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场里的“早市江湖”
是苏州的烟火名片之一
晨光初现时
焕新后富强农贸市场里
便蒸腾起人间烟火
那些藏在菜场里的早点
凭借最质朴的美味强势“出圈”
还不快来
钻进这片热气腾腾的早市里
寻找记忆里的市井味儿!
“师傅,两个蛋,薄脆多点,甜辣酱都要!”……早上六点,小孟的煎饼摊就忙得热火朝天,虽说杂粮煎饼并非传统苏式美食,可在这菜场的早餐“江湖”里,它稳稳扎根,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小孟的煎饼手艺,是家传的,酱料是小孟爷爷传下的方子,几十味香料,慢火熬制,成了街坊邻里舌尖上的牵挂。
十三年前初到富强菜场,小孟跟在父亲身后打下手。老孟一遍遍教儿子怎么用巧劲让面糊均匀铺开,薄如纸而不破;何时翻面,金黄焦脆刚刚好;酱料要刷几道,咸香微辣才能层次分明……
如今,老孟也从“台前”退居到了“幕后”,偶尔来帮忙,煎饼摊也迁入了焕新的富强农贸市场一楼的早市区。
晨光漫过市场的玻璃幕墙,小孟舀起一勺面糊,刮板在鏊子上,从中心向外螺旋推开,打个鸡蛋、撒把葱花,翻面时“滋啦”一声,香气便勾住了过往行人的脚步。
老长青糕团也是菜场里的苏州味道,虽然店不大,但在附近街坊里口口相传。双酿团子、双馅团子是这家的招牌,豆沙黑芝麻的复合滋味甜而不腻,皮子暄软,是苏式糕团特有的软糯。
老长青糕团到如今已传至第四代。早年间,曾祖父挑着一副担子,在上海的街巷里穿梭叫卖,木担上的热气裹着米香,成了老上海街头一道流动的风景。
到了祖父这辈,便在长青中学旁扎下根来,开起了小店。那时的清晨,天刚蒙蒙亮,店里就已忙活开了。七八个阿婆总会准时赶来,熟门熟路地挑走新鲜出炉的糕团,去附近村子叫卖。最热闹的时节,单是青团一种,一天就能卖出七千个。
如今进了新市场,传承到了第四代,生意依旧火爆。这背后,是摊主对配料品质的严格把控。揉面的力道要拿捏精准,豆沙要熬三四个钟头,芝麻要手工翻炒出香,加上每天买的新鲜猪板油搅拌,旺季的时候一天只能睡三四个钟头。
桂花糖藕是苏州菜馆里的经典冷菜,但想要品尝到最地道的味道,还是得从菜场入手。
在富强农贸市场,“王老头糖藕”是本地人公认的“心头好”。“王老头”名叫王季福,安徽巢湖人,十几年前开始在富强菜场摆摊卖糖藕。
苏州糖藕以九孔塘藕为主角,搭配糯米、桂花等食材,讲究“甜而不腻、糯而不烂”。他做的糖藕处处用心,很多老苏州吃了之后爱不释“口”,专程来富强菜场就为这一口。
隔天采购最新鲜的材料,莲藕要选颜色微黄的,两边都有藕节封住,这样藕洞没有淤泥,不影响糖藕口感;糯米要选粒大饱满的,而且一定要是新糯米。
塞糯米也是个技术活,用筷子塞进藕洞,这样的动作一般要重复三十多次,而且不能塞太满,以防蒸煮过程中米胀破莲藕。王季福说,糖藕要做得糯,火候调节是关键。先大火烧开,然后中火煮一个小时,再转为小火熬上七八个小时,让老冰糖渗入莲藕。最后再撒上桂花,让糖藕的口感更丰富,也更有营养。
如今,迁入了新市场,小爽也正式与爷爷“王老头”完成交接,这甜甜蜜蜜的糖藕一如既往还是“老苏州”钟爱的美食。
闲暇时光
去富强农贸市场逛逛
在早市里
感受别样的姑苏城!