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酒业家团队原创
文丨酒业家团队(ID:jiuyejia360)
策划丨曲洋 编辑丨椰子 编审丨云顶
当贵州色彩与贵州大曲(80年代)碰撞,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贵州多彩,记忆流淌。6月30日,贵州大曲80年代焕新上市发布会在贵阳成功举办,酒业家现场注意到,焕新升级之后的贵州大曲80年代,作为当下茅台股份酱香系列酒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更加清晰化的表达,呈现了一瓶酒中所承载的关于文化、地域、年代与情感的故事。
2025年以来,茅台酱香系列酒进入了“品系品牌化”的发展阶段,贵州大曲80年代焕新升级,正是彰显这一策略的重要路径:即以文化情感为纽带,用文化的感染力与情感的凝聚力,实现品牌力的提升,让产品的足迹可以跨山越海,走向更远。
而这亦是茅台酱香酒在茅台“顺天敬人、明理厚德”核心价值观下的品牌塑造路径。从茅台1935到茅台王子酒、从汉酱酒到贵州大曲酒,背后均是以文化和情感在传递着品牌的温度。
每个年代都有专属记忆,记忆会在年代的流淌中成为经典。60年代,它是茅台员工备受欢迎的红粮窖酒;70年代,它是酒客争相追捧的大曲酱香;80年代,它是老百姓餐桌上的贵州口粮酒;90年代,它成为藏酒者酒库的绝版珍藏。
它就是贵州大曲。1963年,地方国营茅台酒厂生产出首瓶红粮窖酒;1976年,红粮窖酒改名为贵州大曲;1984年,贵州大曲产销两旺;1999年,贵州大曲为了配合茅台酒产能调整而停产;2015年,贵州大曲重启生产。此后10年时间里,贵州大曲已经发展为拥有包括70年代、80年代、生肖酒等在内的产品矩阵,是茅台酱香酒品牌矩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以焕新姿态再启新程,贵州大曲80年代不仅助力茅台酱香走进千家万户,更承载着贵州的地域文化与民族风采,展示贵州多元的民族文化。
酒业家了解到,此次产品焕新主要体现在产品设计创新与防伪升级两大方面。
从产品设计上来看,首先是瓶盖的升级,通过重点提炼源自贵州少数民族的铜鼓纹及苗族蜡染中的几何纹、蝴蝶纹等元素,同时结合了茅台经典logo元素,极大地增加了瓶盖整体的文化内涵及民族特性;其次是瓶体的升级,以贵州大曲70年代与80年代各自具有代表性的流线与切面造型进行融合创新,更重要的是瓶身上文化的体现。
“如果说瓶形是产品的骨骼,那么文化便是它的灵魂。”
众所周知,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通过文字传播信息的年代,比如报纸、大字报、书信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的媒介,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性符号。而贵州大曲80年代的瓶身则将贵州大曲酒发展历史中重要的时间节点与酒体本身的酿造工艺进行融合,通过报纸和大字报的艺术形式进行排列重组,好似一幅幅时代画面呈现于胶卷之上,给人以强烈的代入感,唤醒消费者的时代记忆。
而外包装盒主要是版面细节优化与工艺材质升级。包括了版面布局革新、主标识优化、工艺材质升级等方面,进一步彰显时代感,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在防伪升级方面,焕新升级后的贵州大曲80年代采用了茅台酱香酒全新的防伪技术——二维码防伪标签,不仅提升了视觉美感,更是通过安全线纸张、动态立体效果、多重防伪体系、电子防伪说明书等四重核心技术构建起防伪的屏障,全力为消费者权益保驾护航。
本次焕新升级传递出的一个重磅信号便是,贵州大曲80年代将作为贵州大曲酒品牌系列中的重点单品进行培育。一方面来看,在当前消费形势下,贵州大曲80年代所处的价格带是在行业调整期背景下的重要主流消费价格带;另一方面,80年代所承载的时代记忆,也是一代中国人的群体记忆,而这部分记忆不仅是属于60后、70后的,也是90后、00后所接触和了解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再看贵州大曲80年代的焕新,其中所承载文化元素,也正是贵州大曲酒品牌,甚至是茅台酱香酒所正在践行的战略:以产品为载体,打响品牌的文化战略升维战。
▍贵州茅台酱香酒营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宗强
“贵州大曲80年代,作为镌刻鲜明时代印记的产品,饱含了贵州人民的淳朴与勤劳,承载了时代交替与传承的使命。”在贵州茅台酱香酒营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宗强看来,贵州大曲80年代的焕新,以“贵州”为名,续写同根之缘,以“民族”为魂,奏响文化之歌,以“记忆”为梦,探寻时代之味。
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焕新后的贵州大曲80年代,融合民族特色和品牌内涵,让一瓶酿自贵州茅台的酒,承载贵州民族非遗的魂,让民族特色焕发光彩,让消费者品到茅台酱香,让世界听到贵州的声音。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以“贵州”为名的一款产品,贵州大曲80年代代表了对这方水土,孕育茅台酱香的自然礼赞;也肩负着代言贵州形象的独特使命。早在2022年开始,贵州大曲便通过独家冠名《这一站,贵州》系列纪录片,以“文化认同”为纽带,为文化传播提供产业支撑,关注贵州的文化传承、文旅产业发展,助力贵州省文化建设。
