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丽水正式进入三伏天。大暑将至,一年中最闷热潮湿的时节来临。别小看这酷暑难耐,它正是中医“冬病夏治”的黄金窗口!如何抓住时机科学养生,安然度夏?今天就带您解锁大暑养生的科学方案。
本期嘉宾介绍
陈海涛
丽水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 副主任中医师
丁世玲
丽水市中医院中医技术治疗中心副主任 副主任护师
三伏养生法:晒背、走地并非人人适合
陈海涛医生从中医治未病理念分析:特殊人群需谨慎。对光敏感、有光敏性疾病的人群,不适合晒太阳。
时间有讲究:普通人群晒背20分钟即可,体质较弱的人群(如小孩、60岁以上老人)建议10到15分钟。
注意补水:晒背类似天然艾灸,夏季进行需及时补水,避免津液耗损。
忌冷护脾:贪凉的健康隐患不容忽视
天气炎热时,冰饮料、冰淇淋成了许多人的最爱,但中医为何强调 “忌冷护脾”?丁世玲护士长给出了解答:贪凉可能带来多种健康风险。
消化系统问题:腹痛、腹泻、食欲减退、腹胀、反酸等。
气血运行问题:寒凝收引导致气血瘀滞,女性可能出现月经不调、痛经;中老年人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风险。
抵抗力下降:脾胃阳气受损会导致正气不足,易受外邪侵袭,引发感冒、鼻炎、过敏等,形成寒湿体质(表现为舌苔白厚、疲劳沉重等)。
中医冬病夏治:这些方法你该知道
刮痧治疗:调动阳气、扶正祛邪。痧象轻重可反映身体状态。
拔罐治疗:改善血液循环、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罐印颜色和形态能提示身体状态。
督脉灸治疗:借自然及机体阳气回升之时,通过温热刺激激发人体阳气,达到补气助阳、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的作用。
冬病夏治的辅助方法
夏季孩子易出现不爱吃饭、腹泻、长痱子湿疹等问题,陈海涛医生推荐用外治法帮助孩子度夏,其中药浴是适合小孩的好方法。
花椒水泡澡:助阳气、疏理毛孔(尤其适合常吹空调的孩子),还能健脾胃。
发汗性中药浴:薄荷、金银花、白芷、桂枝等挥发性中药,可帮助毛孔张开散热,缓解痱子、湿疹,需经医生辨证后使用。
丽水市中医院推拿科主治中医师詹玉聪推荐了小儿推拿手法。
【点击视频查看】
中药热奄包:精选紫苏子、芥子等温经药材,加热后敷于背部穴位,药香热气渗透,温养脏腑,驱散寒气,适合冬季怕冷、关节不适人群。
【点击视频查看】
针对脾胃虚寒、脾虚湿困人群,可进行专业调理组合,疗程一般每年贴4次(间隔约10天),3到5年一疗程。
针刺: 取中脘、天枢等穴助运化。艾灸:如神阙穴,温煦腹腔。贴敷: 三伏贴调和脾胃。
【点击视频查看】
居家也可辅助艾灸,推荐背部:大椎、肺俞、脾俞、肾俞。腹部:中脘穴、神阙穴、天枢穴。下肢: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穴。
施灸方法:悬灸、雀啄灸、循经往返灸。距离皮肤3到5公分,温热为宜。四肢穴15分钟,背腹穴30分钟。
【点击视频查看】
三伏贴:冬病夏治的 “明星疗法”
三伏贴的原理: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此时人体毛孔张开,阳气旺盛,机能活跃。用特制穴位贴刺激相应穴位,能调动身体机能,清除体内病理产物。医院会根据人群(如小孩、成人)、体质、病症(如哮喘、关节痛等)设计不同的穴位贴和穴位。适用人群:并非人人适合,需因人、因症、因体施治。
夏日饮食:这些食物是 “解暑神器”
图片由AI生成
苦瓜:苦味能降,可清肝火(脾气大)和心火(心事重)。
绿豆汤:针对肝火旺盛,有清肝明目作用,且性质清柔,不易伤人。
酸梅汤:主要成分有乌梅、甘草、陈皮、山楂,适合夏季多数人群,但血糖高且控制不佳者需注意控制甜度。
吃冰小贴士:若实在想吃,可选一天中最热时(午后1到3点),少量食用,对脾胃损伤相对较小。
大暑养生,重在“借天力,养阳气”。通过科学饮食、合理起居、适度运动、情志调养,并充分利用“冬病夏治”的黄金时机,增强体质,驱散体内寒湿,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这个夏天,让中医智慧为您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来 源 | 丽水市新闻传媒中心《养生谈》栏目、宣传统战处
一 审 | 王 晶
二 审 | 张娜娜
三 审 | 周继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