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班回到家,看到桌上放了一碗绿豆汤。姆妈已经入睡,显然是留给我的。
这几日正在减肥,然而许久没吃的绿豆汤,最终还是攻破了我的防线。拿起勺子,心里不停地安慰自己:这是为了不浪费。
绿豆汤放得太久,味道已有些跑偏,糯米饭也软烂了,我一边吃,一边在心里暗暗盘算着第二天去店里吃。
牛奶小天才 摄
绿豆汤是夏天的标配。
将绿豆和糯米分别蒸熟,冷却后,舀几勺绿豆、几勺糯米在碗中,倒入加了薄荷油的冰水,搁上一些白糖,再加几颗冬瓜糖,摆上红绿丝,一碗绿豆汤就完成了。
绿豆和糯米交错,间或点缀好看的红绿丝,因着冰水,碗中还冒着丝丝冷气,让人看着就觉得清爽,喝下去更是解暑。
小时候,暑假里,我和姆妈几乎天天在外头吃早饭,一人一碗拌面或是拌馄饨,配上一碗凉爽的绿豆汤,惬意。
刚开始店家很惊讶,我一个瘦瘦小小的女孩子居然和姆妈吃得一样多,明里暗里提醒姆妈,当心我吃多了,闹肚子。日子久了他们就知道,我天生胃口好,而且长身体呢,也吃不胖。
我那时不喜甜食,每次看到都要提醒他们,少放糖,但每次他们都记不住,兴许因为我太小了不放在心上,兴许因为生意太好顾及不到。
多抱怨了几次绿豆汤太甜,姆妈就说要在家里自己做,惊喜的是,做出来的味道竟不比外头的店家差。我吃上瘾了,一直磨着她做,然而姆妈成功一次后,兴致寥寥。
我经常望着放在冰箱门上的薄荷油提醒姆妈:“这薄荷油还没用完呢,不知道保质期到什么时候。”姆妈总是不在意地说:“薄荷油没有保质期的,不会坏,等我有空了再做。”
那瓶薄荷油一直到我们搬家,都只用掉了不到一半。到了新住处,我再也没在冰箱门上看到过它。
偶尔馋了,只能出去吃。不过却有季节限定,大冬天馋了,就只能忍着。想吃绿豆汤的想法一直得不到满足,便慢慢淡忘了,久而久之,也就将它压在了记忆深处。
直到那一日,室友突然想吃绿豆汤。也不多想,赶紧起来跑去买了糯米和绿豆来煮,实在买不到薄荷油,就去便利店里买了薄荷糖,放进水里化开。
等我回家,她立马进厨房给我端出一碗绿豆汤,没有红绿丝和冬瓜糖,水里也都是薄荷糖的味道,但我吃得很开心,还发了朋友圈。
同事评论:“你这是绿豆泡饭吧?”
我立马回复她:“不过是缺了红绿丝和冬瓜糖,至于这么说嘛。”
第二日去单位,我还郑重地说起这件事。这时,我才发现,太仓的绿豆汤与别处的绿豆汤是不一样的。同事们说的绿豆汤就是用绿豆熬出的糖水。
我本觉得上海离太仓近,还企图拉拢上海同事,没想到,他们一致表示我从小吃到大的绿豆汤才是少见。我不屑与他们争论,没吃过的人怎么会明白这种绿豆汤的美妙之处。
室友那碗不算成功的绿豆汤一下勾起了我对绿豆汤的想头,那周回家,我找了家店一气喝了两碗解馋。
再后来,我换了工作。单位食堂大同小异,我偶尔会和姆妈感叹一下:“还是家乡食堂的菜更符合我的口味。”
让我大感意外的是,过了几个月,天气渐热,食堂竟供应起了绿豆汤。绿豆、糯米、糖、薄荷水,任你自己调配。我第一天没好意思,只拿着小碗吃,一碗下肚,犹嫌不足,但四处张望,没人去接第二碗,我只好依依不舍地放下碗。一周过后,我脸皮厚起来,毫不客气地拿大碗接绿豆汤。
绿豆汤似乎成了我去食堂的动力,每天快到晚饭时间,只要一想到那碗绿豆汤,干活就更有劲了。
只是这绿豆汤来得惊喜,走得也突然。同样没有任何告知,等我生了几天小病愈后回到单位,食堂已经不提供绿豆汤了。
心里失落了许久,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不过幸好,现在自己只要肯动手,就能做出一碗。也幸好,我已回到太仓,哪怕自己不想做,只要季节对了,出门还是能寻得到一碗令人心仪的绿豆汤,汤里有好看的红绿丝和甜度适宜的冬瓜糖,还有淡淡的薄荷味道。
(原载于《姑苏晚报》2024年07月30日 B06版)
作者:董沁妍
编辑: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