▍贵州广播电视台卫视中心主任刘敬源
据贵州广播电视台卫视中心主任刘敬源介绍,在过去的三年中,《这一站,贵州》从“山水表象”到“文化内核”的认知升级,再从“历史纵深”到“当代活力”的视角跨越,用三季节目对贵州文化叙事体系的构筑不断完善。而过往三季节目累计全网传播量突破10亿人次,无疑是对新时代贵州形象的一次成功宣传。
由此可见,根与魂在贵州的贵州大曲酒品牌,始终将传播贵州文化的责任刻在品牌基因中,在从贵州民族文化中汲取力量的同时,也在助力贵州民族文化的推广与传播。值得注意的是,发布会现场还启动了新一季《这一站,贵州》项目,将以记忆里的味道为核心,通过“酱香岁月、地戏回响、红色薪火”等八个主题,探寻“古”韵中的“今”生,追溯“旧”味里的“新”传承,感知贵州人文“新潮”,让世界从贵州文化的切片中触摸中华文明的温度。
在文化之外,焕新后的贵州大曲80年代更以情感的牵连引人共鸣。在陈宗强看来,80年代是质朴真诚的年代,承载着改革开放初期一代人的拼搏记忆,是一代人舌尖上的乡愁,是情感深处的暗流。
而焕新升级后的贵州大曲80年代,瓶身上的时光印记和岁月色彩,能瞬间唤起无数心灵深处的共情共鸣,是致敬自己过往艰辛与坚韧,是老友相聚和亲人团聚时的沧桑与豪情,让一瓶酒里的时代记忆,成为中国开放年代的集体记忆,更成为新时代接续创美的共同意识。
2025年,不仅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也是茅台酱香酒10周年的新起点,以全新定位重新再出发的启程之年。
在去年年底的茅台酱香酒全国经销商大会上,茅台方面表示,茅台对于茅台酱香酒公司的短期定位是成为集团新的增长极,长期定位是成为大众消费的头部企业,做百年茅台的基础。而这样的定位也赋予了茅台酱香酒更大的使命与责任。
如何实现这样的定位目标?在品牌打造上,明确提出要“品系品牌化”,即从原有的“茅台酱香·万家共享”整体产品层面转向单个大单品的层面,对每款产品属性、产品话术、消费者进行细分,市场进行深耕。
而纵览包括茅台1935、汉酱酒、茅台王子酒、贵州大曲酒等当下茅台酱香酒品牌矩阵中的主要品牌,在做好“品系品牌化”方面,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以文化和情感为纽带,奔赴茅台酱香酒在后200亿时代的星辰与大海。
从茅台1935酒品牌来看,深度挖掘“喜文化”的内涵,并连续三年开展“茅台1935·寻道中国”IP活动,并成立“茅台1935·国之大医”公益基金,助力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从这样的举动中,能够看出茅台1935始终立足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创造与更多城市、更多人群之间的文化与情感共鸣。
从汉酱酒品牌来看,自2023年9月推出汉酱(匠心传承)以来,在近两年时间中,通过“非遗探中华”这一IP先后开展了瓷器季与茶叶季,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大品类创新,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唤醒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的无穷魅力。此外,汉酱酒品牌还持续打造“汉酱·匠心传承”公益基金,加码文物保护与修复,让古老的时代文明在现代发出新的回响。
2024年,茅台酱香酒延续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以超246亿的营收交上了“后200亿元年”的答卷,从其市场覆盖、经销商数量、产品矩阵建设等角度来看,市场力、品牌力得到不断提升,而随着茅台酱香酒产能的不断释放、品质的持续升级,茅台酱香酒的品质力也成为重要的发展驱动力。
进入到2025年,瞄准新目标与定位,茅台酱香酒在做好品质与市场建设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文化的打造,不断提升品牌的软实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文化带来的情感共鸣,不断提升茅台酱香酒品牌的温度,不断地直击消费者内心深处,形成情感共鸣。茅台1935如此、汉酱酒如此、茅台王子酒如此,如今,贵州大曲酒也是如此。
从岁月的深处走来,茅台酱香酒始终以卓越的品质,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万家共享的酱香美酒。而在这背后,正是茅台“顺天敬人”的智慧结晶,以及“明理”通达、追求卓越品质的执着匠心,和“厚德”载物、精心呵护品牌、矢志回馈消费者的诚挚之心。
一个有温度的品牌,一个有文化的品牌,一个能引起情感共鸣的品牌,从来不仅仅是一瓶美酒,更是一份情感的寄托,不仅承载了无数人的故事与情感,也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在“品系品牌化”的发展阶段,透过茅台酱香酒几款主力单品的打造路径来看,以文化和情感为纽带,已成为茅台酱香酒品牌打造的重要路径。而文化与情感的链接是没有界限的,不受区域与民族的限制,这份文化与情感的力量,必将推动茅台酱香酒在新的发展征程上,跨山越海,走向更高、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