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发现,以往觉得秋冬孩子容易生病,咳嗽、鼻炎、肺炎、流感多发。
但现在发现,夏季同样困扰不少:鼻炎持续,肠胃不适频发,过敏常见,长高问题也令人忧心。
从中医角度看,这些问题的核心往往是“正气不足”,一旦正气虚弱,各类问题就容易显现。
今天,邀请到儿科专家廖永州,来跟大家分享用黄芪补正气,调脾胃,强体质。
所谓的“正气”,我们可以理解为身体自身的抵抗能力。补充正气,中医常用的一味药就是黄芪。
黄芪性微温,味甘,入脾、肺经,具有补充气机、固护体表、提升阳气、消退水肿的作用。
针对孩子因脾胃虚弱导致的正气不足,正确配伍使用黄芪能有效调理。
1. 黄芪+山药(针对脾胃虚弱)
材料:黄芪(布包),山药干,茯苓,大米。
做法:黄芪煮水30分钟后取出药包,用药汁与山药、茯苓、大米共煮成软烂粥。
适用:食欲不振、大便稀溏、面色无华。
作用:健脾祛湿,助消化。
2. 黄芪+麦冬(针对暑热伤津)
材料:黄芪,麦冬,百合干(可加少许冰糖)。
做法:煮水代茶饮。
适用:汗多、口干、易疲劳。
作用:益气生津,改善夏季虚汗多导致的体内津液耗损。
3. 黄芪+乌梅(针对盗汗烦扰)
材料:黄芪,乌梅,浮小麦。
做法:煮水代茶饮。
适用:夜间汗多、睡不安稳。
作用:收敛止汗,滋养阴液,安定心神。
以下分享一个门诊案例:
去年夏季接诊一位11岁女孩,体质弱,体型瘦小,换季容易感冒生病,患鼻炎已有3年,平时食欲差,饭后容易腹胀。
身高低于标准值约10厘米,已进入青春期,但一年身高增长不到4公分,骨龄检查偏大1岁。
加上进入初中学习压力大,经常晚睡且睡不沉,整体睡眠不足。这些因素长期影响导致身高明显落后。
诊见舌苔白厚腻,脉细弱无力。辨证为脾胃虚弱证。
开方以黄芪补气固表提升抵抗力,辅以党参、白术、陈皮等健运脾胃,配合茯苓、酸枣仁等利湿安神。
调理一个月后,食欲和睡眠改善,腹胀消失。三个月后,身高增长近2.7公分。后续持续巩固,体质增强,身高增长趋势良好。
黄芪补脾胃,就像给大树培土固根,让孩子体质更稳、长得更好。但须注意:食疗仅作为日常辅助调理,不可代替治疗。
若症状反复或加重,建议先经专业中医辨证后再行调理,切忌盲目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