮食札记。四十余篇妙趣文章,描摹金陵名馔、市井风味,畅谈南京吃的个性、吃的记忆,从盐水鸭、烤鸭,到吃鸭的副产物鸭油烧饼、鸭血粉丝汤,再到“马鞍桥”、美龄粥、十样菜、梅花糕……将老南京舌尖和心头的味道汇于一编。英文版2023年荣获“美食界的奥斯卡奖”——世界美食家大奖图书奖(Gourmand World Cookbook Awards )。

口腹之外

文 | 群学君

来源 | 《现代快报·读品周刊》2025年5月11日

文化古都南京一向不乏优秀的饮馔文化传统。作家叶兆言说,当年夫子庙一家茶楼迎面壁上有一副对联:

近夫子之居,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傍秦淮左岸,与花长好,与月同圆。

非常传神地写出了南京人的闲适,也写出了南京人对吃的讲究。

不过在现代社会,一个城市越大,变迁就越快,就越容易丧失吃的传统。这种传统,并不仅仅在于食材和烹饪本身,也在于饮食背后的文化。所以自来以会吃能文闻世的名家,大多在口腹之外,于精神世界里更有所寄托。比如像 唐鲁孙这样的公子王孙,自小出入宫廷,晚年写《中国吃》,其实是对京华烟云的忆旧;比他晚一辈的 汪曾祺,半生坎坷,千里飘蓬,他怀念的食物,集中于高邮、昆明、张家口和北京四地,乃是另一种形式的“一生回顾”;再晚一辈的 逯耀东,少逢离乱,晚年来大陆访问,曾创下一个下午大啖六七碗苏州面的记录,足见暌违祖国多年的相思之苦。

与前人相比,叶兆言这一代,人生并没有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但他们中间的高手,不仅同样会吃,也同样能文,他们的文字不只会引人垂涎,也能让人读出人事代谢,世事变幻,叶兆言自己就算一个,他的同学余斌教授更擅此道——这本《南京味道》足以奠定江湖地位。

说起来,南京历史上从不缺有文化的老饕,大名鼎鼎的《随园食单》就是在南京诞生的,但是袁枚以降,能把南京味道活色生香地落实到纸面上的,并不多见——《白门食谱》《冶城蔬谱》之类,篇幅太小,也太文绉绉。余斌的《南京味道》正好相反,实实在在,不“端着”,既接地气又不俗气,既有烟火气又有书卷气。好多文化人写美食,都有一个毛病,就是故作高深,卖弄神奇,笔下天花乱坠吃到嘴里不过尔尔甚至大失所望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幸的是,自媒体时代,这种毛病在不少所谓“美食博主”身上继续“发扬光大”,文化水准每况愈下,忽悠能力倒是与日俱增)。

余斌是名大学名教授,当然见过世面,可是他书中提及的红案白案二三十种,盐水鸭、烤鸭、鸭血粉丝、鸭油烧饼、桂花芋苗、皮肚面、小笼包、蒸儿糕、活珠子、芦蒿、茨菇、菊花脑、豌豆头……都是南京普通人家望而可及的食材和肴点,寻常亲切(仅有两道称得上大菜的,可能就是炖生敲和美人肝,但在余斌看来却不见得有多惊艳,这一点我高度赞同)。

《南京味道》品评口味优劣,文字也从不虚头巴脑云遮雾罩,比如他写80年代蜗居珠江路两室一厅,“那厅只能搁下饭桌,没有窗户,通风极差,夏天吃饭常吃到汗流浃背。每吃龙虾,干脆就赤膊上阵,大汗淋漓中暴饮暴食,爽啊。”画面呼之欲出。在余斌心中,跟那种一餐动辄上千上万的精品龙虾相比,这种“草根属性”才代表着吃龙虾的“盛世”。这种做派,就是 典型的南京人的性格:见惯大场面,更爱小日子。

吃吃喝喝的“形而下”之外,《南京味道》更有一种文化旨趣,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本书“与其说是关乎吃,不如说是关乎记忆”。就像余斌自己说的那样,这不是一本可以按图索骥的南京美食地图,它的意义在于,不同的读者却可以从字里行间寻觅与自己的人生经历同频共振的“文化乡愁”。

拿我来说,论年龄我是余老师的下一代人,可我们自幼生活半径高度重叠,又先后在同一所大学求学任教,彼此的味蕾便有了遥相呼应的可能。《南京味道》中不少餐厅早已消失,余老师的文字却给我机会透过时间的雾霭再打量一眼记忆的背影:

大三元的萨其马, 老广东的大馄饨,都是小学时的生活花絮;

碑亭巷的 曲园酒家就在我的母校南京九中斜对面,曾朝夕相对五六年却始终没机会一饱口福;

汉府街的 “宋记香辣蟹”声名大噪时我还是穷研究生,一位大学毕业就参加工作的同学请客,才让我有机会尝试初代网红店的口味;

南大 南芳园的小笼包四海驰名,许倬云先生不良于行,可每次来南京客座,都必要去吃一次——据老人家说,口味最近老家无锡的名店王兴记。

至于余老师高度赞赏的珠江路 “鸭鸭”,更是我迄今常与几位同好相聚小酌定点餐厅。

其余如余斌娓娓道来的鸭血汤、小龙虾、酸菜鱼,马祥兴、野马饭店、三星糕团店…… 看上去是在写一味菜、一家店,其实是在写南京人的口味变迁史,生活方式变迁史,文化品味变迁史,人际交往变迁史和社会经济变迁史,合起来就是一座城市具体而微的历史。大多数终日在红尘里奔波的饮食男女,大概不会对历史学家的长篇大论高头讲章感兴趣,但一定能从一个南京“馋人”妙趣横生的饮食札记中触摸到自己在这座城市生活的印记。

从这个角度说,《南京味道》好就好在,它写的不仅是南京菜的味道,更是南京人的味道,南京城的味道,南京文化的味道。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夏日没胃口?3款鲜虫草养生粥让... 初春总是让人食欲不振?来碗清爽又滋补的“鲜虫草养生粥”吧!今天为大家推荐3款简单易做的虫草粥,营养美...
从摆地摊到开餐厅月流水超30万... 在广州大学城南亭村的巷弄里,飘散着一股独特的清香。这是潮汕石橄榄鸡汤的味道,也是曾令江用十年光阴熬煮...
沙县小吃,“进军”中东了 5月11日,沙县小吃沙特阿拉伯旗舰店在首都利雅得国际会展中心开业,成为了首家在中东开张的沙县小吃加盟...
雪碧换配方了?你知道配方中增加... 近日,有网友发现雪碧的配方和以前不一样的。以前主要用果葡糖浆和白砂糖作为主要的甜味来源,新配方中在原...
这个面包做法太简单了,新手也能... 你是不是也曾在厨房里和面团“大战三百回合”,结果烤出来的面包硬得像砖头?或者跟着教程一步步操作,最后...
主食吃太少,可能引发这些健康问... 关于主食,人们常有这样的误会:“多吃点肉没关系,只要不吃主食就不会长胖”,还有人将碳水化合物视为“洪...
原创 春... 导读:春天使劲吃这菜,叶酸是苹果8倍,鲜嫩营养高,老少皆宜! 当春风轻拂大地,万物复苏之际,大自然也...
今日早安问候语精选,每日牵挂,... 天刚蒙蒙亮,窗外的鸟儿就开始叽叽喳喳,好像在提醒我:该给最重要的人送早安啦!推开窗深吸一口气,晨风裹...
每天一杯奇亚籽柠檬水,轻盈不饿... 天气一热,最怕嘴馋想喝点东西,却又担心胖。[快哭了] 不想喝奶茶、不想空腹,这杯奇亚籽柠檬水,真的太...
“一把抓”烤包子技法 入选“非...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郝建美 摄 5月10日,克拉玛依区,一家小吃店的店主艾沙江·斯马义正在出炉“一把抓...
原创 一... 今天分享一道特家常、特简单的菜——素炒包菜胡萝卜。这菜可以说闭着眼都能做,材料简单,操作也不费劲,一...
玉门:一“甜”一“辣” 解锁“... 中新网甘肃新闻5月12日电 (谢欢 田金凤)夏天到了,一个甘甜如蜜的蜜瓜,一碗香喷喷的油泼辣子,装点...
原创 四... 四月泡菜正当时 文:桂孝树 (感谢北京皮村文学杂志厚爱) 每年的惊蛰一过,沉睡了一冬的大地渐渐苏...
鱼眼·观察丨90后女生直播拔毛... 2025年5月,四川乐山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店内,90后女店主王钰贤和杨艳利正专注地对着手机镜头重...
包汤圆用冷水还是热水和面?其实... 包汤圆时,使用冷水和热水和面各有优缺点,但其实两者都不是最佳选择。正确的做法是使用温水和面,具体水温...
“雪碧”悄悄换了配方? 售后:... 近日,有网民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帖称“雪碧悄悄换了配方”,并表示“感觉这好像不是我记忆中雪碧的味道……翻...
户外烧烤好帮手,烧烤烹饪一套就... 最近喜欢户外烧烤的朋友越来越多了,五一小长假期间,和家人朋友们去到户外,带上美味的食材,自己在户外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